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那个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整个社会都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十来岁的孩子们,也在这场风暴中,用他们幼稚单纯的目光和视角,感受着这个特殊的时代。有的孩子受文革风暴的影响,参与到打破“师道尊严”的浪潮中,批判右派老师,对老师进行歧视、虐待,甚至搞恶作剧;而有的孩子则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努力做好事;有的孩子做错事后,会对伟大领袖进行忏悔;还有的孩子对苏修美帝的“狼狈为奸”感到愤怒,怀揣着解放天下三分之二人类的宏大决心。阶级斗争天天讲,不能忘,亚、非、拉人民要解放的口号,也时常在他们耳边回响。那时的孩子们,还会写日记,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幼稚的心灵和纯真又可笑的情感。</p><p class="ql-block">“右派”美术老师</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念小学的时候,学校里有个黄老师,在文革期间被打成了右派,大家都叫他“右派”老师。黄老师四十多岁,头发稀疏,夹杂着几根白发,脸色蜡黄,像是生着病。他戴着一副厚得像玻璃杯底的眼镜,眼球微微鼓起,一看就是近视得厉害,眼皮也有些浮肿。</span></p><p class="ql-block"> 黄老师教美术,每次他上课,同学们都特别高兴,因为他的课总是充满趣味。他站在黑板前,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一个简单的形象,简单讲解一下绘画要点就结束了课程。有时候,他干脆在黑板上挂一幅画,让同学们照着临摹。剩下的时间,他就会走下讲台,看看同学们画得怎么样,顺便给予一些指导。遇到个别画画天赋不太好的同学,他还会手把手地帮忙修改几笔。黄老师从不端着老师的架子,对同学们亲切随和。就算课堂纪律差了些,他也从不疾言厉色,只是稍微提醒一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然而,文革的浪潮无情地席卷而来,黄老师“右派分子”的帽子被揭露出来,学生们顿时对他没了敬畏之心。他被剥夺了上课的权利,人也变得更加卑微谨慎,甚至有个别调皮的学生,会直接喊他“老右派”。好在这是在小学,学生年纪小,没听说过有人殴打他。</p><p class="ql-block"> 那段时间,虽然黄老师不再授课,但他比以前忙多了。书写毛主席语录成了他的专职工作,校园里、课堂上、校门口,到处都有他拎着红油漆罐,戴着深度近视眼镜,一笔一划写仿宋体美术字的身影。这可是个既费时间又耗精力的活儿,而且在那个政治高压的年代,书写革命标语绝不能出一点差错,这可是关乎对最高指示和伟大领袖态度的大问题。黄老师本就是戴罪之身,一旦出错,那就是罪加一等,就算是根正苗红的工人阶级,也担不起这样的责任。所以,黄老师工作起来总是全神贯注,战战兢兢,生怕出一点纰漏。</p><p class="ql-block"> 当时,社会上流行挂毛主席像章和毛主席语录标牌,学生们没有像章,就找来铁皮、铝皮之类的材料,让黄老师在上面写上毛主席语录,然后挂在胸前,以此来表达对伟大领袖的忠诚,紧跟时代潮流。黄老师对同学们的要求从不拒绝,总是竭尽全力让大家满意。有时,他还会自己制作一些小巧精致的语录牌,送给老师和同学们。就这样,黄老师虽然离开了讲台,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忙碌。</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们年纪小,不懂事,碰见黄老师,偶尔还会喊几声“老右派”,以为这样就能显得自己很革命。现在回想起来,那些话对他是多大的伤害和不公啊。当时的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地工作,甚至不惜损害自己的健康。如今想来,他一定是怀着一种赎罪的心理,想用努力工作来赢得人们的同情,重新找回做人的尊严。</p><p class="ql-block"> 两年后,我升入初中,离开了小学,也再没见过黄老师。后来听同学说,他去世了,我的心里猛地一震。原来,他早就身患肝病,家里生活负担重,工作又劳累,营养还跟不上,怎么能不早早离世呢?他解脱了,可他的妻儿该怎么办?往后的日子岂不是更苦?想起黄老师生前的种种好,同学们都黯然神伤,满心都是对他的愧疚。在他最艰难的时候,我们不但没有给予帮助,还辱骂他、作践他、麻烦他,这份愧疚,成了我们心中永远的痛,只能在心底深深地忏悔。</p> <p class="ql-block">何老师</p><p class="ql-block"> 文革初期,一个寒冷的初春早晨,我像往常一样去上学。走进校园,就发现大家都在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什么。正好,同班同学国强走了过来,我赶忙问他:“发生什么事了?”国强一脸严肃地说:“你不知道吗?何老师跳井死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怎么可能?昨天我还看见她呢。”国强耐心地给我讲述事情的经过:“何老师是昨晚跳井的,今天早上食堂的王师傅去井边打水,看见井里飘着个圆球状的东西,仔细一看,竟然是个人头,赶紧叫人。后来体育课的钟老师把何老师捞了出来,现在已经被火葬场的车拉走了。”</p><p class="ql-block">一想到这么好的何老师就这样没了,谁能心痛呢?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何老师的点点滴滴。何老师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太太,无儿无女,独自一人住在学校。她留着短发,戴着眼镜,镜片后面是一双和蔼可亲的眼睛,总是笑意盈盈的,让人感觉特别亲切。她身材瘦削,衣着朴素,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孙儿孙女一样,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的学生起床晚了,没吃早饭就来学校,课间她会主动叫学生去吃早饭,这都是常有的事。有时,学生还能在她那儿吃到零食。学校不大,住校的老师没几个,同学们都喜欢去她那儿玩。听年轻老师说,何老师曾经担任过校长,所以她就像学校的管家一样,大大小小的事务都操心。学校有什么活动,她总是冲在前面,积极去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一年,学校组织学生去宝俶山放风筝,何老师提前忙了好几天。做风筝需要买纸、蔑、线和其他辅助材料,在手工课上,她要求每个同学自己动手做一个风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