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周末时光,这生活的调味剂,总是如此诱人,让平淡的日子焕发出别样的色彩。上一周的周末,我们夫妻俩选择了去雾都重庆旅游,飞机票是女儿买的。周五一大早,我们从虹桥机场出发,中午就到了美丽的山城重庆,当天下午和周六,我们选择了自由行:解放碑、朝天门、洪崖洞和老城区渝中区的老街走走,吃火锅、观美景。昨天,我们选择了跟团“重庆一日游”,这是重庆文旅局打造的一个文旅品牌,共八个景点,价廉物美,服务到家,十分适合个人游。我们一路游玩了洪崖洞、“轻轨穿楼”、重庆人民大礼堂、白公馆、渣滓洞、磁器口、“重庆之巅”和长江索道,共八个地方,还自费观看了当地非遗文化演出。</p> <p class="ql-block"> 重庆,这座山城的繁华与故事等你来探索。镜头下的重庆,高楼大厦如璀璨明珠,高耸入云,交织成一幅美丽的城市画卷。这些高楼不仅是建筑的艺术,更是这座城市繁荣与活力的象征。我曾二次来重庆游玩,但重庆老城的全貌还未见过。这次“一日游”,“重庆之巅”之旅终于实现了这一愿望。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会仙楼观景台即是重庆第一个高空观景台,WFC会仙楼观景台目前也是中国海拔最高的露天观景台,被誉为“重庆之巅”,重庆二江两岸的风景尽收眼底,真是美极了。重庆WFC会仙楼观景台是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民族路188号环球金融中心73-75层的高空观景台,于2017年6月8日正式开放。</p> <p class="ql-block"> WFC会仙楼观景73-74层360度感受现代创新观景;75层全露天设计,可在此仰望璀璨星空,遐思于浩瀚宇宙中。WFC会仙楼观景台俯瞰两江交汇、大剧院、南滨路夜景、一棵树观景平台、两江游轮、山城立体夜景等重庆核心的城市景观,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感受重庆独有的地理奇观、追寻属于重庆的文化符号,绽放重庆的城市魅力。这里75楼的WFC会仙楼观景台,是重庆最高的打卡点之一,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全貌。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这里都有着独特的魅力。白天,你可以看到重庆的山城特色,而到了夜晚,赛博朋克的灯光效果则会让整个城市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如果你来重庆旅游,千万不要错过这个宝藏观景台。无论是为了捕捉重庆的美丽瞬间,还是为了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WFC会仙楼都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前几年,重庆有一张图片在外国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令众多外国友人惊叹不已,这就是“轻轨穿楼”。这条轻轨就是重庆轻轨的2号线,它在中国山城穿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直接穿越了19层高的居民楼,真正实现了走直线不绕路的设计。这是我这次来重庆拍的照片和视频,拍的正是这里的2号线李子坝站“轻轨穿楼”的神奇场景。李子坝站与这栋楼巧妙地相互穿插,不仅节省了城市空间,更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城市景观。对于高楼里的居民来说,这里简直是出门即达的便捷交通枢纽。他们只需来到位于6-8层的李子坝站,便能轻松跳上轻轨,开启一段崭新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 据有资料介绍,李子坝站的设计团队负责人,来自重庆大学的土木学院叶天义。该站于2004年试运营,并在2006年正式投入使用。李子坝站与这栋楼是同步设计、同步施工的,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设计中,在轻轨柱子与楼房建筑之间,他们特意设置了20厘米的安全距离。这个创新设计真是别出心裁,让我不禁联想到了迪士尼的现代风格度假酒店。咱们中国人总是能迅速地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展现出极高的智慧。对于这种独特的设计,或许只有身临其境,来到山城重庆,你才能深切地体会到其背后的巧妙构思。重庆复杂的地形赋予了它独一无二的立体感,也因此,“停靠在八楼的2路汽车”成为了现实,“导航失灵”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在重庆乘坐轻轨,仿佛置身于一场惊险刺激的过山车之旅中。</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重庆市渝中区的长江索道,位于新华路和南岸区的上新街,它是1986年3月20日动工兴建,并于1987年10月24日竣工开通运营,是该区域当时的最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现已成为一个旅游景区。景区由渝中城史文化区、长江空中观光区、南岸影视文化区三部分组成,面积9.8平方千米。长江索道全长1166米,运行速度6米/秒,单程运行时间4分30秒,最大载客量65人,日运客量1.05万人次。2009年12月15日,长江索道被列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2月6日,长江索道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9年12月31日,长江索道景区被列入“第一批重庆市智慧旅游示范景区”名单。2020年11月18日,当选“成渝潮流新地标”。</p> <p class="ql-block"> 这里也有很多人文景观。渝城飞渡位于长江索道景区北岸大门外区域,为2016年制作的大型浮雕主题墙,面积约300平方米,由《渝城飞渡图》和《长江索道赋》两部分内容组成,《渝城飞渡图》呈现的是重庆的城市特性和开拓创新的人文精神。浩月庭位于长江索道景区南岸,高临江岸,与“重庆母城”渝中半岛隔江相望,区域面积约260平方米,庭中置有一尊高约1.9米、宽约1.5米的“飞越山城”巨石。是旧时俯瞰古巴渝十二景“龙门浩月”之地,故得名。记忆之树毗邻浩月庭,是1987年10月24日长江索道通车典礼时栽种的一株黄葛树,因黄葛树具有那季栽植、那季落叶的特性,故又被称为“记忆之树”和“灵性之树”。</p> <p class="ql-block"> 这是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它位于渝中区人民路173号,于1951年6月破土兴建,1954年4月竣工,是一座仿古民族建筑群,是重庆十大文化符号,是中国传统宫殿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的大跨度结构巧妙结合的杰作,也是重庆的标志建筑物之一。1987年,在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出版的《比较建筑史》中,新中国当代建筑首次载入世界建筑史册的共有42项工程,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位列第二。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由大礼堂和东、南、北楼四大部分组成。占地总面积为6.6万平方米,其中礼堂占地1.85万平方米。礼堂建筑高65米,大厅净空高55米,内径46.33米,圆形大厅四周环绕四层挑楼,可容纳3400余人。</p> <p class="ql-block">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中心礼堂,正对中轴线,是圆形主体建筑,中心礼堂三层圆顶由大红廊柱支撑,绿色琉璃瓦,中心礼堂正中的金色“顶子”,参照了北京天坛的“祈年殿”设计。中间的半圆形球壳顶架为双层钢架结构,将中国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西方建筑设计融为一体。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牌坊整体以橘红和红色为主色调,上覆碧绿琉璃瓦,里外两面嵌以金色图案;造型四列三跨,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仿天坛有祷祝“国泰民安”之意。正中的圆柱望楼,是北京天安门的缩影;南北两翼,镶嵌着类似北京紫禁城四角的塔楼;广袤的庭院中,前阶宽阔平展,梯次六重。</p> <p class="ql-block"> 这是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1939年军统局将此改建为看守所关押政治犯。原一楼一底的十余间住房改为牢房,地下储藏室改为地牢。1943年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成立,白公馆作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关押人员被移往附近的渣滓洞。抗战胜利后,白公馆被作为特别看守所。1947年春,渣滓洞“人犯”又迁回白公馆关押。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共产党员宋绮云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都曾被囚于此。渣滓洞位于歌乐山麓,距白公馆2.5公里。渣滓洞原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1939年,国民党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在此设立了监狱。分内外两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等,内院一楼一底16间房间为男牢,另有两间平房为女牢。关押在此的有“六一”大逮捕案、“小民革”案、“挺进报”案、上下川东三次武装起义失败后被捕的革命者,如江竹筠、许建业、何雪松等,最多时达三百余人。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溃逃前夕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仅15人脱险。</p> <p class="ql-block"> 去重庆旅游,还有一个是必须去的,它就是磁器口。它就像上海的城隍庙,是重庆最著名的商业区之一,依江傍山,美不胜收。磁器口古镇是重庆的一座千年古镇,它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始建于宋代,面积1.5平方公里,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西界童家桥,北靠石井坡,距主城区3公里,是历经千年变迁而保存至今的重庆市重点保护传统街。走进磁器口,当地的马鞍山踞其中,金碧山蹲其左,凤凰山昂其右,三山遥望,两谷深切。凤凰、清水双溪潆洄并出,嘉陵江由北而奔,江宽岸阔,水波不兴,实为天然良巷。作为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曾经“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繁盛一时,被赞誉为“小重庆”,是重温老重庆旧梦的好去处。磁器口总面积约1.18平方公里,人口1.8万人。1998年磁器口古镇被国务院确定为重庆市重点保护传统街,2010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p> <p class="ql-block"> 磁器口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年),因明朝建文帝朱允隐修于镇上宝轮寺,故又名龙隐镇。史料记载,磁器口最早的名字叫白岩场,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998—1003年),因为这里曾有一座白岩寺而得名。据说:明建文四年,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篡位,从地道仓皇逃出皇宫后削发为僧,浪迹天涯。当他流落到巴渝一带时,曾在白岩山上的宝轮寺隐匿长达四五年。后来,世人知道事件真相,就以皇帝真龙天子曾经隐居在此的事实而将宝轮寺改名为龙隐寺。如此这般,白岩场也被改称为龙隐镇。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已有1800年的磁器口素有巴渝第一古镇之称,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古建。古镇有古朴粗犷的巴渝遗风,有古风犹存的茶馆、有历史传承的码头文化;有佛、道、儒三教并存的九宫十八庙;有正气凛然的红岩志士抗战遗址;有独具特色的川剧清唱、火龙表演,有工艺独特、品种繁多的传统旅游产品,有享誉四方的毛血旺、千张皮、椒盐花生等饮食三宝。</p> <p class="ql-block"> 这是重庆最“网红”的景点洪崖洞,它又叫洪岩洞、神仙洞、洪崖门,现全称为重庆洪崖洞民俗风貌区,是兼具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的旅游区。洪崖洞分为11层,高达79米52,总占地面积3.15万平方米。据有关资料介绍,战国时(公元前316年),洪崖洞为一军事要塞。宋代时,洪崖洞是一座石窟寺庙。洪崖洞之上建有洪崖门1,原是一道开门。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戴鼎重筑重庆城、新建九开八闭十七门,洪崖门始为闭门,洪崖洞与之成为一体。洪崖洞在明期时已成为一个商业街区,在清代时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码头,属于重庆的贸易中心。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洪崖门损毁,人们在洪崖洞聚居,搭起吊脚楼,筑成纸盐河巷。抗日战争时期,洪崖洞是重庆市民的避难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洪崖洞被列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开始成为重要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建筑以吊脚楼居多,它作为西南地区独有的传统民居建筑,最早可追溯到东汉以前。由于重庆山多,土地紧张,祖先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利用木条、竹方,悬虚构屋,陡壁悬挑,依山建造出一栋栋楼房。依山、靠崖、临江便是重庆吊脚楼的独到之处。洪崖洞吊脚楼建筑群复原了巴渝古都风貌,把古重庆最具特色的吊脚楼、古牌坊、木垂花、悬挑梁、雕刻楼廊、半山街市和青石板路等山地民居集中展现出来,在悬崖峭壁上建成高13层的吊脚楼群,因此被建筑业界称为“中华悬崖城”,被媒体誉为“天空之城”。在洪崖洞景区内,还分散陈列了许多铜雕,这些都是由时任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郭选昌精心创作的。其中,主雕“记忆山城”可以说是洪崖洞的精神堡垒,整个雕塑高12.5米、宽7.5米,用全铜制作,轮廓上还用金铂镶嵌,造型为象形字“山”,代表“山城”之意。该雕塑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完美统一,它将重庆的传统吊脚楼拔高、夸张、变形为三个枝桠,犹如一棵大树,强烈地表现了巴渝文化和民俗风情,喻比“山在城中,城在山中”。2006年7月,这座雕像还获得了国家级城市雕塑的金奖。这些铜雕由小及大,通过对市井街巷人民生活细节的创作,传承和宣扬了巴渝文化里刚毅耿直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重庆洪崖洞位于嘉陵江边,地处长江与嘉陵江两江交汇的滨江地带。洪崖门,曾屹立于嘉陵江畔,处于临江门与千厮门之间,城门筑在一片高崖石壁之上。嘉陵江,长江上游支流,因流经陕西凤县东北嘉陵谷而得名。还一说来源《水经注》二十(漾水)的记载:“汉水南入嘉陵道而为嘉陵水”,说它发源于秦岭北麓的陕西省凤县代王山。干流流经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在重庆市朝天门汇入长江。在重庆市境内,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又简称“渝”。流经合川区,汇入渠江、涪江(河口在重庆境),北碚区纳黑水滩河、后河,经渝北区、沙坪坝区、江北区,在渝中区的朝天门汇入长江。重庆的夜景素有“小香港”之称,在外来游客的眼中,他们有着“不览夜景枉来渝”的感受。山城之水,波光粼粼,山城之夜,星光灿烂,重庆之景,奇丽醉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