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上巳节

F.Y 夫辛油画

<p class="ql-block">戏说魏晋之三十三</p><p class="ql-block">​今天,三月三,上巳节。魏晋六朝很讲究的,祓除畔浴,曲水流觞…</p><p class="ql-block">现在,淡了。记得小时候,三月三,打地毯。三月三,祭轩辕。不懂什么意思。</p><p class="ql-block">后来习右军先生《兰亭序》,读紫式部《源氏物语》知道修禊,祓除畔浴,禊饮 …随意、奢华、甚至放浪形骸。千百年后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尚且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改开以后我们才有力气,有精神睁开眼睛:哇塞!</p><p class="ql-block">《兰亭集序》和《源氏物语》都是世界文学史上辉煌的著作。也都是纪念和怀念上巳节最好的读物。</p><p class="ql-block">北方人一般不过这个节,。改开以后,由于开了高考和一些禁忌,由于仓廪实,由于兰亭序,由于踏青的挑逗,很多人借题发挥,去郊游,去野餐,去…才知道还有一个上元节!?</p><p class="ql-block">前天,我们这还下了雪和霰,刚有点春味道。</p><p class="ql-block">不知道燕子回来没有?旧时王谢,乌衣巷口!</p><p class="ql-block">想那三月三,右军.谢安那四十一人,曲水流觞,游目骋怀,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感慨系之。</p><p class="ql-block">那是一场世族贵族的酒会!</p><p class="ql-block">国人对《源氏物语》了解不多。正巧我那年毕业论文是《〈源氏物语〉的汉文学印记》,精读了紫式部的光源氏的故事,至今想起修禊还想着杨玉环,元白…平安朝后期被臣籍了的皇室的一个浪荡的才子三月三上巳节那段精彩时光。</p><p class="ql-block">那时候他们很谦卑地承认自己是天朝(唐宋)的弟子。</p><p class="ql-block">日本上流社会以不会汉字、汉诗为耻。一应礼俗都是照抄唐宋。上巳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节日都是跟我们学的,但是,他们学的更有模有样。</p><p class="ql-block">宋、元、明、清、民国。,我们有过蒙元、满清两次亡国,宋有辽、金、契丹之患,失去半壁江山,民国有日占14年耻辱。整整一千年。我们确实落后了。</p><p class="ql-block">千年屈辱、落后,至今的双方文明程度已是“天翻地覆”。</p><p class="ql-block">但是,真正的汉文化,他们保存的更好。这是一件尴尬的事情。</p><p class="ql-block">虽然他们是战败国,他们心里是不服的。他们更愿意认为,是小男孩和胖子以及美国佬轰炸东京,苏军出兵东北而败。</p><p class="ql-block">每到三月三,就会想到《兰亭序》和《源氏物语》。这种缅怀和崇敬是印在读书人血里的。《诗经·郑风·溱洧》,陆机的《三月三》,崔颢的《上巳》(就是写黄鹤楼那位)…~~</p><p class="ql-block">民国如丰子恺,李叔同,周作人,陈寅恪均有猎……</p><p class="ql-block">魏晋名仕三大爱好:饮酒、傅粉(敷粉)、清谈,正对撩上了上巳节最好的风情。再有王羲之们的美文美诗和右军先生的《兰亭集序》和他卓越的书法,再加上青山绿水,曲水流觞,好一个快活的、强过严肃的、挑衅的、“鹅湖之会”的壮丽的集会</p><p class="ql-block">三月三,一位远去的春风荡漾中的佳人…</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