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高树桥先生是海伦一中的校友,他于一九六二年毕业并参军,经过军旅磨练数载成为解放军报记者,很多关于沈阳军区方面的报道都出自他的手。离开军队后,就职于辽宁省社会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高树桥先生一直热爱研究学习书法,写了大量的书法作品。特别是退休之后,日夜临池,从未辍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十多年前我就见过先生的书法作品,但没认真读过。近两年又相继见到了先生的书法,我细细读过,反复不知几遍,很有所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认为书法首先要读,读内容,读笔墨,读章法,读结构,读线条,读关系,书法不读不能够说懂,读透了书法,明了书义,才能参透书法及其作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书法最初是表意的实用功能,渐渐衍生出了艺术品,一种文字又可以是艺术品,唯中国文化能做到。传世的很多优秀作品,最初本意并不是要成为书法艺术品,阴差阳错却成了后人不可多得的宝贵艺术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近年爱好并学习书法的人多不胜数,有很多人被认可了,成功了。其实对什么叫成功,各有认知。启功先生书画俱佳,世人更推重其书法。老先生风趣的说“我就这么写着写着,怎么就成了书法家了呢?”老先生对家不看重的态度,明显可见。可是是他一直写着。高树桥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就这么写着,动力源于他对艺术的全面爱好,源于对书法的爱好,几十年的坚持自己的爱好,坚持研究和学习书法,这本身就是成功。是成功便可贵,何必相比于启功先生的成功呢?不可否认,启功先生的书法艺术能慰籍更多的人,很可敬。高树桥先生的书法作品,能慰己,慰親朋好友,同样可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李可染先生是齐白石先生的得意门生,齐白石先生称李可染的画“是画中的草书”。这是齐白石先生对学生的独到准确的评价,老先生把书与画的关系理解的多么深透!李可染先生诚恳的说“我从老师那所学最多的东西是慢”。齐白石先生的画那么豪放,笔墨酣畅淋漓,但在画时速度不快,行笔很慢,看似在边想边画,实则成竹在胸。老先生称自已的画是“楷书”,可能意在于此吧?李苦禅先生也是齐白石先生的优秀学生,他的字是认为在画画人之中写的最好的,李苦禅先生说“我写字象画画,画画象写字”。可见苦禅先生把书画融为一体了,真谓炉火纯青了。我没见过高树桥先生的画作,但我听过他对画的独到评介,见过他所喜欢的画,可见他即在写字,也在研究着画,书与画真的不可分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启功先生说过“草书是快车,每站必过,只是没停而己”。草如真是也。下面收高树桥先生的几幅真书和隶书,细追其笔,笔笔沉稳,笔笔凝重,笔笔线条有质量。他深谙慢的真缔,慢中得味,慢中得精神,慢中生新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看高树桥先生的字,似乎可见先生在案边的身形。正襟危坐,物我两忘,凝神静气,放怀胸臆,手随心走,神随笔行,全身心沉浸在笔墨之中,真书如其人也。高树桥先生数十年来,就这么坚持,就这么默默的坚持,就这么兹兹探索,给我启发很大。我从先生的书法中读懂了慢和凝重,沉稳而坚定,需要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很多,很多东西可引入画中,我画画的劲头更足了。</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22px;">潘永彬2025.3.31于海伦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