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青春印记,责任与担当

舞动青春

<p class="ql-block">  美篇呢称:舞动青春</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15300435</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我不禁回溯过往,年少时那段懵懂又难忘的青春印记,瞬间涌上心头。</p><p class="ql-block"> 1970年,我十岁才踏入学校的大门。十三岁那年,大姐出嫁,从那一刻起,家庭的重担,悄然落在我的肩上,开启了我人生的另一段旅程。</p><p class="ql-block"> 面对突如其来的责任,我手足无措。既不懂得当家理事、知人待客之道,也不会拿针线缝补衣物,一切都得从头学起。本盼着姐姐能常回家搭把手,可她有了新的家庭,身不由己,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p><p class="ql-block"> 家庭责任重担落在我头上,初次岀工和生产队大集体劳作时,我更是一头雾水,简直摸不着头脑。幸运的是,大爷叔叔、婶婶哥嫂们热心地给予我指导和帮助。生产队队长看我做事踏实认真,给我评工分六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成长,工分涨到了八分半。我还学会了做针线活,缝补衣服,做布鞋、鞋垫。每年要给自己做上三双布鞋,穿着干农活。</p><p class="ql-block"> 家里养着猪、牛、羊、鸡等牲畜,还要打理一亩多自留地。白天,我跟着生产队在田间地头劳作;晚上,参加生产队的会议,记工分,分粮食。我还要到煤窑上背煤、生火做饭,肩负着沉重的压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弟弟念完小学,转送到太河中学念书,路途遥远,我每天天还没亮,就得起床,为弟弟准备早饭。等弟弟上学去了,我再安排自己一天的活。我便去割猪草、牛草,回来后匆忙做口饭吃。十二点钟出工,跟着大集体下地干活。出工前,我会先将煤添入火炉,把锅放在火炉上,加入冷水,再将切好的猪草倒入锅里煮着。收工回家,猪食就煮好了。端下猪草锅,一边做饭一边喂牲畜。</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医生,每天早晨忙着给人看病,家里的琐事一概不管。一个月下来,几乎没下过几次地。他平时会上山采些草药回来备用。要是乡亲们有个头疼脑热、疑难杂症,找上门来,父亲就会通过号脉、检查病症,配上几副草药。很多时候,乡亲们病好了,方便的就拿点医药费,不方便的,父亲就当是做善事了。所以,父亲看病收入并不多。逢年过节乡亲们送来的米、面、油、腊肉倒是不少。</p><p class="ql-block"> 冬天农闲时,父亲经常召集一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来家里打牌。我得用大锅给他们做饭,一个冬天下来,家里的粮食被消耗所剩无几。过完春节,开始春耕时,家里就不得不去借粮食。我打心底里厌恶父亲那些打牌赌博的朋友,可我却敢怒不敢言。</p><p class="ql-block"> 父亲又特别爱面子,亲朋好友来家里坐客,他陪着客人谈天说地,而我在厨房忙前忙后,做饭招待客人。如果饭菜不合他的心意,客人一走,我免不了挨一顿骂……</p><p class="ql-block"> 有时候,让我感到特别无助,我就会跑到母亲的坟前,忍不住发问:妈妈,你要是还活着该多好啊!没有妈妈的日子,实在太苦了!经历了这些磨难,我才深深体会到,以前大姐带着我们时,是多么不容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8年,弟弟考入古蔺县皇华四中读高中。为了让弟弟好生读书。我把家里的粮食,背到皇华粮站换成粮票,让弟弟住校吃饭。另外补贴部分生活费。</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父亲找人算命,那人说父亲活不过当年。从那之后,父亲什么活都不干了,还跟我说:“我活不了多久了,让你弟弟别上学了,回来帮你干活吧。”我满心无奈对父亲说:“爸爸,你不要死,也不用你干活,只要你还在,能撑起这个家,就没人敢欺负咱们。弟弟考上学校,要是我不让他去上学,等他长大肯定会埋怨我。再苦再累,我也要供他把书念完,除非他自己考不上。”</p><p class="ql-block"> 想象中,如果我和弟弟没有了父亲,不知该怎么生活。时常以泪洗面,过得如此艰辛。然而,一年过去了,父亲安然无恙,依然活得好好的。</p><p class="ql-block"> 时光飞逝,回想起那些艰难的成长岁月,心中满是感慨。在我最无助的时候,乡亲们时常给予我温暖的关怀和帮助。同学姐妹们上学时,每逢周末,她们就会到我家,帮助我一起做些家务。我们欢天喜地,有说有笑,充满了乐趣。姐妹们毕业后,回到农村,我们依然情谊深厚,形影不离。白天,我们一同在生产队干农活;夜晚,又聚在一起做针线活,欢声笑语、打打闹闹,却忘了一天的疲惫。</p><p class="ql-block"> 在岁月的磨砺中,我逐渐走向成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内心渴望着找到一户好人家,寻得一个可靠的伴侣,拥有安稳的生活。然而,父亲深受旧观念的影响,每当媒人上门介绍对象,他总是擅自做主、拒绝。父亲坚持,必须等弟弟娶了媳妇,我才能谈婚论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两年后, 弟弟高毕业,遗憾未能考上大学,回到农村跟随父亲学医术,踏上治病救人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1980年阳春三月的一天,我上街赶集时,偶然遇见了回乡探亲的丈夫。当时,他穿着军装和小姑子在街上闲逛,经小姑子介绍,我与他初次相识,还称呼他为“二哥”。那时的我浑然不知,这看似偶然的相遇,其实是他们早有安排。随后,他们热情地邀我在餐馆吃饭。回家后的第二天,姑姑便亲自上门提亲。从提亲到定婚,仅仅用了二十多天。丈夫返回部队后,我们通过书信往来,交流了一年多。</p><p class="ql-block"> 1981年6月,丈夫突然回乡探亲,经过几经周折,我们结婚了。丈夫把我带到陕西韩城,桑树坪部队上。在部队的日子,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p><p class="ql-block"> 回顾往昔,人生路上充满了坎坷,尝尽了酸甜苦辣。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变得更加成熟。让我懂得了亲情、友情,乡情的重要性。他们用温暖的陪伴,让我度过了那段难以忘怀的艰难岁月。成为我人生路上最宝贵的财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手机自拍!</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