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即将“飞”入生活

日月

<p class="ql-block">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驾驶“飞行者一号”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载人飞行。那一次,飞行器仅离地3米,滑行36.5米,腾空12秒,却开启了人类可控动力航空的新纪元。百余年来,从螺旋桨的轰鸣到超音速的呼啸,再到星际探索的壮丽篇章,人类对天空的追逐从未停歇。如今,目光聚焦于离地几百米的低空,一场新的飞行革命正在酝酿。2024年2月27日,两架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从深圳蛇口邮轮母港起飞,以“空中汽车”的姿态,为未来城市交通描绘出崭新的蓝图。</p> <p class="ql-block">这些飞行器依靠纯电力驱动,无需跑道,垂直攀升至百余米的低空,以130公里/小时的速度跨越海湾,20分钟后稳稳降落在珠海九洲港码头。这不仅是一次技术迭代的展示,更是一场市场战略的探索。而这一切,离不开深圳在低空经济领域多年来的政策引领、技术创新、应用突破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叠加聚变,共同推动了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从时间轴上看,eVTOL航线运营公司的崛起与国家和地方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进程紧密相连。2010年,国务院与中央军委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这一文件被视为我国低空空域管理从全面管控向分类管理转变的关键节点。文件明确规定,真高10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将划分为管制、监视和报告三类,并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这一政策性松绑,为低空空域资源的高效利用铺平了道路,也为通用航空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p> <p class="ql-block">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了低空经济的深化发展。同年,东部通航公司应运而生。2020年,《低空空域使用管理规定(试行)》在湖南、江西、安徽三省率先试点,2023年试点范围扩大至广东、四川、海南等12个省份,东部通航也因此成为民航局与深圳市政府认定的低空改革试点单位。这一系列举措,为低空经济的全面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直升机运营商对eVTOL的期待并非无源之水。近年来,我国在无人机、航空、航天以及电池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自主研发、设计和制造eVTOL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近两年,多家企业相继发布自主研发的新机型,其时速、航程和载荷等性能指标不断提升,展现了我国在低空载人飞行器领域的强劲实力。</p> <p class="ql-block">低空空域,这片尚未被充分开发的领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无限的想象空间。它不仅是一个比地面交通更高维度的产业舞台,更是一个涵盖丰富应用场景的广阔市场。据预测,低空经济的产业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大关,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24年,被广泛称为中国低空经济元年,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将在城市上空成为现实。</p> <p class="ql-block">城市空中交通,无疑是低空经济的核心蓝海市场。按照产业发展逻辑,我国低空经济的发展路径可能遵循“先郊区后城市,先物流后载人”的策略。而真正的爆发点,将伴随着低空基础设施的完善、空域的进一步开放以及技术的持续成熟而到来。届时,低空飞行将真正“飞”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