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全国初等数学研究学术交流会散记

石焕南

作者:雾误悟工作室 枞阳人 钱照平 应全国初等数学研究会之邀,7月14~16日参加了在合肥师范学院召开的第九届全国初等数学研究学术交流会。途中及会议间趣事颇多,择其一二散记之。<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乘车的喜忧</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7月14日下午,谢绝了局领导派车的好意,决定乘大巴赴肥,一是路途不远,全程高速非常方便,二是车辆接送驾驶员来回往返4次,很辛苦。安凯巴士宽大整洁,视线开阔,空调效果又非常好,乘坐车上,远视窗外山野,心旷神怡。4点钟在合肥南站下车,刚迈出车门,便围来了一群黑头车,因常见有乘黑头车被宰的报道,对黑头车主的殷勤心生反感,向前走了100米左右,等来了一辆的士,可这的士司机也不守规矩,在车站周边转了几次才找到一同道乘客拼车而走,且不打表收两份车费。以前只见媒体披露,今日亲身所历。人们仰视的省城,出租车辆运营如此不规范,城市形象怎能提升,人们的出行安全何能保障!</div><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温馨的交流</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7月15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涂荣豹教授作了题为《教学生学会思考》的学术报告,报告中的许多观点让人耳目一新,特别是数学使人聪明,使聪明人更聪明的说法令与会的数学人心潮澎湃。西南大学宋乃庆教授作了题为《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数学教育中若干争鸣问题》,论及争鸣促进了数学教育的发展,因而提倡学术争鸣。<br> 7月15日下午继续进行大会报告。天津的杨世明特级教师报告《初等数学研究杂谈》,报告对自己五十年的研究历程进行了回顾,并对初等数学选题提出了五点很好的建议。湖南师大沈文选教授报告《对教育数学的一点看法》对教育数学的内涵作了科学的界定,并对教育数学的发展趋势进行乐观的预测。合肥师范学院杨世国教授报告《三维欧氏空间中广义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介绍了正、余弦定理及广义正、余弦定理在三维欧氏空间的推广,这一推广为该定理在非欧空间的推广埋下伏笔。华南师大吴康教授报告《正整数有序分拆积和式计算问题》介绍了他的团队对正整数有序分拆积和式进行的系列研究,同时也使与会者看到初等数学研究选题的广泛性。哈尔滨工大刘培杰副编审报告《一道清华自主招生试题的深度解析》给出了今年清华自主招生中一道试题的数学背景,其命题思路来自于分圆多项式理论,刘编审从分圆理论谈到契巴塔廖夫猜想,进而分析其命题立意。湖南理工学院萧振纲教授报告《数列的广义差分》,台湾的蔡坤龙先生报告《台湾数学竞赛与初等数学研究》,介绍了台湾民间培训结构在竞赛数学教学方面所作的工作,值得大陆竞赛培训的借鉴。<br> 7月16日上午,大会进行分组讨论和自由发言。重庆的杨飞老师、广州的杨志明老师、深圳的孙文采老师、青海的杨文龙老师等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心得。会议给我们更深的感受不是浓郁的学术氛围,而是温馨的情感交流,大部分代表即使从未谋面,但却早在有关杂志上见过其名,读过其文。报上姓名后如见故友,非常亲切,会议间、餐厅前、宿舍里总是有意气相投的代表在探讨研究的学术问题,没有推杯换盏、烟雾缭绕,有的是思维的碰撞、灵感的激发。这是一群远离功利的边缘学人、草根群体,他们研究的成果被大家们所不屑,但给他们自己带来了身心愉悦和精神上巨大满足。</div><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学人趣事</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广泛的初数爱好群体。初等数学研究人员来自于社会各个群体,刘保乾老师供职于西藏区委组织部,杨文龙老师来自于青海德令哈市政府,有公司普通职员和高级主管,有无固定职业的民工,也有知名大学教授甚至中国科学院院士,如张景中院士、林群院士、单尊教授、罗增儒教授,有八十几岁的老前辈,也二十几岁的小后生,共同的爱好把这来自社会各阶层人士凝聚在一起,共同享用一个称呼“老师”。<br> 沈文选教授的笛子。沈教授是中学教师出身,在中学教了十八年后调入湖南师大,尽管著作等身,但由于都是初等数学内容,在大学受到冷遇,大学里大部分老师认为初等数学成果上不了台面,后来被迫改研高维几何,退休后少了功利性的应付,回到心爱的平面几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值得一提的是沈教授的笛子吹得很好,在合肥师院的欢迎晚宴上即兴吹奏了《祝酒歌》、《苗岭的早晨》等多首曲子,吹功娴熟,余音绕梁,青海的杨文龙藏族出身,伴着音乐跳起了藏民族舞蹈,带给与会者的不仅是欢声笑语,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认同与共鸣。<br> 石焕南教授的身体。石教授是初等数学研究界的老人,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就读过他的不等式研究文章,2002年,由于突发性脑溢血动过开颅手术,医生断言他此生会留下肢体不便的后遗症,但他在康复中坚持初等数学研究,竟奇迹般的恢复了肢体运动,而且有重新著书立说,这次会议间还送代表每人一本新作《受控理论与解析不等式》,会议发言时,戏说他发现初等数学研究另一功能----治病。<br> 王方汉老师的诗文。王老师是初等数学研究界前辈,曾在《数学通讯》当过多年编委,年轻时对分圆多项式有过创见性的研究,退休后寓住上海,潜心初等数学研究,成果丰硕。王老师诗文方面特别有造诣,古诗韵律对整,意境深远,文章写得特别清晰,我看过他写的一些游记,叙述明了,用词精准,朴实而不华丽,清新而不晦涩,文章既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印迹,又显示出丰厚的人文美学素养。顺提一句,王老师的书法也很不错,字写得雄浑、仓键。下附王老师对本次会议的贺诗:<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巢湖波涌,庐州展怀。</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群贤毕至,锦绣花开。</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克坚排难,盛会九届。</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月朗风清,怀满江淮。</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骥伏枥,卓功表率。</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秀云起,共筑高台。</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树新枝,流光溢彩。</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初数研究,方兴未艾。</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题不生涩,目不诞怪。</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算不图名,术不谋财。</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甘居山野,乐烹小菜。</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孜孜笃定,乃为吾爱。</div> 严文兰老师的功力。严文兰老师是一名二十几岁的年轻老师,2009年深圳年会时他的名字还不为人知,后来在其他老师的博客中见到他解的难题,从名字上看以为是一位女老师,见面后才知道原来是一位纯爷们。2012年厦门年会上他凭一篇论文及会议间出色的解题表现而被代表们推举为最年轻的常务理事、《中国初等数学研究》编委,本次会议上,主持人笑称严老师年轻腼腆,象最年轻的菲尔兹奖获得者陶哲轩,少年英雄,前途无量。我见过他解的许多问题,手法老道,思维特别,本次会返程途中,意外在大巴上遇到他,他只身一人前往九华山拜佛,其言行明显与常人有别,我邀他下山后来青阳一聚,可惜他要到南京拜访单尊教授,只简单的吃了一个午餐便葱葱离去。<br> 白烁星老师的执着。白烁星老师是河北纵横钢铁集团的一名工程师,业余时间醉心于数学研究,他的研究方向是繁难的泛代数,选定的课题是在复变函数基础上发展的球坐标三元数函数与解析理论,早有数学家证明了在三维数空间不存在满足模法则及普通运算律的三元数。但在四维数空间存在满足模法则及普通运算律的哈密顿四元数。白老师在本次会议上提交了论文报告《三元数函数与解析》,其理论的核心是将三维数空间分层处理成无数个数平面后讲重新构造出了有趣的球坐标三元数理论,通过弱化原来数系理论中的一个或者几个公理,就可以构造出不同的三元数,但新提出的球坐标三元数理论到底会有多大的价值?现在还不好判定。白烁星老师简要报告了论文《三元数函数与解析》的基本结论后,匆匆走下讲台。主持人刘培杰老师对文章的价值似乎也有所怀疑。刘培杰老师说道: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坚决捍卫你发言的权力。我仔细读了白老师的文章,洋洋数万言,不知对错,但看得出白老师在复变函数、代数结构等方面的功底是扎实的,后来得知,白烁星老师此次提交的论文《三元数函数与解析》获得了第九届全国初等数学交流会优秀数学论文二等奖,而白烁星老师本人早就是全国初数会的常务理事了。我尤其敬佩白烁星老师十几年来,百折不回的执着于自己的研究,不懈的追求自己心灵的一片绿洲。<br> 关春河老师的梦想。关春河老师是黑龙江的一名初中教师,从他的文章目录来看他研究数论已经数十年,《埃及分数的一般分拆法则》、《推导三维本原同余数的一般公式及判定定理》、《破解Erdos猜想》等文章写得很有学术分量,他的两位合作者可能是儿子也可能是学生,也在研究中不断成长,一个成为中学教师,另一个成长为清华大学副教授,都说初等数学研究没有功利,这种隐形利益不正是对这些学人的崇高奖赏吗!关老师还有一个梦想,他要证哥德巴赫猜想,尽管实现这个梦想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他明知前面有千难万险仍孜孜不倦、不停地跋涉在荒无人烟的小径上,他永远是我辈的精神偶像。<br> 三天的会议最深的感受是世界太大,能人太多,原以为自己的初等数学研究小有收获,有点沾沾自喜,现在看来实在是井蛙之见,与这个群体的任何一人相比,无论是成果还是精神,都无法望其项背。真诚的祝愿这个群体的每个人平安、幸福、成功。<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完稿于2014.8</div><br><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