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中越界河风景区

周昕

<p class="ql-block">东兴中越界河景区在广西东兴市东兴镇竹山村 。</p><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中越边境,北仑河在此入海,“大清国钦州界一号界碑”就树立于此,是“沿边众边界之首”,意义非凡。</p> <p class="ql-block">跟随大型央视节目《远方的家》</p><p class="ql-block">《边疆行》第一集《从东兴出发》的脚步,来到竹山村。自中国大陆版图顺时针走向,广西区防城港市东兴市竹山村是陆地边境线约2.2万公里的起点,是海岸线约1.8万公里的终点。</p> <p class="ql-block">普及一下中国的边界知识</p> <p class="ql-block">中国疆域辽阔,陆地边界东起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到中越边界的北仓河口,总长度约2200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边界情况最复杂的陆地边界线之一。海岸线总长度超过32600km,其中大陆海岸线长18400km,岛屿岸线长14247km。竹山村位于东经108°,北纬21°的中越界河北仑河出海口,是祖国漫漫陆地边防线的终点,也是万里海岸线的起点。在这里,我国的大陆海岸线和陆地边界线,祖国的历史与未来,交汇成一点。</p> <p class="ql-block">此刻,目光所及的是风景如画的成片红树林分布的北仑河出海口,远方则是越南。</p><p class="ql-block">我国国土与越南国土的分界线主要通过界碑体现,自右侧的1373号到左前侧的1378号界碑划界范围以内,是我国神圣领土。</p> <p class="ql-block">东兴中越界河风景区,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与越南芒街市之间,这里不仅是中越两国陆地边界的标志性区域,也是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中越界河,即北仑河,它静静流淌,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与和平共处的岁月。今天,我们将沿着这条界河,感受它的宁静与壮美,同时深入了解中越文化的交融与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东兴中越界河风景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历史人文景观,集“边、海、古、奇、生态”于一体,是一个以湿地生态、岛屿、界碑、北仑河口景区等资源为依托,以中越边境跨国观光为主题,以游览观光、边境风情体验、休闲娱乐为主要功能的景区。</p> <p class="ql-block">景区第一站,界碑广场</p><p class="ql-block">从停车场出发,荔枝树,杨桃树,椰子树在海风的伴随下向我们招手。转弯,翠竹夾道相迎,首先看到的是四品顶戴李受彤的塑像,他对大清一号界碑的确立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李受彤简介</p><p class="ql-block">李受彤,生卒年月不详。字彦伯,广西临桂人。举人出身,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任钦州知事。光绪十四年(1888年),钦州改直隶州随晋升知州。李在任期间,迁移书院,奖励文人,以礼者,受到好评。唯其施政,崇尚刑威,对大小盗贼,多施重刑,民多敬而生畏。</p> <p class="ql-block">光绪十二年(1886年),李受彤奉命随清政府钦差鸿胪寺卿(外交官)邓承修,道台王之春与法国勘界代表狄隆、海士勘定中越国界。会谈间,李受彤秉承国家领土完整、寸土不让的立场与法方开展艰苦斗争,在当地人民的支持下,收复法军强占的边境江平、长山、八庄等地,从竹山循北仑河至滩散、垌中立下数十块中越两国界碑,并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签约,确立中越边界。李受彤不辱使命,完成勘界任务。</p> <p class="ql-block">大清国一号界碑,位于北仑河出海口即竹山港旧码头旁的小山坡上。清光绪十六年四月即1890年4月立,碑文为当时的清政府界务总办、四品顶戴钦州直隶州知州李受彤所书,沿边众界碑之首。</p> <p class="ql-block">历经波折的大清国一号界碑</p><p class="ql-block">1885年6月,中法战争结束、清政府与法国在天津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清廷撤回镇南关(现友谊关)外驻军,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结束了越南从宋代以后与历代王朝的藩属关系,越南从大清国的藩属国沦为法国的殖民地。</p><p class="ql-block">“中法战争”结束后,划定中越国界成为当务之急。</p><p class="ql-block">1886年11月,北仑河畔,清朝钦差勘界大臣鸿胪寺卿邓承修与李受彤一起面对横蛮悖理、以武力要抉的法使狄隆“毫不妥协,义正词严、据理力争”,“反复诘驳,往返六次,寸土不让,不辱使命”、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p> <p class="ql-block">几经周折,于光绪十六年三月(1890年4月)、李受彤与法国代表拉巴第签订《广东越南第一图界约》,约定以沿江沿海为界,将法国企图吞占的白龙尾、江平一带划归中国,再由竹山村,沿北仑河直上至坰中,河之东北方为中国国界,河之西南方系越南国界,两方各立界碑。</p> <p class="ql-block">是年,1-10号界碑立好。三年后,11-33号界碑也全部立好,界碑是用石刻制,刻“大清国钦州界大清光緒十六年钦州知州李受彤书”等字样,示为李受彤督制。防城港市区内中越边界线上,以立于北仑河出海口竹山村的界碑为1号界碑,溯北仑河而上,至峒中北岗隘,共坚立着33块这样的界碑。东兴市内共有8块。</p> <p class="ql-block">“位卑未敢忘忧国”,100多年前,李受彤及其勘界随员在当地边民的帮助下:“涉深谷,爬悬崖,风餐露宿”把这33块界碑分立于绵廷100公里的边界上。</p><p class="ql-block">33块界碑。是33页厚重的爱国史,是寸土不让的爱国魂的凝聚。</p> <p class="ql-block">继续讲界碑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越两国约定以中法划界为基础,重新核定边界,于1999年12月30日签署《中越陆地边界条约》,随后历经近10年的勘界,实地确认边界线并树立界碑。东兴口岸有一块1369(1)号界碑,于2001年12月27日竖立,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王毅同志亲临揭幕,是中越勘界立碑工作竖立的第一块界碑,也标志着中越两国勘界立碑工作正式启动。</p> <p class="ql-block">2020年8月23日,王毅同志再次来到东兴,出席中越陆地边界划界二十周年和勘界立碑十周年纪念活动,并且弯身再次为1369界碑描红。中越新界碑从西到东排列,从中国、越南、老挝三国交界的十层大山起,由西北向东南,一直到北仑河流入北部湾处止。在北仑河口地区贤立有海上界碑5块,碑号分别是1374、1375、1376、1377、1378。|</p> <p class="ql-block">水上缉私</p> <p class="ql-block">山海相连民族团结地标广场</p><p class="ql-block">以雕塑为主体,坐落在东经108°,北纬21°的海陆交汇点处,雕像雄伟壮观,由红蓝两种颜色组成,红色代表陆地,蓝色代表海洋,海陆交汇之处,故为山海相连地标广场,雕塑既像一个东兴的“兴”字,又像敞开的大门,寓示着兴国安邦、兴边富民,东兴背靠祖国,面向世界,融入东盟,也寓示各民族团结一起,共同发展,共同富裕。</p> <p class="ql-block">海誓山盟广场</p><p class="ql-block">“海誓山盟、从此开始”</p><p class="ql-block">自驾游国道G219,邂逅海誓到山盟的浪漫。一路美景不断,自然景观类型包罗万象、异彩纷呈,乃世界所罕见。秀丽与宏集同在,人文与历史并存。从广西东兴出发,沿着广西凭祥北上,到达云南丙察察。穿过西藏阿里高原无人区,沿着雪山草地。最后到达新疆路纳斯。</p> <p class="ql-block">竹山村全村共有967户3845人,其中汉族、京族、壮族、瑶族、彝族和侗族等6个民族共同居住。</p> <p class="ql-block">京族,中国56个民族中唯一的水上民族</p> <p class="ql-block">广西沿边公路零公里起点纪念坛</p> <p class="ql-block">沿边公路于2000年10月动工.2002年9月30日全线贯通。起点为东兴市东兴镇竹山村,途经东兴市、防城区、(崇左)宁明县、凭祥市、龙州县、大新县、(百色)靖西县,那坡县等8个县(市、区)31个乡镇,终点为那坡县弄合村,全长725公里。</p> <p class="ql-block">竹山村,219国道起点</p> <p class="ql-block">现在广西沿边公路已经于2018年并入原219国道,成为新219国道的一段,新国道219途径广西、云南、西藏、新疆四个省市、自治区,起点在东兴市竹山村,终点在新疆喀纳斯,从海誓到山盟。新219线全程长达10065km,是目前中国里程最长的国道。</p> <p class="ql-block">五七堤</p><p class="ql-block">海堤名字来源于毛泽东主席的“五七指示”,此堤在1965年10月动工,1970年7月建成,五七堤建成后为当地百姓增加了大量农田。</p> <p class="ql-block">三圣宫,又称三婆庙。庙中供奉的三婆婆又叫妈祖,复姓三卫,名林默,后被皇帝赐封为三圣,故其庙就称三圣官。三婆庙叫法在广西沿海较通俗和普遍,而三圣宫的叫法较高雅,一庙二名,并无实质的不同。竹山三圣宫建于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整座庙宇飞檐高翘,红墙绿瓦,雕龙画凤,气势壮观,是一座具有中国传统宗教庙宇特色的古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竹山古街</p><p class="ql-block">竹山古街始于清朝末年,盛于民国初朝。由一条直街和两条横街组成。清末时期,竹山曾是远近闻名的繁华商埠,竹山港每星期定期有商船直航香港、澳门、广州和越南海防等地。</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竹山,商贾云集,金铺、客栈、酒店应运而生,竹山古街区上而逐渐形成。在这里,普通话、广东话、客家话、越南话夹杂在一起,肩扛的、手提的、背驮的、拉车的穿梭而过,成为当时竹山码头边海商埠特有的人文风景。</p> <p class="ql-block">古街里,一棵杨桃树结满果实,硕大的一棵树,绿色黄色的杨桃让人垂涎欲滴,熟透的杨桃落在地下,无人问津。拣一枚洗洗尝尝,太酸了,南方特有的水果不是都好吃。</p> <p class="ql-block">山海相连广场看表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