181、路漫漫 亲人回忆邱少云<br>铜梁苦娃邱少云,<br>成都参加解放军,<br>抗美援朝上前线,<br>英勇打击美国兵,<br>潜伏作战三九一,<br>烈火金刚举世惊,<br>亲人回忆永难忘,<br>英雄忠魂万古青。<br> 纪律重于生命!胜利为了祖国!胜利为了人民!<br> 邱少云烈火烧身,壮烈牺牲,成为了中国人民敬仰的伟大的战士。祖国和人民,永远怀念邱少云,永远忘不了邱少云!<div> 1952年10月12日,邱少云在朝鲜三九一高地壮烈牺牲后,每一年的10月12月邱少云生前所在部队和邱少云生前所在的9连,都要召开大会,学习和纪念邱少云;沈阳抗美援朝纪念馆里陈列有邱少云事烈士的英雄的事迹图片展览;湖北孝感空降兵15军建有黄继光、邱少云烈士纪念馆、重庆钢梁县和76集团军56摩化旅分别建有邱少烈士纪念馆,每过一个时期,全国各地都会采用开座谈会、出黑板报、办专栏、报纸电视上宣传等形式,宣扬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弘扬纪律是胜的保证,发扬自觉严守纪律的精神。<br> 下面是29师87团9连原连长赵斌,收集到的一组亲人和战友回忆邱少云英雄事迹的文章:<br>亲人回忆:和弟弟后一面同吃回锅肉<br> 10多年前,在位于重庆钢梁邱少云烈士纪念馆,某报社的记者魏静静,在采访中见到了邱少云的弟弟邱少华和侄子邱光兵。<br> 那一年已经85岁的邱少华,清楚地记得和哥哥邱少云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那是是1949年12月中旬的一天,外出年年没回家的邱少云回到家乡钢梁县,兄弟见面格外亲,激动的邱少云掏出2元钱,让弟弟邱少华去买了点肉和菜。肉买回来后,邱少云亲自动手做了一盘四川人爱吃的回锅肉,兄弟俩美美地尝了一盘沾有晕味的菜肴。吃完了这顿饭,邱少云,就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钢梁县,依依不舍地辞别了弟弟邱少华,在成都龙泉驿随着起义的川军,参加了人民急行军。进入了29师87团3营9连成为了一名新战士。1951年,在四川内江地区,邱少云积极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随29师87团9连一起走出四川,走出长江三峡,一路向北,离开汉口,过了河南河北,过了东三省,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开向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斗第一线。<br> 在铜梁邱少云烈士纪念馆旁,邱少华说:“没想到哇,这一顿回锅肉,竟是自己和哥哥的最后在一起吃的一顿饭!也是哥哥和家人见的最后一面……”邱少云纪念馆的门卫告诉记者魏静静,自打那以后,邱少华经常一个人,从老远的少云乡,从老远的安居古镇,来到钢梁凤山邱少云烈士纪念馆,追思怀念哥哥邱少云,来到纪念馆,看到歌那为了国家,为了胜利,为了人民,而英勇献身火海的英雄壮举,邱少华就像是见到了自己那可亲可爱可敬的英雄哥哥邱少云!他在角落里默默地追思流泪。<br> 1926年,邱少云出生在家境十分贫寒的四川省(现在是重庆市)铜梁县邱家沟,邱少云兄弟4人,邱少云排行老二。邱少云13岁时,父母相继去世。从此,邱家的4兄弟孤苦伶仃,他们只能靠帮地主推磨放牛甚至讨饭为生。<br>魏静静在采访过程中,提到少数人对英雄事迹的质疑,邱少云的弟弟邱少华,显得很激动。他说:“邱少云,不是一般的英雄,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忍受了痛苦,烈火烧身,动也不敢动,动了就取得不了胜利,牺牲了他个人,他也不是为了当英雄,他是为了世界和平。”<br> 战友回忆:为上阵地杀敌忍痛提前手术<br>在四川内江,记者魏静静找到了邱少云的战友,85岁的郭安民老人。郭安民还记得,他到87团9连报到的第一次,见到了邱少云。<br>郭安民说:“有个战士过来接我的背包,我问他,你叫啥?”那个战士回答说:“我叫邱少云。”我们一路朝连队走去,通过交谈,邱少去知道了我是文化教员。他说,郭教员,你可不可以教我学习文化。我说可以啊!在年纪小的郭安民眼里,长他6岁的邱少云,是个瘦高个子,平时也不爱说话,但学习起来非常的认真,1952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的战斗期间,邱少云生前所在的9连接受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在我志愿军发起攻击的前一天晚上,由500多名战士潜伏到朝鲜391高地四周半人多高的乱草丛中,等到第二天傍晚出其不意地发起突然进攻。然而一向表现优异的邱少云当时因为腿上长了一个疖子行动不便,差一点就失去了这次上阵地杀敌的机会。<br>能到前线杀敌是邱少云期待已久的愿望,邱少云找到卫生员,要求提前做手术。这个手术痛苦难忍,最后卫生员都心痛地哭了,邱少云却说,这点小手术不算啥。<br> 战斗细节:牺牲时手紧紧地抠进泥土里<br>5天后,87团3营500多名志愿军战士身披伪装悄悄地潜伏进了391高地。邱少云所在的爆破尖刀组距离敌人只有60米。第二天清晨,已潜伏了8个小时。中午时分,因为两个敌人下山打水,险些暴露。惊慌的敌人为了探视山下的情况,先是派出侦察机在高地侦察了一番,接着盲目地向山下发射了几颗燃烧弹,附近的荒草燃起了熊熊烈火。敌人的一颗燃烧弹在邱少云的身边不远处爆炸,一团火苗溅在了邱少云的左腿上。<br>郭安民清晣地记得当时的情况,“看到邱少云那里燃烧起来,我们都紧得很……如果邱少云往后动一下,后面就有水沟。但是,邱少云没有动。他坚持爬原地,手往下抠,战友们都禁不住流下痛心的泪水……”<br> 文化教员郭安民说,此刻。邱少云,只须滚动一下身体,滚进水沟,就可把火扑灭。但是,邱少云没有那样做,他也不会那样做,他晓得只要是动一动,那可是关乎着500多战友的生命;关乎着潜伏战斗是否成功;关乎着391反击战的战斗的胜利啊!……邱少云没有那样做,他坚定了要严守潜伏纪律信心,最后,邱少云的头慢慢低下去。他咬紧牙关坚持了10分钟的时间,太痛苦了!手往土里抠,活活被烧死了……<br>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严守潜伏纪律,邱少云用非同一般的毅力和坚韧,忍受着巨痛,始终一动不动,直到壮烈牺牲。几个小时之后,冲锋的时刻终于到了:战士们喊着“为邱少云报仇”的口号声,仅用了十多分钟,就夺回了高地。郭安民告诉魏静静,邱少云牺牲后,指导员去查看邱少云的遗体,发现只剩下躯干,就把邱少云的衣服脱了下来,由两名战士将邱少云的遗体抬到救护所,挖了一个吭埋了,并且竖了一块牌子:“邱少云烈士”。邱少云牺牲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授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的称号。<br>这篇文章,是后来的邱少云生前所在的9连长赵斌从《军事纪实》等刊物上收集来的。不幸的78岁的赵斌于2023年10月因病去世,生前赵斌这个邱少云生前有心的9连长把他收集这一些关于邱少云事迹的宝贵文史记录,专门到我家送给了我,这才得以让这份珍贵的历史资料与热爱关切邱少云故事的人们见面。<br>仅仅有了这些资料,要想去写好英雄邱少云的故事,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写英雄,应当去英雄出生的地方生活的钢梁县邱家沟玉屏村去体验探索一番,看一下英雄青少年时代生活的茅草屋,走一下英雄曾经走过的路。<br>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篇。<br></div> <p class="ql-block">图片:铜梁县(现重庆市铜梁区)凤山上手执冲锋枪的邱少云烈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铜梁区凤山上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十多年前某报记者魏静静,在纪念馆旁访问了邱少云的弟弟邱少云,我在53年前也访问过邱少华。</p> <p class="ql-block">凤山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内,男女老幼正在听讲解员讲述邱少云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军事纪实》:亲人回忆邱少云。</p><p class="ql-block">这篇记述邱少云的文章,是由在邱少云生前所在的29师当了20多年兵的邱少云生前所在的9连,当兵16年担任连长8年的赵斌,转业后收集到的珍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邱少云和弟弟邱少华最后的一面,是同吃了回锅肉。</p> <p class="ql-block">图片是1961年入伍进入邱少云生前所在9连的赵斌,他由战士先后成长为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营长、团副参谋长。上述材料,就是赵斌这个有心人收集到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片:是湖北孝感空降兵15军黄继光、邱少云烈士纪念馆的邱少云烈士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纪律重于生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