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

小马哥(Mark)

<p class="ql-block">“一部浩瀚隋唐史,诉尽千年不解缘”,这里中国古代史中辉煌灿烂的一笔,是政治经济辉煌的体现,是文化风俗丰富多彩的集成。这里还是唐、五代、北宋沿用五百余年的都城核心区域,是隋唐洛阳城,是神都洛阳最辉煌的见证。</p><p class="ql-block">公元690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登基称帝、改唐为周,建立武周政权,号“圣神皇帝”,定都于“神都”洛阳。隋唐洛阳城以洛水为银河,里坊作星辰,宫城为北斗,构成了一条壮丽的天际线,其中明堂、天堂作为女皇理政、礼佛、生活的重要场所,被称作“宫城区”的核心所在。</p><p class="ql-block">隋唐遗址公园地跨洛河两岸,东北至白马寺镇唐寺门,东南至李楼乡城角村,西北至邙山镇苗湾,西南至王城大道与古城路交叉口;南北通长7312米,东西最宽处7290米,城池平面近于方形,面积约47平方千米,已有1400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隋唐遗址公园主要由外郭城、宫城、皇城等组成,洛水自西向东将隋唐洛阳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宫城和皇城周围还分布圆壁城、曜仪城、东城、含嘉仓城等重要附属建筑。隋唐遗址公园是中国首批考古遗址公园,其玄武门遗址入选2020年度河南五大考古新发现。</p><p class="ql-block">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是一座集历史文化、科技展示、生态保护于一体的综合性遗址公园。它让我们有机会穿越千年的时空隧道,亲身感受隋唐时期的辉煌历史和文化底蕴。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韵味,还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明堂是紫微城的大朝正殿,又称“万象神宫”“通天宫”,是唐、武周神都洛阳的地标性建筑,高达98米,是世界历史上体量最大的木质建筑,被誉为“中国古建筑的巅峰之作”。</p><p class="ql-block">隋朝建国之初就计划建造明堂,唐垂拱三年春(687年),武则天正式创建明堂,次年建成,号“万象神宫”,纵民参观。证圣元年(695年)明堂被毁,重建改号“通天宫”。宝应元年(762年),唐朝统治者纵容回纥劫掠东京洛阳,明堂被彻底损毁。</p><p class="ql-block">明堂共三层,底层方形,象征四季;中层十二边形,象征十二时辰,九龙捧之;上层二十四边形,象征二十四节气。顶层置金凤(后改作火珠),中有巨木十围(周长15米),上下通贯。</p><p class="ql-block">明堂分为五个殿堂,中为太室,武则天号为端扆殿;又通达四出,分东西南北四向室,东出谓之青阳,南出谓之明堂,西出谓之总章,北出谓出玄堂。四向室各有左右房谓之个,即“左个”“右个”。遗迹主要由宫城正殿夯土基址、正殿宫院院门、宫院步廊、水渠等组成,形成以宫殿为中心,由宫院院门和步廊围合而成的宫院院落而布局。</p><p class="ql-block">1986年,考古专家于洛阳市中州路和定鼎路附近发现了武则天时期的明堂遗址。</p><p class="ql-block">2005年,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被列为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保护的大遗址之一,明堂则是这个工程中的首个亮点。</p><p class="ql-block">2010年6月初,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启动,2012年4月完工并对外开放,初为21.18米,2013年提升至33.52米。</p> <p class="ql-block">明堂是唐代所建最高大的木构建筑,是唐代著名大型建筑物。1986年明堂遗址被发现,2009年开始复建明堂,在原位展示出的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是座既融入历史元素,又具现代气息的保护性建筑。</p><p class="ql-block">明堂保护展示建筑总高20米左右,总宽度105米,明堂保护展示建筑总面积近1万平方米。明堂外观为三层台基,层层收分,上为八角攒尖屋顶,内部两层,再现武则天时期明堂独特的人文气息和艺术精神。</p> <p class="ql-block">明堂,作为一种实体礼仪空间的礼制建筑时,它被认为是天子布政之宫、祭祀宗庙之所、朝贺谒见之地。都城实体礼仪空间中的明堂象征了帝王人间秩序合法性,它通过沟连天人之际的功能“标征”了天地宇宙与人的关系。如果说“都邑是政治与文化之标征”,那么明堂则是中国古典政治哲学天人合一美学思想的标识,“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原型表象”。</p> <p class="ql-block">双凤屏</p> <p class="ql-block">藻井</p> <p class="ql-block">隋唐洛阳城遗址模型</p> <p class="ql-block">明堂建筑模型</p> <p class="ql-block">通天宫与辟火球</p> <p class="ql-block">万象神宫与涂金铁凤</p> <p class="ql-block">升仙太子碑</p> <p class="ql-block">天堂是武则天时期的皇家礼佛堂,是一座仿唐代风格的遗址保护性建筑,采用覆土保护方式,对遗址进行“还原”,集文化展示、宗教活动、旅游参观等多功能于一身。新天堂建筑外观五层、内有九层的建筑格局,彰显帝王气息的建筑外观,恢宏而又大气,与建筑内部富丽堂皇不失传统典雅的装潢风格相映成趣,完美重现昔日洛阳作为华夏帝都、世界之城的恢宏盛景。</p><p class="ql-block">天堂是武周神都紫微城内的礼佛堂,寓意“至高无上之堂”。亦名功德堂、通天塔、通天浮屠。始建于公元689年,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紫微城核心区,正殿明堂的北侧。天堂是武则天感应四时、与天沟通的御用礼佛圣地。日本平城京(奈良)东大寺的建立便源于武则天在洛阳紫微城建造的天堂,以及在龙门石窟雕刻卢舍那大佛。</p> <p class="ql-block">应天门是一座由门楼、垛楼和东西阙楼及其相互之间的廊庑为一体的“门”字形巨大建筑群,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它有隋唐洛阳城中轴建筑群上的“七天建筑”之一的称呼,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宫的正南门,还是隋唐两京考古发掘出的第一座宫城门阙遗址,在中国都城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中古史、古代都城史、古代建筑史以及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等研究的代表性珍贵资料。</p><p class="ql-block">应天门在隋代称则天门,神龙元年(705年)避武则天讳,改为应天门,后改称五凤楼。此后历经五代、北宋,毁于宋绍兴十年(1140年)。1954年,考古工作者开始对应天门遗址进行考古勘察。经过多次发掘可知,应天门是凹字形巨大建筑群,其双向三出阙的形制是古代都城宫城正门的最高礼制,这种建筑形制影响了对西安大明宫丹凤门和北京故宫午门的建设。此外,应天门还是朝廷举行登基、改元、宴会等外朝大典的场所。</p><p class="ql-block">自2007年开始,河南省启动实施隋唐洛阳城遗址保护工程,2016年10月,洛阳市启动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2019年9月,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同年12月,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成功申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应天门的灯光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