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九七零年,为落实毛主席“大学还是要办的”和“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的最高指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部分高校,按照“自愿报考,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原则,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正在上高中的我听到这个消息后喜出望外,一方面勤奋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一方面在学工学农学军走五七道路等活动中努力表现,很快就加入了共青团组织,当上了班干部,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为推荐上大学准备好了必要的条件。两年后我以优异的学习成绩高中毕业,等待我的不是直接推荐上大学,而是要回农村参加生产劳动两年后才有资格被推荐上大学。</p><p class="ql-block"> 我相信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所以高中毕业回到生产队后,就积极投入到火热的农业生产第一线,学会了除过摇耧播种以外的全部农活,被队里评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参加公社召开的大会,在会上介绍了经验。当了村办小学的民办教师后我更是努力,教学成绩在全公社遥遥领先,多次被大队和公社评为优秀教师和少先队优秀辅导员,我辛苦奋斗了两年终于等到了第一次机遇。</p> <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四年七月初推荐上大学工作开始了,我立即到公社推荐上大学领导小组报了名,交了申请书,填写了报名表。几天后公社推荐小组的杨老师和新堡子中学孙修泉校长一起来到我们学校,说他俩受公社推荐小组的委派到我们大队调查我的表现。他们首先查看了我的毕业证原件、获得的各种荣誉和奖励证件。然后让刘校长组织我们学校的老师开会,对我在学校的表现进行评议,孙校长亲自做记录,杨老师根据老师的发言整理好推荐材料,让我们学校的刘校长亲笔签字后装入文件袋内。</p><p class="ql-block"> 接着他俩到我们四队让队长召开全体社员会议,根据社员的发言整理出推荐材料,经小队长签字后,再找大队林书记,让大队召开党支部会议,对推荐我上大学进行评议。杨老师是我小学和初中同学的父亲,孙校长是我们学区的领导。他俩完成任务回公社前给我透露说,我的三份推荐评议材料大队都加盖了公章。社员推荐时提到我给生产队放羊时曾救过一名落水儿童,这件英雄事迹在全公社推荐人选中是独一无二,就凭这一点我肯定能推荐上。</p><p class="ql-block"> 几天后公社的推荐结果公布了,我和我的高中同学杨新义、杨耀斌三人榜山有名,而且我排在三人之首。公社推荐结束后杨老师带着推荐材料返回县推荐办公室。七月底公社通知我们被推荐上的三人到县医院进行体检,体检合格后还要政审。我想自己排在三个推荐青年中的第一位,而且在农村的五年表现不错,政审一定能过关,就喜笑颜开的回到家,等待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p><p class="ql-block"> 可是我左等右盼望穿了双眼,直到九月份大学开学也没有等到我的入学通知书,等来的却是我的同学杨耀斌推荐上了陕西矿业学院,杨新义推荐上了西北农学院。</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推荐上大学希望最大的我结果却失望最大,让我的心痛苦到了极点。彻夜未眠的我常常凝视着蔚蓝色的夜空,数着天上的星星,释放着悲伤的心情。在那无情的岁月里,有多少颗星星在我心中闪烁,就有多少眼泪流过心间。那星空中划过的流星给予了我希望,是我无限的期盼。流星划过,我举起双手,闭上眼睛,静静地许着愿,愿我像那颗流星,划过天空时创造出许多美好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 等我再次见到杨老师的时候,他悄悄的给我了讲了县上推荐上大学的内幕:好多推荐上大学的学生,不是亲属在县上各部门当领导,就是找了当领导的熟人说了话。杨老师最后说我太老实,为什么就不找个当官的说说情。</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我第一次推荐上大学给卡在了县上最后一关而半途而废。尽管这次我没能推荐上大学,但我的两个同学走了,我依然替他们高兴,因为同学情谊深,肥水不流外人田嘛!两年后我的这两位同学大学毕业了,一个分配到县农机制造厂当了技术员,一个分配到县农林局当了干部,都逃离了农门端上了金饭碗,吃上了商品粮,成了城里人。他们结婚时我还行过礼祝过福吃过喜糖,后来还给他们上初中的孩子教过书,并没有因为推荐上大学的事而隔断同学情!</p><p class="ql-block"> 七五年推荐上大学时我再次报名,经过学校小队大队层层推荐,我的荣誉多了几项,我的奖状也多了几张。公平公正的公社党委再次同意推荐我上大学,在四个推荐名额中我仍然排在第一位。经过县推荐办公室组织的体检政审后,结果依然和上次一样,未能成行。和我一起推荐到县上的四个人走了三个,唯独剩下了我一个,我实在想不通到底为什么我会被县推荐办公室淘汰?</p><p class="ql-block"> 有意思的是这三个当年和我一起推荐上大学的人中,有两个毕业后分配到教育系统当了教师,和我成了同行;一个毕业后分配到西安某研究所,竟然成了我最好同学的妻子。多少年过去了,不知他们是否还记得曾经一起推荐上大学的我!</p><p class="ql-block"> 两次失败的打击让我痛苦不堪,一向温顺的我好像得了抑郁症变得暴躁如雷,好端端地看着挂在墙上的优秀教师奖牌,身不由己地伸出拳头将它砸的粉碎;听着收音机里播放的电影《春苗》被推荐上大学后在教室里甜美的笑声,将手里端着的茶杯狠狠摔向地面。我觉得自己表现很好啊,在队里参加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那是社员公认的先进;在学校教书年年都会受到各级奖励,那是师生眼中的优秀。这么好的一个深受群众好评师生爱戴的知识青年,怎么就推荐不上大学呢?</p> <p class="ql-block"> 这时候妈妈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后她又悄悄走进来,眼圈红红的劝我说:“那么多的农民都不活啦!妈妈永远陪着你,咱娘儿们在一块好好过日子……”在我最痛苦的时候,是妈妈用善意抚慰了我,在我最迷茫的时候,是妈妈用爱心温暖了我,在我最垂头丧气的时候,是妈妈用活力感染了我,让我的生命充满了生机。</p><p class="ql-block"> 七六年推荐上大学开始后,我想到前两次的结果,不想再浪费公社的名额,也不愿再受挫折和打击,就主动放弃了。这一年我们公社比我低一级的同学纪全中被推荐上了西安体育学院,大学毕业后分到彬中任教;和我一起随家下乡的杨栓群同学,被推荐上了乾县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城关中学当了化学老师。</p><p class="ql-block"> 经过两年的努力未能成行,让我想通过推荐上大学离开农村返城的愿望落空了。但我痛定思痛没有气馁,仍积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等待着新的机遇。</p> 回忆录第六章艰难返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