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杰斐逊纪念堂

子虚

<p class="ql-block"> 简 叙</p><p class="ql-block"> 杰斐逊纪念堂坐落于美国华盛顿,是为纪念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而建的纪念堂,1938年在罗斯福主持下开工,至1943年落成。其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圆顶建筑。</p><p class="ql-block"> 这座纪念堂,按杰斐逊喜爱的罗马神殿式圆顶建筑风格设计,是一座高96英尺的白色大理石建筑。大厅中央耸立着高近6米的杰斐逊总统立身铜像。身后的石壁上,镌刻着杰斐逊生前的话:“我已经在上帝圣坛前发过誓,永远反对笼罩着人类心灵的任何形式的暴政。” 每年四月,纪念馆旁的潮汐湖畔樱花盛开,配上湖中纪念馆的倒影,景色十分秀丽。</p><p class="ql-block"> 在1934年6月26日,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拨款300万美元,在潮汐湖边建造杰斐逊纪念堂,并为此成立了专门委员会。著名建筑师波普(John Russell Pope)被选为设计师。在纪念堂建造过程中,建筑师波普逝世,他的合作者奥托·埃格斯(Otto R. Eggers)和丹尼尔·希金斯(Daniel P. Hohhins)继续了波普的使命。即使炮火连天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没有使建造杰斐逊纪念堂的工程停顿下来。1943年4月13日是杰斐逊诞生200周年,杰斐逊纪念堂落成并向公众开放。</p> <p class="ql-block"> 托马斯·杰斐逊简介</p><p class="ql-block"> 托马斯·杰斐逊。别名:人民的人、革命斗士、民主巨擘。国籍:美利坚合众国。 出生地:维吉尼亚夏洛茨维尔 。出生日期:1743年4月13日,逝世日期 :1826年7月4日。</p><p class="ql-block"> 职业:政治家、思想家、律师、建筑师。毕业院校:威廉与玛丽学院。信仰:自然神论。</p><p class="ql-block"> 主要成就:起草《独立宣言》 ,当选并连任美国总统 ,路易斯安那购地案 ,刘易斯与克拉克远征。</p><p class="ql-block"> 代表作品:《独立宣言》,《弗吉尼亚日记》,《弗吉尼亚自由宗教法案》。</p> <p class="ql-block"> 高德贤能·天禀通才</p><p class="ql-block"> 托马斯·杰斐逊,美利坚合众国第三任总统(1801年─1809年),同时也是《美国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美国开国元勋之一,与华盛顿、本杰明·富兰克林并称为美利坚开国三杰。</p><p class="ql-block"> 总统中智慧最高</p><p class="ql-block"> 除了政治事业外,杰斐逊同时也是农业学、园艺学、建筑学、词源学、考古学、数学、密码学、测量学与古生物学等学科的专家;又身兼作家、律师与小提琴手;也是弗吉尼亚大学的创办人。许多人认为他是历任美国总统中智慧最高者。</p><p class="ql-block"> 他在任期间保护农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从法国手中购买路易斯安那州,使美国领土近乎增加了一倍。</p><p class="ql-block"> 此后,他先后担任了美国第一任国务卿,第二任副总统和第三任总统。他在任期内保护农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从法国手中购买路易斯安那州,使美国领土几乎增加了一倍。他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总统之一,同华盛顿、林肯和罗斯福齐名。</p><p class="ql-block"> 公开反对农奴制度</p><p class="ql-block"> 他公开反对奴隶制,虽然托马斯·杰斐逊一生都拥有奴隶,并与女奴莎丽·海明斯有私情,传言后者为其生下5个孩子。然而,杰斐逊却非常反对奴隶制度,当年,他在代表弗吉尼亚参加1783年的大陆会议时,起草了一份禁止新加入联邦的州存在奴隶制的草案。可惜的是,他的提案以一票之差没能通过。</p><p class="ql-block"> 杰斐逊第一次起草《独立宣言》的时候,就曾痛斥英国把万恶的奴隶贸易带到美洲。后来,这一行文字由于南卡罗来纳州和佐治亚州的强烈反对而被删掉。</p><p class="ql-block"> 1807年,杰斐逊签署了一份废除奴隶贸易的法案。那么,为什么杰弗逊如此反对奴隶制度却还拥有奴隶呢?据说,是因为他长期处于负债中,他用奴隶作为债务抵押,直到他还清了债务才会还他们自由。最终,杰斐逊在死前还给了几个奴隶自由之身。</p><p class="ql-block"> 其墓志铭与众不同</p><p class="ql-block"> 托马斯·杰斐逊死后被安葬在蒙地沙罗的小山丘上,他的墓志铭上并没有提及自己美国总统的身份,而是写着:“弗吉尼亚大学之父以及《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美国独立宣言》作者托马斯·杰斐逊长眠于此。”据报道,之所以没有提及其总统身份是因为他对政治抱有一种复杂的感情。</p><p class="ql-block"> 害怕演讲的总统,杰斐逊在写作方面可谓才华横溢,但作为美国总统,他的演讲水平确实不敢恭维。当他不得不站在公众面前讲话时,他经常喃喃自语,像蚊子一样嗡嗡叫,使听众不知所云。</p><p class="ql-block"> 约翰·亚当斯曾经说过:“在国会同他坐在一起时,我从没听他从嘴中吐出过连续三句话。”</p><p class="ql-block"> 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了杰斐逊优秀的写作才能,就不会再赋予他同样出色的演讲才能。杰斐逊对于公众演说感到十分恐惧,使他成为一个试图躲避镁光灯的总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便有了向国会发出书面国情咨文的传统。这一传统直至1913年才被伍德罗·威尔逊打破。</p><p class="ql-block"> 人生遭遇两个情敌</p><p class="ql-block"> 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在向后来成为他妻子的玛莎求婚时曾遭遇两个情敌。在一个周末的早上,杰斐逊的两个情敌不约而同地前来追求玛莎,他们在玛莎的家门口偶遇了。</p><p class="ql-block"> 正当两个人怒目而视之时,却听到玛莎的屋子里传来了开心的笑声,他们认定其中一个声音便是杰斐逊,于是决定联合起来,一同去和这位颇有实力的情敌竞争。然而,当他们走到门廊上时,耳边却传来了优美的乐声,原来杰斐逊正在拉小提琴取悦玛莎。</p><p class="ql-block"> 悦耳的琴声,开心爽朗的笑声,两位情敌见状便知难而退了。</p><p class="ql-block"> 杰斐逊是一位非常有天赋的小提琴家。早年,每个下午,他都会腾出几个小时练习小提琴,他还喜欢低声地唱歌或哼歌。然而,他的小提琴生涯于1786年结束,正是因他极力想取悦玛莎而导致手腕骨折,此后再也无法拉琴了。</p><p class="ql-block"> 生活随意不修边幅</p><p class="ql-block"> 杰斐逊的穿着打扮很随便,甚至被人认为很糟糕,他总是穿一些与其身材不相符的衣服。他通常穿着破破烂烂的棕色外套,红色马甲,灯芯绒裤子,羊毛长筒袜,长筒靴。</p><p class="ql-block"> 一次,在接见英国大使时,杰斐逊还因为身穿非正式的衣服而无意间冒犯了大使。</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死于贫困的是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他出身贵族家庭,属于富有阶层。1809年3月4日离任。</p><p class="ql-block"> 总统生涯使杰斐逊欠下了高额的债务。离任后,杰斐逊虽然拥有几间小作坊和一个小农场,但入不敷出。在卖掉一些土地还债后,仍然还有近5万美元的债务。</p><p class="ql-block"> 为了还债,杰斐逊将自己价值5万美元的藏书,以2.35万美元的低价卖给国会,偿还了将近一半的债务。</p><p class="ql-block"> 杰斐逊终于因为贫困兼之过度劳累而病倒,当杰斐逊经济极其困难的消息传开之后,美国各地为之捐款16000美元,但这并不足以偿还他的债务并解决他的医疗费用。</p><p class="ql-block"> 1826年7月4日,杰斐逊离开人世,终年83岁。</p> <p class="ql-block"> 杰斐逊纪念堂简介</p><p class="ql-block"> 为了纪念杰斐逊而建造的这座洁白的、以爱奥尼亚式石柱环绕的圆顶建筑本身也成了经典之作。</p><p class="ql-block"> 整座纪念堂典雅纯洁,外围共有54根花岗岩石柱,每根长43英尺(约13米),重45吨,给人一种沉静的感觉。纪念堂的北面是大斜坡状台阶,游人至此都需仰望,看到由8根大石柱支撑的门廊山墙上一组庄严的大理石浮雕。那是美国独立前夕,杰斐逊等5人受大陆会议委任,起草《独立宣言》的情景。年轻的杰斐逊站在中间,他的左侧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约翰·亚当斯;杰斐逊的右侧是另两位合作者罗杰·谢尔曼和罗伯特·利文斯顿。这组石雕像的作者是纽约的雕刻家温曼(Adolph A.Weinman),他受杰斐逊纪念堂修建委员会的委托,赶在纪念堂落成之前完成了这个作品。</p><p class="ql-block"> 踏上7.6米高的石阶,就走进了纪念堂。圆形的主纪念室直径82英尺(约25米),地面铺以粉色和灰色相间的田纳西大理石。主纪念室四周环绕着16根13米多高的石柱。高5.8米(19英尺)的黑色杰斐逊铜像坐落在1.8米高的白色明尼苏达州大理石基座上,是圆形纪念堂的中心。纪念堂洁白的穹顶是用印第安纳花岗岩构造的,比杰斐逊铜像的头顶又高出了20米。</p><p class="ql-block"> 杰斐逊纪念堂免费向公众开放。每日上午八时至午夜十二时均可参观。</p> <p class="ql-block">附注:部分图片拍摄于游历当下及积年积攒,部分图文来自网络综合,添页观世察史究性,纯粹学习交流,虔诚开心度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