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藏线之行(十一)大昭寺、八廓街、布达拉宫

达明

<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30日,今天前往八廓街游览,八廓街位于拉萨市旧城区,是拉萨著名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p><p class="ql-block"> 八廓街是为了建造大昭寺,并随着大昭寺的发展而逐步建设和发展起来的,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八廓街原街道只是单一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藏族人称为“圣路”。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扩展为围绕大昭寺周围的大片旧式老街区</p> <p class="ql-block">八廓街是由八廓东街、八廓西街、八廓南街和八廓北街组成的多边形街道环,周长约1000余米,街内岔道较多,有街巷35个。</p> <p class="ql-block">八廓街集西藏土特产销售、旅游观光、最具代表性的民风民俗、西藏特色古建筑等为一体。临街的房子几乎都是商店,贩卖各种藏族服饰、工艺品,还有来自印度、尼泊尔等地的商品。此外,八廓街上还有许多著名的餐馆和小吃店,提供各种藏式美食</p> <p class="ql-block">  八廓街不仅是拉萨的标志性地点,更是藏族文化和历史的缩影。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背景,使其成为了每一位到访拉萨的游客必去的打卡之地。八廓街是拉萨著名的转经道,信徒们在这里进行朝拜和转经仪式,表达内心的虔诚</p> <p class="ql-block">在八廓街上有很多的朝圣者围着大昭寺转经……</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由藏王松赞干布于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主持建造,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寺庙最初称为“惹萨”,后来这个名字演变成了拉萨市的名称。大昭寺在元、明、清历朝多次修改和扩建,形成了现今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和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经典范例。主殿的顶端为镏金铜瓦顶,具有唐代汉族风格;碉楼、雕梁则为西藏样式;主殿二、三层檐下排列成行的103个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呈现尼泊尔和印度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它不仅是一座宗教圣地,也是藏族文化与汉族等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小视频:在大昭寺外的八廓街,藏民虔诚的转经朝拜</p> <p class="ql-block">小视频:大昭寺</p> <p class="ql-block">离开大昭寺徒步前往布达拉宫(大约1.7公里)</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一座宫堡式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1961年,布达拉宫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一说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 ;另一说为,作为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后的王宫而建。</p> <p class="ql-block">由于它起建于山腰,大面积的石壁又屹立如峭壁,使建筑仿佛与山岗融为一体,气势雄伟。布达拉宫海拔3700米,占地总面积36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由东部的白宫、中部的红宫组成,主楼高117米。布达拉宫主体建筑的东西两侧分别向下延伸,与高大的宫墙相接。宫墙高6米,底宽4.4米,顶宽2.8米,用夯土砌筑,外包砖石</p> <p class="ql-block">关于布达拉宫的外墙,据说确实有用石灰、牛奶和蜂蜜进行刷饰的传统,这种做法不仅赋予了墙面独特的光泽和色彩,还增加了墙面的耐久性。不过,这种做法在现代社会可能已经有所改变,以适应文物保护和现代化维护的需求。</p> <p class="ql-block">据说:从布达拉宫景区入口到布达拉宫最高点的登高高度大约为200米。这一高度包括了从山脚到布达拉宫顶部的高度差,所以说游客游览时,实际登高大概走超过100米。游览也是非常考验体力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布达拉宫高处远望正南方向,前方山上的"祖国万岁",正是拉萨南山公园……</p> <p class="ql-block">俯瞰布达拉宫广场的"解放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室内不准拍摄……</p> <p class="ql-block">小视频:在布达拉宫高处俯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