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有朋友从国外归来探亲,有朋友设宴款待,我则是那个只用负责赴宴的人,简称“陪客”。<br> 聚餐地点定在距离家不远的银河北街的“赤香”,是家颇有点年头的老饭馆——作为一家经历风吹雨打仍然屹立不倒的老饭馆,坏处只一条,那就是人们都还记得它原来的名字,原来,叫“徐记家婆菜”。所以朋友们要约时,说的依然是“晚上到徐记家婆菜吃饭哦……” </h1> <h1> 不过呢,从“徐记家婆菜”更名为“赤香”,也有好几年了。而且从名称变化和饭馆里的装修风格也能看到,从前走的是大众川菜的路线,而现在,慢慢多了些川菜文化的底蕴。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当时更名并重新装修后,一进门连接一楼大厅和上二楼包间的过厅,给布置成了一个简单的川菜展示区,并说明赤香是由中国烹饪大师、川菜非遗传承人徐孝洪创办,坚持川菜的“传承、创新、应时、养身”,将24节气、农耕文化与菜品,服务环境融为一体的新时代“经典川菜餐厅”。展示区这有中国食材地图、玻璃瓶里的五谷杂粮,以及四川烹饪专科学校等老照片展示,由此推断,饭馆创始人,多半就读过四川烹饪专科学校——这所学校曾经的老校区就在成都西二环,也是很有名的一所烹饪学校。 </h1> <h1> 至于老让我联想起《东京爱情故事》里女主角赤名莉香的新名字“赤香”,当然也和《东京爱情故事》没有半点关系。饭馆在展示区墙上标注了一行小字:“赤诚匠心,五谷之香”,这,就是“赤香”的由来。</h1> <h1> 只是前些年刚改名时,曾经去尝试过他家60多元一份,号称获得过四川什么烹饪比赛金奖的金牌麻婆豆腐,口感略咸,与价格不太相称。比不上“陈麻婆豆腐”家20多元一份的麻婆豆腐。于是心淡了些,一晃过了两年没去。直到前年因为要宴请亲戚,想着“赤香”多少算环境好的饭馆,这才又动了去尝试的心思。 </h1> <h1> 那次的菜品还不错,值得记录。<br> <font color="#ed2308"><b>甜皮芝麻鸭。</b></font>这大概是将乐山有名的甜皮鸭进行了升级改良,可口又精致——甜皮鸭平日都是在卤肉店售卖的。<br> <font color="#ed2308"><b>蒜泥白肉配四川凉面</b></font>。不用说,一定是将有名的李庄白肉进行了新的搭配,反正,凉面也是四川街头巷尾常见的小吃——这道菜不用说,新的搭配带来新的感觉,蒜泥白肉好吃的秘诀,就在那一碟调料里。</h1> (担担面) (桂花山药) <h1> <font color="#ed2308"><b>古法蒸江团。</b></font>这道菜非常鲜嫩,绝对改变平日里川菜做鱼一定会用辣椒仔姜的单一印象——除了价格贵,189元,其他没毛病。后来还尝试了一次同价位的藿香泡菜江团,味道也不错,但实话说,如果来“赤香”,还是真心第一推荐他家的这道古法蒸江团啊。<br> <font color="#ed2308"><b>桂花山药。</b></font>这道小吃好看又好吃。<br> 至于还有传统回锅肉、焖锅虾、金钩娃娃菜、龙眼烧白、担担面……这些家常菜,也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h1> (古法蒸江团) (藿香泡菜江团) (龙眼烧白) (金钩娃娃菜) (凉拌鸡) <h1> 因为有这些美好的印象铺垫,这次朋友设宴,我当然也怀着美好的印象去了。<br> 一进门,眼前又是一亮。貌似过厅这儿又重新装修了嘛。果然,一问服务员,说是去年11月才重新装修的:“因为我们老板觉得原来(的装修)一进门就对着二楼楼梯,始终不好看……”是啦,现在的装修,依然是在过厅这设置餐饮文化展示区,却在巧妙地形成了一个屏风的效果,确实比原来的设计更胜一筹。至于展示区的内容,也比从前大大丰富了。仿制了各个朝代的餐具,比如唐代的多边盘、宋代的定窑红釉雕刻凤穿牡丹纹斗笠碗、元代的青花釉里红花纹盘、明代的青花狮子滚绣球盘等等。至于起源于四川青神,历史源远流长竹编食篮,那可货真价实注明是“民国”时期的物品。一时间,让人还没吃上饭,就先感受一点饮食文化的厚重感。 </h1> (唐代多边盘,[复制品]) (宋代定窑红釉雕刻凤穿牡丹纹斗笠碗,[复制品]) (元代青花釉里红花纹盘,[复制品]) (明代青花狮子滚绣球盘,[复制品]) <h1> 而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还有展示区三个剔透泡菜坛子,四川百姓曾经家家都有的泡菜坛子,被极其艺术化地展现在这里,果然有点先声夺人的美感。</h1> <h1> 上了二楼,包间的名字似乎也重新命名了一圈。全是二十四节气以及从古籍中摘出来的词语。只不过,这一天朋友宴请的菜单除了那道桂花山药外,其他菜品似乎也就那样,凉拌鸡、铁板黑牛肉、油炸小黄鱼、传统回锅肉、青菜钵、红糖糍粑……不过不失——“赤香”也和别的许多饭馆那样,上一道锅盖盖着的红烧鸡时,必须请桌上主宾来剪彩,服务员顺便讲两句吉祥话……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地进行着。</h1> (油炸小黄鱼) (铁板黑牛肉) (红糖糍粑) <h1> 所以最后想总结的是——先声明这可不怪朋友点的菜,主要还是生活条件好了,曾经惊艳的菜都不觉得惊艳了。或者是,看来一定要自己买单吃饭,才能吃到自己喜欢的菜肴啊,哈哈哈,看看,就是这个道理!</h1><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非常有名的《四川烹饪》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