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二十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风呼啸而过卷着鹅毛般的雪花,刮过已经被雪覆盖的黑土地,漫天雪飘让天空变得阴暗,雾茫茫只能听到风的呼啸声。连续两天的飘雪使人无法出门,冬季里这样大烟炮的气候影响人的心绪,正应了《智取威虎山》电影里的台词一一大雪封山无路可行呀!</p><p class="ql-block">齐建设清晨四点起床去套车,准备出发到五十多里外老林里砍那二十多公分的栅杆,(就是自然死亡的树)同车知青孙远东去食堂拿上够两顿吃的糖烤饼和咸菜。因为象馒头,花卷等主食放到书包里会被冻成冰疙瘩无法热透。</p><p class="ql-block">太阳躲在灰蒙蒙的云层里,照射出微微光亮,齐建设,孙远东和老板子赶着车到达作业的现场。他们踏着半米多厚积雪,轮起斧头干起活来,砍到中午已经有大半车了,累得滿头大汗,掀起帽子头上直冒白气,浑身上下被出汗的热气薰得,棉衣棉裤外挂上一层白霜。</p><p class="ql-block">齐建设和孙远东把上午砍下来的树要运到小路边停放的马车上,林子里没有路就趟着没膝盖的深雪,拖着几根树穿行那密密榛材棵中,树枝把棉衣刮破露出了棉花,胶皮捂了的鞋里灌滿雪,干活时不感觉怎么样。口渴了蹲在雪地把表面拨拉开吃底下的雪。</p><p class="ql-block">中午休息把一些干柴堆在一起点燃,把冻得绑绑硬的糖饼放在铁锹上,抓点雪往上边一洒,放到火堆上烤,它化成水与蒸气把饼烤热后可以吃了,一口烤饼一口咸菜。这时候用铁锹把雪化成水来喝……</p><p class="ql-block">砍材时全身都冒汗内衣都湿了,在零下三十多度的气温下,坐下来冻的直打哆嗦,在火堆旁边取暖,西北风从后背吹来一一真正体会到了东北抗连的那首《露营诗》一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齐建设加了几句一一糖饼充饥肠,雪水解渴凉,咸菜补体力,怎能御寒冷。学作老前辈,知青需加劲。林海锻红心,冰雪何所惧。先烈做榜样,后人紧跟上。精神抗严冷,身体依旧寒……</p><p class="ql-block">老板子装完车后,齐建设和孙远东爬到上车,在靠近车尾的树梢丛中躺下休息。马车走在不太平坦的林间路上,晃晃悠悠地,开始躺在树头上还是感觉很舒服自在。北风呼呼的吹着,不到一刻钟时光,就被吹得透心凉了,脚上棉捂拉冻的邦邦硬,鞋里的脚跟猫咬式的难受,他们紧紧地缩成一团咬牙坚持着,实在冻得坚持不住,就下车跟在车后边跑一会,走一会来取暖,那鞋都冻成冰坨子硬邦邦根本跑不起来,总在雪地里跟走跑又累又困,齐建设就想了一个招,用手拽着车上的树梢,让车拖着自已,两只冻得硬邦邦的鞋成了脚滑子,困了就闭上双眼咪糊一会,随车而行吧。晚上九点多钟才卸车……</p><p class="ql-block">松嫩平原地处山区,冬季里几乎每个星期都会下雪。平平常常的气温都在零下三,四十度,经常性北风呼啸刮起漫天雪花,能见度极低。如果这样的天气里走在空旷没有遮挡的野外,狂风带着雪花让人睁不开眼晴,吹到脸上向刀子割的一样庝,俗语也叫白毛风的天气,真是寸步难行。所以,一般东北农村建房子,门都是开在南,东两面,北面一般情况下不设窗户,有窗子也是较小的,防止冬季里大雪封门。所有男知青都带狗皮帽子,出门就带口罩(女知青居多),脚上穿着黑色棉胶鞋(棉捂拉)垫上两层棉苫垫,(这种鞋进屋就得脱了,因为它缓霜)家庭条件好的穿带毛皮或棉大头鞋。知青到农村学会一种保温方法,叫捂了草(一种长在草甸子上的三棱草,秋季割回来晒干,用木棒把它轻轻打成细丝状,冬季垫在鞋里把脚包起,又松又轻还保温)</p><p class="ql-block">冬季里青年连的知青们大地里没活一一晴天脱谷,雪天女知青集中到大食掌剥麻,去菜窖倒菜,男知青去刨粪,跟车上山砍柴,反正不能让人闲着……寒冷漫漫冬季长,农民猫冬大炉旁,老婆孩子热炕头。来年四月见春光。</p><p class="ql-block">冬季里粪肥冻得很结实,镐刨下去就是一个白点,必须反复多次在一个眼上刨,才能刨下一块不太大的土肥。齐建设抡着二十多斤重的大镐,刨几下就浑身出汗,结果也没刨下一块粪。人就是有那么一股劲一一不服输。越说不行反而激发了情绪,这就是年青人的特质,齐建设干脆摘下棉手闷子,(就是有一个手指保暖手套)光着手一下接一下的在一个地方用劲去刨,终于拿下了这块骨头。他头上,眼眉上,帽子上,衣服上都是白色的霜,刨镐下去振的手发麻,一天刨下来虎口都振裂了,他不会使那股借力的劲,死死地握着镐把不放手的原因。刨粪过程中时不时会有粪渣溅到领口里,溅到嘴里又苦又涩的味道十分难受,溅到衣服里的就溶的了,收工后身上的衣服和鞋里都是粪渣,那些日子里宿舍内总有一股大粪的味道,好在大家都干一样的活,没人瞒怨没人说有味……</p><p class="ql-block">农业学大寨高潮中,白天刨粪晚间各排,班男女知青集中往大把里送粪,拉着爬犁上边放筐,有时几个人装三,四筐男的拉,女的扶着筐送到地里。按要求是每筐粪从地头向里倒成排,大地里黑洞洞又没路,雪稞又深,拉到地头进去一点就卸载返回了。偌大的土地都在上百公顷,这点农家肥能起多大作用不知道,杯水车薪的施肥。其实,就是让知青体验到这种劳作与生活的滋味,树立一种农业学大寨苦干实干,昼夜兼程的精神,另外别让青年人闲起来,人没有事做就会出事……</p><p class="ql-block">六八年下乡的老知青刘胜德,一米七五的个高,身体条件非常棒,车轴汉一个,干起农活时有使不完的劲,能吃苦耐劳,思想要求上进,是青年连团支部宣传委员,本人还是种畜分场毛泽东思想宣传的舞蹈,说唱演员。无论夏锄,麦收,秋收都是知青连打头的……知青们晚间送粪收工后,刘胜德又装了几筐,自已单独往大地里多送了几趟。回来时路过场办公室门前,看到党支部书记一一贝加林屋里的煤油灯还亮着,刘胜德心里想书记这么晚了没回家,我的积极表现得让领导知道……他就提着铁锹走到书记办公室的窗下,贝书记的窗户玻璃有一大半用报纸糊着,只有跳起来才能看到里面,刘胜德站在水泥的返水坡上踮着脚尖,伸长脖子往里看报纸挡着,他把铁锹放在靠墙处,双手就扶着窗台蹦起来往屋瞅,这一瞅吓了他一大跳,有一些惊魂失魄,他看见女知青范桂秀排长和贝加林书记拥抱在一起嘴对嘴的亲热的画面。心里一紧张下来时把铁锹碰倒掉在水泥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刘胜德赶紧向路边跑去……贝书记在屋内大喊一声谁,然后提着枪就从办公室门口冲出来,一眼就看到路边的刘胜德,你干什么呢?贝加林几乎是在吼叫,贝书记是我一一刘胜德,连里送粪收工,我又多送几趟,回来时见你办公室灯亮着,想和你汇报汇报最近的思想……刘胜德解释着。贝书记收起枪,一脸严肃的说一一小刘你表现得不错,今天太晚,以后找个时间再唠唠吧,赶快回去体息吧。刘胜德听后就赶紧走了……从此时起刘胜德犯了大忌之灾,步步是坎,事事不顺。什么小岗位工作,推荐上学,抽调返城,好事没他的份,一直在大田干农活,这是六八年唯一没被安排的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当人的眼晴既是心灵的窗口,又是惹事生非害巳之目。眼晴看到万物复苏,那叫美妙的欣赏,眼晴见到碧波荡漾大海与蓝色天空白云,那是海阔天空,眼晴瞅着社会变迁的复杂纷飞的事件,能够分清是非曲折,悉辨真伪,那是心明眼亮。眼晴遇到正确的事物发生,发展过程时,思维,思想,行动坚定,那叫目光清澈,眼晴了望之时只见近景,那是目光短浅,有眼不识泰山。眼晴看到了不应该看的光景,那是目以成粥,(舟)晚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25.3.15~竹铭随笔</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