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井夜市

黄溪诗社

<p class="ql-block">《双井夜市》</p><p class="ql-block">文/郑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双井本来是没有夜市的。这里是吴山八景之一《双井映月》原地。向来是颇有些名气的。小区附近,先前有几个小摊,卖些豆浆油条之类,横七竖八地摆在小区门口,行人每每要侧身而过。后来不知怎的,竟愈聚愈多,连带着也添了些新花样。政府大约是见民意如此,便索性将附近一块荒地硬化了,权作夜市之所。于是乎,这夜市便愈发红火起来。</p><p class="ql-block">昨晚应友邀约,在天色将暗未暗,路灯却已亮之时,来到这里。这是灯光迤逦,那硬化地面泛着青光。摊贩们早已支起棚子,排出一列列长队。油烟与蒸汽交织着升腾,在半空中结成一片薄雾,又被灯光映得发黄。</p><p class="ql-block">《东北大娘的水饺》总是挤满了人。那大娘生得高大,面皮白净,说话时带着浓重的关外口音。她包饺子的手法极是娴熟,手指翻飞间,一个个胖乎乎的饺子便排满了案板。有人问她为何到这里开店,她只笑笑:到哪里都是生活,许是不高兴别人打探她 生活罢了。她缓缓将饺子下入沸水中,白气便忽地腾起,遮住了她半张脸。</p><p class="ql-block">旁边是家《重庆火锅》,招牌红得刺眼。老板是个精瘦的小伙子,眼睛却极亮。他自称曾在朝天门学了十年手艺,如今在此谋生。锅底是现炒的,牛油化开时,那辛辣的香气便直往人鼻子里钻。有食客被辣得满头大汗,却仍不住下箸,一边吸着气一边道:"过瘾!"</p><p class="ql-block">夜市旁边有个卖糖葫芦的老人,推着一辆锈迹斑斑的小车。他的糖葫芦不似别处裹着厚厚的糖衣,而是薄薄一层,晶莹透亮,能看清里面山楂的纹路。老人很少吆喝,只是静静地站着,偶尔用枯枝般的手指拂去车上的灰尘。买他糖葫芦的多是些孩子,也有情侣,那女孩咬一口,男孩子便笑了起来,也不知笑些甚么。</p><p class="ql-block">左边有一对年轻小夫妻,在卖着手工编织的小工艺品。那丈夫是个残疾人,坐在轮椅上编织,妻子则在一旁招呼客人。他们的摊前却是冷冷清清,但俩人似乎并不在意,时而低声交谈,时而相视一笑。 人声嘈杂中,他俩却仿佛自成天地。</p><p class="ql-block">夜深了,我们的酒还没有吃完,隔壁桌的几个外乡人,也正在兴头上。吆喝着叫东北大娘再上一碗水饺;重庆火锅的老板把剩菜倒进垃圾桶,惊起几只野猫; </p><p class="ql-block">糖葫芦老人推着小车,影子在路灯下拖得很长;那对年轻夫妇相携离去,轮椅的轱辘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p><p class="ql-block">明日此时,这里又将人声鼎沸,油烟升腾。人们来了又去,唯有这‘双井夜市’日复一日地轮回着。夜市,不只是夜市,虽然嘈杂,却是多少人养家糊口的宝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