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名:严隽圻<br><br>美篇号:1833478<br><br>美篇图 严隽圻 丁慧新 2019年12月18日清晨我们就起床了,洗漱后就去餐厅用早餐了。 早餐后我们来到酒店大厅等待,发现这里正在举办“旅俄华人中秋联谊会”。 等大家都用完早餐后,我们一起离开酒店坐大巴前往莫斯科郊外的谢尔盖耶夫镇,谢尔盖耶夫镇位于俄罗斯莫斯科州东北部,莫斯科东北偏北71公里。 谢尔盖耶夫镇是著名的金环古城之一。小镇的名字源于一座修道院的主人——圣谢尔盖.拉多涅日斯基。他是一位独善而苦修的高僧。 所以中午我们到了谢尔盖耶夫镇后先在镇上的西餐馆品尝了俄罗斯简餐, 不管怎么样,我们也算品尝了一顿西餐,看我的刀叉使用还算可以吧。 谢尔盖耶夫镇是俄罗斯的东正教中心,而“俄罗斯的历史一半以上都跟东正教有关”,所以小镇不大,却是俄罗斯人的精神圣地。 人们来小镇做礼拜,他们安静地排着队去修道院的圣水池取圣水带回家,以祈求安宁康健。 整个小镇沉浸于大自然的宁静中,时光在此仿佛已停顿了数千年,人们在悠闲中制作了套娃,让小镇成为了俄罗斯艺术木刻工艺的中心, 凡是来俄罗斯旅游的外国人几乎都会买个套娃,带回去留作纪念品。 走出西餐馆后,我们上车前往世界文化遗产谢尔盖三圣一大修道院。 谢尔盖三圣一大修道院是东正教的朝圣之地,也是俄罗斯地位最高的修道院。 修道院石砌的古教堂圣三一教堂底下,曾经是圣谢尔盖耶夫的墓地,而现在的教堂内,供奉着他的灵骨匣。 早在15世纪,拉多涅茨的圣谢尔盖在这里建立了这个修道院(谢尔盖三圣一大修道院在199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 圣谢尔盖耶夫在宣扬俄罗斯东正教的同时联合俄罗斯各大公共同抵御蒙古军队的入侵。 据说当时就是因为圣谢尔盖耶夫的祈祷,德米特里•顿斯科伊才率领俄罗斯军队第一次战胜了蒙古帝国军队, 此后圣谢尔盖耶夫继续宣扬东正教,并且成为俄罗斯东正教育的圣者,现在人们已经把他当做俄罗斯的守护之神。 谢尔吉圣三一大修道院位于莫斯科东北70公里处的谢尔吉耶夫市,是俄罗斯最为著名的大修道院之一。 1993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ii)(iv),谢尔吉圣三一大修道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br><br>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这是一座极其典型的东正教修道院,是15世纪至18世纪期间发展起来的带有军事特征的典例。拉夫拉教堂是谢尔吉圣三的主教堂,是圣母升天的主要场所,与克里姆林宫大教堂同名,内有鲍里斯·戈东诺夫的墓地。在大教堂众多的珍品中,比较有名的是著名画家安德烈·鲁比洛夫的壁画《三圣图》。<br><br> 我查了资料,知道圣三一修道院是14世纪中叶由俄罗斯一位圣人谢尔盖•拉多涅日斯基所创建的。谢尔吉圣三一大修道院在14世纪到18世纪中逐渐扩展形成,拥有大片土地,能储存大量武器和粮食,曾经作过防御阵地。 而且还知道圣谢尔盖从小就习惯于独自通过祷告、禁食与劳动来寻求拯救。 1337年,23岁的他决定和哥哥一起,在一块林中空地上修建他们的隐修院,这就是如今这座修道院的起源。 后来他的哥哥因为忍受不了严冬与食物短缺而去了莫斯科城里的修道院。 圣谢尔盖独自默默的待在荒野里,过着更加严厉的苦修生活。 一年后,更多的喜欢孤独的隐修士开始进入谢尔盖的行列。 位于大修道院中央的圣母安息(乌斯宾斯基)大教堂是在伊凡四世(雷帝)命令下建成的,完成于1585年。 谢尔吉圣三一大修道院的建筑特色之一就是六个世纪的悠长岁月中,它一直在不停的修建、改造,因而包容接纳了俄罗斯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成为东北罗斯古典建筑群的代表。 他们在这里自辟膳食用地,逐渐发展成一座规模宏大的修道院。 谢尔盖三圣一大修道院教堂内有17世纪的壁画。 大修道院最著名的建筑纪念物就是16世纪伊凡雷帝在位时期开始修建的圣母升天大教堂。 它是沙皇为了庆祝俄国军队所取得的军事胜利和专制政权的巩固,伊凡四世亲自提议的谕旨而建的(1559~1585),1585年竣工,这时沙皇早已不在人世了。 它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名教堂的翻版,不过规模大于后者,而且为砖结构。 “没有正义之人就不能解决问题,没有圣徒就没有城镇。”这说的就是谢尔盖耶夫小镇。 大家都知道小镇的名字源于一座修道院的主人——圣谢尔盖.拉多涅日斯基。他是一位独善而苦修的高僧。 1742年谢尔盖耶夫镇正式建市。1919年苏联政府时代先把“镇”字去掉,1930年又以一名布尔什维克党人改名为扎戈尔斯克。1991年才恢复原名。<br><br> 莫斯科-雅罗斯拉夫尔铁路和高速公路穿过谢尔盖耶夫镇的城区。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几乎所有的修道院都有献给圣母的殿堂,因为圣母被视为俄罗斯的庇护者。 这座教堂就是为纪念俄军在喀山和阿斯特拉罕战胜鞑靼人而建的。教堂内的水彩壁画绘制于1684年,与圣像壁富丽堂皇的镀金雕刻相得益彰。 圣母升天大教堂和其他许多大教堂一样是仿照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名教堂的式样建筑的。 大教堂的顶上有五个圆球结顶形的大圆顶,外面凸出来的形似半圆形围墙顶的拱顶由六根内柱支撑着。 与克里姆林宫圣母升天大教堂不同的是它的墙面不是用石头,而是用砖砌成的,因此更给人以沉重之感。 1780年以前顺着西墙曾经是教堂门前的台阶,沙皇鲍里斯-戈东诺夫和1605年被大贵族杀死的妻子及儿子费多尔就埋葬在这台阶下,后来他的女儿克谢尼娅也埋葬在这里。 台阶拆除后戈东诺夫一家的骨灰存放在专门为他们建造的陵园里。 1648年,以德米特里·格里戈里耶夫为首的35位大师用各种壁画绘饰教堂墙壁。 苏维埃时期政府对年久失修的壁画进行了修复,使17世纪的壁画恢复了它们原有的生机。 带有佐西玛和萨瓦季四坡顶教堂的医馆是大修道院17世纪最有趣的建筑之一。它建于1635年一1637年,有上下两层,还有一个用白石砌的宽敞的地下室。第二层的中间部分形成了一块宽绰的场地,这里就是结构匀称的佐西玛和萨瓦季教堂。 它是大修道院整个古建筑群中惟一保存下来的幕式屋顶教堂,教堂的上面和八面拼成的圆锥形高屋顶都饰有绿色瓷砖。 保存至今的斋堂是17世纪留下来的,它是按照莫斯科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于1686年一1692年兴建的。 这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物长达85米,底层很高,有开阔的游廊,墙上饰有许多半圆柱,半圆柱的上面是半圆形的贝壳状饰物,墙的表面用蓝、黄、红、绿这几种颜色涂成了小方石的样子。 明亮而宽敞的豪华大厅(70米×15米)占去了整座建筑物的一大半,它是举行各种盛典的地方,也是当时这类建筑中最为宏大的。 主要厅室的拱顶和墙面上都饰有1778年所绘的有主题的壁画,这些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斋堂东部是一座有上下两排窗户的教堂,西南面是一座小斋堂和几间工作室。伙房、面包房、栈房、酒窖等都设在底层。 斋堂的建筑结构和装饰特点充分显示了当时建筑人员所具有的聪明才智,同时也说明17世纪俄罗斯建筑艺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皇宫殿堂是皇室人员在谢尔吉圣三位一体大修道院逗留期间下榻的地方,它建于17世纪末。 皇宫殿堂的大小、游乐场及正面华丽的装饰和所涂的各种颜色都与斋堂极为相似。 第二层的房间装饰得非常富丽堂皇,这里有伊利亚·萨耶维奇和米哈依尔·济明的雕塑装饰物。19世纪初,皇宫殿堂成为了莫斯科神学院的所在地。 在4个洋葱头形的蓝色圆顶中央,有一个金色的大圆顶,看起来有点像王宫。 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内也有圣母升天大教堂,谢尔吉耶夫镇(谢尔盖耶夫镇)的大教堂就是仿照它而建的。 谢尔吉圣三位一体大修道院最重要的建筑物之一是1741年一1769年兴建的闻名世界的五层钟楼。 钟楼高度为86米,它的建筑师是H.X.米丘林和且.B.乌赫托姆斯基。整座钟楼上下共悬挂了42座钟,其中一座重2000普特的钟是当时最大的钟,它是18世纪铸造艺术的典范。 钟楼的结构极为匀称,风格典雅别致,它为谢尔吉圣三位一体大修道院古建筑群这一卓越的建筑纪念物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修道院内有许多精美的建筑,包括谢尔吉圣三一修道院、圣三一教堂,钟楼,白石斋房、圣水池等,建筑风格多样,多彩中散发着古朴的气息。 其中最著名的谢尔盖圣三一教堂,建于1423-1442年,是俄罗斯早期白石建筑艺术的典范。 位于大修道院中央的圣母升天大教堂是伊凡四世于1585年下令修建的。与圣母升天教堂相对的是建于1741-1769年的钟楼。此外,还有巴洛克风格的大礼拜堂。 我发现在大修道院的广场上矗立着列宁和圣徒谢尔盖耶夫的雕像,马路对面则是谢尔盖耶夫父母兄妹的雕像。 莫斯科谢尔盖耶夫镇谢尔吉圣三一大修道院外面的谢尔盖耶夫雕像。 除了教堂,还有两个专门出售圣物和纪念品的商店,称为“церковная лавка”。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圣像画,大的小的各种材质的;还有宗教元素的装饰品,包括戒指、吊坠、冰箱贴等等;当然少不了套娃、围巾、装饰盘子、瓷器等传统的俄式纪念品。 <p class="ql-block"> 离开谢尔盖耶夫镇返回莫斯科,到市中心凯旋门的时候天已经黑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