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敕勒川博物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 南北朝时期民歌《敕勒歌》中描述: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南北朝时期的乐府诗,将敕勒川草原的辽阔壮美展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据史料分析,《敕勒歌》中提到的敕勒川就是如今的内蒙古土默特平原。敕勒川草原位于城郊野马图村附近 ,是休闲、度假、养生的理想佳地,占地总面积 3 万余亩,现已成为呼和浩特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和 “后花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5月的敕勒川草原,虽没有盛夏时的绿草如茵、繁花似锦,但却有着别样的韵味。此时,草原刚刚开始复苏,枯黄的草甸在春风的吹拂下渐渐泛起绿意,远处的阴山山脉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草原上,牛马悠闲地吃草,洁白的蒙古包星星点点地点缀其中,构成一幅自然生态的美好画卷,展示出初春的草原风采。在这里,你可以骑着骏马尽情驰骋,感受风在耳边呼啸,体验草原儿女的豪迈;也可以漫步在草原步道,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敕勒川博物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萨拉齐镇,作为内蒙古博物院分院,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座以区域性历史文化为背景的博物馆。该馆于2011年10月28日正式投用,总建筑面积为2.5万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为1.8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敕勒川博物馆共分历史厅、革命史厅、民俗厅、成就厅、临展厅、城市产业未来厅以及共享序厅7大展区。馆藏汉、北魏、唐、辽、金、元、明、清各类文物真品、图片书画以及民俗物品3800余件,全景展示了敕勒川地区自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各类代表性文物。</p> <p class="ql-block">馆藏汉、北魏、唐、辽、金、元、明、清各类文物真品、图片书画以及民俗物品3800余件,全景展示了敕勒川地区自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各类代表性文物,多角度、多层次展现了敕勒川文化多姿多彩的历史脉络,重点演绎了敕勒川地区悠久而厚重的游牧文化、农耕文化、西口文化、黄河文化和土右旗的二人台戏曲文化。</p> <p class="ql-block">立体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右旗60年建设的辉煌成就,精彩再现了敕勒川地区魅力无限的民俗活动。</p> <p class="ql-block">敕勒川博物馆内大多数展品均为首次亮相,不仅包括青铜器、白釉碗等文物,还有马鞍等各个时期当地少数民族生活、生产用品及一些宗教器具,吸引人们纷纷前来参观。在内蒙古知名度很高。</p> <p class="ql-block">敕勒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少数民族,以游牧为生;川指山间或高原之间平坦的平原、陆地。</p> <p class="ql-block">据《晋书》《魏书》记载,公元425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征服了贝加尔湖一带的敕勒族人,把他们作为“新民”,强迁到漠南的千里之地,中心地带也就是现在的土默川平原,由于敕勒人的驻牧,为此,今天的土默川在当时就被称作“敕勒川”,并且留下了被人们千古传唱的乐府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川地区虽然地处塞外边陲,但是它的文明史源远流长,追溯至七十万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并创造了远古人类的文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