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贵州黔东南,转过山路十八弯,寻觅一个偏僻美丽的小山村“大利侗寨”。</p> <p class="ql-block"> 大利侗寨,这个隐藏在黔东南群山之中的古村落,以其原始的民俗风情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着游客。</p><p class="ql-block"> 这里没有喧嚣的商业氛围,只有宁静的乡村生活和世代相传的民族文化。</p> <p class="ql-block"> 侗寨顺山沟溯溪而建,一色的干栏式青瓦木楼,鳞次栉比。环寨中有小溪潺潺,清流急湍。</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建于清乾隆58年的石板古道、有气派雄奇的侗族四合楼院以及独特的晾禾谷仓、还五座花桥(又叫“风雨桥”),与鼓楼一样,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处“被时光雕琢的古老村落”, 这里依山傍水、阡陌纵横、层峦梯田、青瓦楠木、余烟袅袅 ,鼓楼花桥,青石板路,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 始建于清乾隆58年的石板古道,是榕江县境内历史最悠久且唯一有石雕的石板古道。</p><p class="ql-block"> 古道全长约2公里,宽约2米,共有480多级台阶,当地侗民习惯称之为“三百磴”。古道的石雕非常精美,是侗族文化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 在侗族文化中,“风雨桥”能赐予幸福、吉祥、顺遂 与出生、婚丧嫁娶息息相关。</p><p class="ql-block"> 在侗寨,“桥”他们称“吉”或“吉化” 因此习惯叫“吉桥”或“花桥”。</p> <p class="ql-block"> 五座精心修建的花桥,横跨在利洞溪上,将“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展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大利侗寨的花桥是连接两岸的重要通道,也是村民休闲聊天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老人们聚在一起做手工,如织布、蓝染、刺绣等。这些手工艺品不仅精美绝伦,更是侗族文化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 鼓楼是侗族建筑的标志性建筑,大利侗寨的鼓楼更是别具一格。</p><p class="ql-block"> 这座楼阁式建筑,平面为六边形,九檐楼身,顶端装饰着精美的六角攒尖顶。</p><p class="ql-block"> 它矗立在寨子的中心,是村民议事、聚会的重要 场所。</p> <p class="ql-block"> 侗家四合楼院,这座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的建筑,以其独特的三层结构、精美的回廊和天井设计,以及门前那座小桥流水的景致,成为了独一无二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 令人最感兴趣的是四合楼院内仍旧生活着杨家的后人,继续演绎着生活故事…</p> <p class="ql-block"> 在大利侗寨,有一口古井,井水清澈甘甜,是村民们的日常饮用水。这口古井见证了寨子的历史变迁,也承载了村民们的乡愁与记忆。</p> <p class="ql-block"> 大利侗寨民居古老多样,集中连片,多建于清末民初,全为榫卯结合的木构建筑,依山傍水,鳞次栉比,得天独厚,并保存良好。</p> <p class="ql-block"> 大利侗寨的生态环境保持完好,古树参天,古楠木树达400多株,体现了侗寨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老人护村,古木佑寨” 的传统观念。</p><p class="ql-block"> 古老的木制建筑、清澈的河流,石板路,鼓楼,花桥都展现了平民生活的和谐与美好。</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每一处都散发着浓郁的侗族风情,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2025.3.28 手机摄于贵州榕江大利桐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