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黄帝内经》有云:“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作为人体消化系统的核心器官,胃承担着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的关键职责,不当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可能引发胃胀、胃酸、烧心等多种不适。</p> <p class="ql-block">胃液主要由水、胃酸、胃蛋白酶组成,强酸性环境能有效杀灭进入胃内的多数细菌和病原微生物。长期处于强酸环境下,胃有一套完善的“自保”机制,即胃黏膜屏障,主要由柱状细胞构成。当胃黏膜受损时,体内会启动修复机制,促进新的黏膜细胞生长,恢复正常功能。如果胃黏膜长期受到刺激,伤害胃壁,会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等。</p><p class="ql-block">胃还会根据进食情况调节胃酸分泌量,胃液PH值不会有明显的波动,且胃内的温度变化在0.3度以内。胃部的自我调节和保护体系使胃内环境不太易受外界影响,胃真正怕的是能破坏胃内保护机制的因素。</p> <p class="ql-block">高盐食物</p><p class="ql-block">盐摄入量过多会使胃黏膜变得稀薄而失去保护功能,甚至使胃壁裸露在胃酸和其他有害物的刺激之下,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控制在5克之内,约为1啤酒瓶盖的量,同时也要注意少吃腌菜、泡菜、火腿、香肠、培根等盐含量较高的食物。</p><p class="ql-block">高糖饮食</p><p class="ql-block">高糖食物不仅容易诱发龋齿,还会增加胃病风险。甜食中的阿斯巴甜、蔗糖素和糖精等成分会破坏肠道的免疫平衡,削弱肠道屏障功能,增加胃部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风险。长期高糖饮食还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关,如腹胀、恶心、消化不适等。</p> <p class="ql-block">吸烟饮酒</p><p class="ql-block">吸烟和饮酒都可诱发胃食管反流病,吸烟会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肌张力,减少唾液分泌,饮酒会影响食管的同步收缩效率,显著降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导致胃和食管功能衰退,引发胃食管反流病。</p><p class="ql-block">吸烟引起的胃黏膜血管收缩会减少胃黏膜的血液供应,削弱其保护和修复能力,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增加胃酸分泌,加重胃炎或胃溃疡。酒精直接刺激胃黏膜,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腹痛等不适,长期大量饮酒会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严重时导致胃出血。</p><p class="ql-block">饮食不卫生</p><p class="ql-block">不注意饮食卫生可能感染幽门螺杆菌,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可以在胃内高胃酸浓度环境中生存的细菌,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从感染幽门螺杆菌到胃炎,再到溃疡,甚至胃癌,是一个慢性发展的过程,平均需要10年左右,其间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规避罹患胃癌的风险。</p><p class="ql-block">吃夜宵加重胃部负担</p><p class="ql-block">入睡后胃肠蠕动会减缓,如吃完夜宵马上入睡,食物可能无法充分消化,导致胃液分泌增加,对胃黏膜造成长时间刺激。</p><p class="ql-block">胃黏膜的上皮细胞2至3天更新一次,主要在夜间进行,长期吃夜宵会影响其修复更新,造成消化不良、胃肠动力减弱等问题。进食与睡眠之间的间隔时间过短,还可能增加胃食管反流的风险,引发“烧心”等不适感,损害食管黏膜。</p> <p class="ql-block">补充小麦低聚肽,有助修复胃黏膜</p><p class="ql-block">保胃先需保黏膜,胃黏膜一旦受损,胃酸会侵蚀伤口,导致炎症,严重时可发展为胃溃疡或出血。选择含小麦低聚肽和岩藻多糖的护胃营养补剂,小麦低聚肽源自天然小麦,内含黏膜细胞所需要的重要营养物质谷氨酰胺,在胃黏膜上形成保护层,呵护胃部健康。</p><p class="ql-block">增加膳食纤维摄入,维持肠道微生态健康</p><p class="ql-block">膳食纤维被称为“肠胃守护者”,不仅促进消化酶分泌,帮助食物更好地被消化吸收,还能减少代谢废物对肠胃的损伤。适量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黑米、燕麦、芋头等粗粮,小白菜、油麦菜、菠菜等蔬菜,以及梨子、火龙果、柚子等水果,有助于维持肠胃健康。</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成人每日应摄入25至30克膳食纤维,我国成年人平均每日摄入量仅为10.9克,可选择含有低聚果糖的高含量天然膳食纤维咀嚼片,补充膳食纤维,促进胃蠕动,减轻胃的负担,特别添加益生元,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胃部功能。</p><p class="ql-block">秋冬滋阴润燥,调理饮食,健脾益胃</p><p class="ql-block">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胃功能失调则食量减少,脾虚运化无力,衰败气血无法及时排出,新生气血亦无法补足身体。人参可补气益肾,主五脏不足;玉竹可养阴润燥,生津止渴;枸杞补益精血,主气虚;黄精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玫瑰、牡丹散瘀祛瘀、平气安神,配用补脾益气疗效佳。</p> <p class="ql-block">规律饮食,调整不良习惯</p><p class="ql-block">规律进食是调养脾胃的关键,建议早餐在6:30至8:30、午餐在11:30至13:30、晚餐在18:00至20:00,早中晚餐的能量配比为3:4:3。避免快速吞咽,让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提高营养成分的吸收率,减少胃负担。每餐吃到七八分饱,避免暴饮暴食导致的消化不良和胃部疼痛。</p><p class="ql-block">做好情绪管理,减轻肠胃不适</p><p class="ql-block">胃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情绪器官”。紧张、焦虑等会引起大脑皮层功能失调、迷走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胃肠道血管痉挛性收缩,引发胃肠道疾病。建议通过运动、冥想、深呼吸等方法来放松心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不良情绪产生和堆积。</p> <p class="ql-block">远离烟酒,适量运动</p><p class="ql-block">避免过量饮酒和吸烟,减少咖啡和浓茶的摄入,避免刺激胃黏膜。</p><p class="ql-block">中医有“以动助脾”的养生观念,步行有助于加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每天行走一万步即可满足一般人每天所需运动量,或根据喜好选择散步、游泳或瑜伽等方式,起到调养脾胃的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