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本最美的风景在大洋路上,而大洋路上最美的风景在十二使徒岩,十二使徒岩在坎贝尔港国家公园内。我和儿子参加了大洋路两日游,其实是两个一日游拼成的,我们需要自己在坎贝尔港住一晚上,第二天再跟另一个一日游的团,深度游玩坎贝尔港国家公园。 <div> 在跟“飞猪”平台客服和第一天的司导沟通后,我在携程上预订了位于坎贝尔港附近的东礁别墅酒店,听起来像个酒店,其实英文名叫“Eastern Reef Cottages", cottage的意思是村舍、乡村小屋,这个酒店就是位于坎贝尔港附近的一个乡间小屋。为了方便叙述,我仍然使用”东礁别墅酒店“这个名字。</div><div> 东礁别墅酒店位于大洋路边上 ,距离坎贝尔港码头大约1公里,距离十二使徒岩大约12公里。</div><div> 2025年1月21日下午五点钟,司机兼导游Billy花了一刻钟时间,把我和儿子从十二使徒岩景区送到东礁别墅酒店。 </div> 我们从大洋路拐进了这条乡间小路,路口竖着标有酒店名字”Eastern Reef Cottages"的广告牌。 继续向前,看到了“欢迎来到东礁别墅酒店”的牌子。 路边鲜花烂漫,几栋坡顶的小木屋出现在我们面前。 我和儿子到了院子,却一个人也没有看到,继续向院子深处走,看到这座房子一个门上有“Reception"(接待处)字样。 门前几盆鲜花盛开,门却仍然关着。 再仔细看这扇门,原来门上已经贴好了给几位房客的提示,右下角那页纸上写着我的名字,我和儿子被分配到2号房间,纸上有房子的彩色图片。 这栋房子的右边就是2号房子的大门,可我们还是纳闷,房间的钥匙在哪里?该怎么开门呢?好在我有房东的电话,给他打过去,房东很热情地告诉我,2号房间的门是开着的,钥匙在房间内的桌子上。 进入这座小屋,果真在桌子上看到了房间的钥匙,还有入住提示,告诉我们如何连WIFI等注意事项。 房间里只有一张床,不过这个沙发也可以当床。 小屋里布置得很有乡村气息,是我喜欢的风格。 小小的操作台使用一整块原木做成,厨具应有尽有,做简单的饭菜完全没有问题。 这个院子的主人是一位多么爱花儿的人呀!院子的房前屋后,到处都是花儿,各种鲜花争奇斗妍,草坪上还有一套原木风格的简易桌凳,在这里坐坐,欣赏着院子里的花花草草,享受着阳光,吹着微风,非常惬意。 小院坐落在大洋路边的一个小山坡上,面前是广阔的牧场, 五颜六色的花儿让我非常惊喜,先来欣赏一下各种奇花异草吧。虽然我认识的花儿不多,但自从手机里下载了强大的“豆包”,识别植物的任务都交给豆包了。 院子的外边栽着几棵高大的桉树,它们是澳大利亚的国树,它们的树形说不上美观,却很有特点。一丛红色的多肉植物吸引了我的目光。 为一朵多肉拍了特写,它叫”莲花掌“。 栅栏边,看到了更多的多肉植物,它们在寂静的角落里,悄然绽放着自己的美丽。 这些多肉植物犹如花儿一般美丽,叶片紧密排列成莲座状,它们叫石莲花。 沿着院子前面的小路走,一路都是各种花花草草。 明艳的萱草,在夕阳中更加娇艳动人。 百子莲,是澳洲最常见的花儿,一簇簇花儿聚在一起,犹如紫色的绣球。 兰花亚麻,有点儿像喇叭花。 天竺葵的花瓣呈扇形,花瓣一片一片的,有点我小时候染指甲的指甲花。 在木围栏间,又看到了一大丛多肉植物,看起来像石莲花,但这种多肉顶部有橙红色的小花,它们叫长生草。 这种花儿叫紫茉莉,很像小时候母亲在院子里种的转眼红,它们在傍晚的阳光中娇艳动人。 白色的大丽花,花瓣层层叠叠,比红色的大丽花更加高洁素雅。 这串粉色的金鱼草在一片嫩绿的菖蒲叶子中更显娇嫩。 这种红色的花儿叫”红千层“,第一次看到,它的原产地就是澳大利亚。 院子里还有一株桃树,桃子挂满枝头,几乎已经红透,长势喜人,看样子应该能吃了,不过我们没好意思摘。 院子外面还看到了一只可爱的羊儿,它也向我们投来了善意的目光。 种着天竺葵的围栏外,是一望无际的的牧场。 起伏的山坡上,大部分草儿是绿的,也有些草儿因为干旱少雨,变成了黄色。黄绿相间,很像色彩丰富的油画。 看了那么多的花儿,我们的肚子也饿了,我和儿子决定到附近的坎贝尔港小镇去,解决一下晚饭。我们沿着开满百子莲的小径,走出院子。 此时蓝天中飘着大朵的白云,我们穿过大洋路,往小镇走去,远处那一片房屋集中的地方就是小镇。 大洋路上时不时有车辆经过,车速很快,主路旁边有一条小路,专供行人和骑车的人使用,走在这条小路上,远离高速行驶的汽车,感觉安全多了。小路的另一侧是大片壮观的芦苇。 我们花了半个多小时,从东礁别墅酒店走到坎贝尔港的海边。这片海湾深入陆地,两侧海岸悬崖绵亘,海岸线曲折,形成了独特的海岬和沙滩。1843年,一位捕鲸船的船长亚历山大·坎贝尔在澳大利亚南部沿海躲避风暴时发现了这座港湾,后来港湾就以坎贝尔船长的名字命名。 此时天空阴云密布,海边冷风呼号,海湾的入口处有一座栈桥 。 海浪不断涌来,冲刷着沙滩,天气阴冷,海边看不到几个游人。 这个展示牌上记录着一次沉船事件:1878年,一艘运输船在这个港口触礁,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货运也已卸下,船体却遭到严重破坏,永远地留在了这个海港。 这条路通向坎贝尔港码头和栈桥。 站在栈桥上,看到来自南大洋的强风裹挟着强大的水流,不断撞击在这里的崖壁上,在岩壁下部冲出了一个深深的洞穴。 港口的码头上,一位孤独的垂钓者在寒风中坚守着,期待鱼儿上钩。 这种澳洲特有的黑白两色的澳洲喜鹊,正聚精会神地在草丛中觅食。 坎贝尔港小镇不大,只有大约五百名常住居民,镇上正在修路,餐馆只有三五家,晚上八点以后几乎就都停业了,我们中午在意大利餐馆披萨吃得太多了,晚上不太饿,就在镇上的超市买了些蔬菜、水果、牛奶和面包,当做晚餐和第二天的早餐。 海鸥看来是小镇的常客,在大马路上随处溜达,人们对它们的出现也都习以为常了。 街边有一棵高大的紫薇树,绿叶丛中有无数粉嫩的花儿,可惜有些花儿已经开败了,花瓣落了一地。 镇上还有一个小博物馆,可惜这个点已经关门了。 博物馆门前摆放着老式的四轮货运马车和独轮手推车,博物馆内估计也保存了不少老物件吧。 镇上的小教堂,这里有时候还会举办夏日集市。 镇上的小巷子很清静,见不到几个人。 这些枝条长得非常规整的树叫异叶南洋杉,国内一些网络基站安装天线的假树估计就是参照这种树做成的吧。 小镇上也有一片起伏的草坪,适合孩子们踢足球,就是看不到几个孩子。 村口的简易公交车候车室,墙上张贴着附近的徒步路线图。 我和儿子又走上了大洋路边这条乡间小路,有柔风,有白云,有成片的芦苇在我们身旁,静谧的乡村美景令人沉醉。 夜晚的乡村小屋,异常安静,我们睡了一个安稳的好觉。<div> 1月22日早晨醒来,一拉开窗帘,我就看到阳光照在对面的山坡上,蓝色的天空,白色的云彩,深绿色的树林,彩条状的牧场,漂浮的云朵在牧场上留下了几处它们的影子。</div> 窗外的景色犹如最美的油画,美得动人心魄。 在牧场中,还看到了两只正埋头吃草的黑白花奶牛,它们为这片牧场增添了灵动的美。 站在花丛边,凭栏远眺,大自然用它神奇的力量,创造出世间最美的风景。 我游览过很多英式的、法式的精致花园,皇家植物园也去了好几处,却独爱这个乡间的小院,因为它美得自然,美得淳朴,美得亲切! 天边云朵的形状似乎是为了匹配桉树的树冠,一切都那么和谐,宁静而美丽。 也许很多人都梦想有一座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小屋,东礁别墅酒店并没有面朝大海,可它距离大海也就一公里的距离,而它面向的是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牧场,它的院子里栽满了鲜花,这样的乡村小屋不正是我梦想中的海边小屋吗? 灿烂的阳光洒遍了小院的每一个角落,这里的一切让我怎么看都看不够,我在这个小院里拍了数百张的照片,希望永远留住它的美。 上午十点钟,我们参加的大洋路第二天一日游的司机兼导游周师傅给我打电话了,他要来这里接我和儿子,我们收拾好行李,恋恋不舍地告别了这个美丽的院子,向路边走去,走之前,再拍一张小院的美景。 坎贝尔港这座栽满了鲜花、拥有无敌乡村美景的小屋,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我也很乐意把这里绝美的风景分享给美友们,希望你们喜欢。<div> 谢谢赏读!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