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课本到鲁镇

春之使者

<p class="ql-block">  鲁镇,这个名字在我学生时代就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是无数次向往的地方。因为课本里,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提到:“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p><p class="ql-block"> 踏着青石板路 ,行走在鲁镇,就像是走进了先生的小说,这里是鲁迅小说故事的发源地,能够反映出当时当地的历史生活的民情风俗,又和小说人物紧密联系在一起,让我有一种行走在故事中的感觉。我仿佛看到了善良中带着悲伤的祥林嫂、顽劣中透着愚昧的阿Q、真诚中显着迂腐的孔乙己……</p> <p class="ql-block">鲁镇也是鲁迅对故乡的深情回忆。在鲁迅的心中,鲁镇是一个充满温暖和亲情的地方。他笔下的鲁镇,充满了儿时的记忆和成长的痕迹。那些熟悉的风景、人物和故事,都成为了鲁迅永恒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拜访鲁镇,也是源于一种情怀,在镜湖岸边,我怀着敬仰之情,伫立在鲁迅先生的雕像边,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据说,先生逝世后,由宋庆龄、蔡元培为首的治丧委员会以“民族魂”绣褥覆盖在灵柩上,这是对先生这位新文化运动旗手的高度评价。</p> <p class="ql-block">石桥横跨水面,弥漫着古朴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街角小巷,流转着古老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桥头露水,倒映着曲径通幽。</p> <p class="ql-block">  我们漫步在鲁镇的古街小巷,在街口有一个“镇公所”,是祥林嫂、阿Q、孔乙己、狂人生活过的地方。在这里,仿佛还感受作品中真实存在的场景,再现了鲁迅当年生活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每一幅照片、每一段文字,都仿佛在诉说着鲁迅先生的故事,让人不禁心生敬意。</p> <p class="ql-block">鲁镇,它不仅仅是一个古镇,是鲁迅创作的源泉更是一部立体的史书。伫立社戏台边,仿佛这里还回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先生笔下那鲜活的场景、生动的人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仿佛就在眼前。在这里,我深切感受到了作品中真实存在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鲁迅笔下的鲁镇是一个充满韵味和内涵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鲁镇来源于鲁迅的著名小说《孔乙己》提到“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p><p class="ql-block">在鲁迅的笔下,鲁镇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鲁镇成为了一个充满故事和情感的文学空间。</p> <p class="ql-block">踏着青石板路漫步鲁镇,青石板路在脚下延伸,仿佛每一块石板都在低诉着往昔的故事。白墙黑瓦的建筑错落有致,那是传统江南古镇的风貌,质朴而不失典雅。街边的店铺幌子随风轻摇,从那酒店里流淌出黄酒香,弥漫在空气中,让人不禁想起孔乙己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鲁镇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白墙黑瓦,青石板路,小桥流水,古色古香。鲁迅的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记忆,都融入在这些古老的建筑之中……</p> <p class="ql-block">乌篷船在小桥下悠悠划过,船桨轻摇,搅碎了水面的平静,泛起层层涟漪。穿越时光的隧道,让人不禁联想到祥林嫂,或许也曾在这样的岸边,眼神空洞而悲戚地诉说着她的不幸……</p> <p class="ql-block">  行走,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最直观方式。</p><p class="ql-block">把读过的书变成走过的路,</p><p class="ql-block">以旅行,见世界。用视频,</p><p class="ql-block">记录一路上自己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读先生的书,看先生故里,感受先生笔下的鲁镇。在鲁迅的笔下,鲁镇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个充满故事与情感的地方,行走在鲁镇,犹如走进鲁迅的小说里。在这片充满历史与文化的土地上,我们仿佛能听到鲁迅先生的声音,感受到他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爱……</p><p class="ql-block"> 春天的鲁镇,处处散发着江南水乡独特的韵味,白墙黛瓦倒映在碧波之中,街角小巷,流转着古老的记忆,石桥横跨水面,弥漫着古朴的氛围,宛如一幅流动的水墨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 3 走笔:兰禾嘉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