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right;">文图/潇散闲人</h3> 书接上回。<div>因天气原因,峡谷遇雨,山上落石,我们被迫折返。</div><div>丙中洛遥遥在望,却成为我们此行最失落的风景。</div><div>依然沿怒江在219国道上盘旋。</div> 高黎贡山像一位可心的旅伴,一直在峡谷中陪伴我们前行。抬眼望去,连绵的山脉似一条沉睡的巨龙,横亘在天地之间。山尖被云雾缭绕,如梦如幻,仿佛是大自然用最轻柔的笔触勾勒出的水墨画。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草木混合的清香,那是山林独有的气息,丝丝缕缕地钻进心肺,瞬间驱散了一路的疲惫。 <div>快马加鞭,一路经过怒江州首府泸水,上泸保高速,绕过保山,转杭瑞高速,再经保腾高速抵达腾冲。</div><div><br></div><div>此刻已是万家灯火。</div><div><br></div><div>不禁让我想起纳兰的一首《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br></div><div><br></div><div>我无法体会跋涉诗人行军中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但那种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却溢于言外。<br></div><div><br></div><div>车窗外闪闪而过的点点灯光,那是腾冲市64万4千人温柔的眼睛,是这个夜晚,南国这个边陲城市里,吟唱着一支小夜曲跳动着的音符。</div> 腾冲,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仿佛是一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它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边陲城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历经多个朝代的变迁,逐渐发展成为“极边第一城”。此为题外话,按下不表。 和顺古镇则是腾冲的一颗明珠,这里保存着大量的明清建筑,白墙黛瓦,飞檐翘角,古色古香。漫步在古镇的石板路上,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过去。古镇中的居民生活悠闲自在,他们在自家的小院里种满了花草,阳光洒下,花香四溢。古镇中的图书馆、祠堂等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它们让我感受到了腾冲深厚的文化底蕴。 <font color="#ff8a00">腾冲人的生活就在这小巷里,在这小菜街里,烟火人生,让这座小镇生生不息,书写着自己的传奇</font> <font color="#ff8a00">小镇的指示牌,是自己的骄傲,是家珍,它让这座小镇熠熠生辉</font> <font color="#ff8a00">和顺古镇,寓意深远。内和外顺,这里还有一段故事。据说和顺最早名字叫河顺,因有一条小河穿镇而过。镇上的人有多在外跑马帮的传统,出门在外以和为贵。而家乡的人们邻里之间和睦相处,民居顺着巷子而建,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古镇的名字也渐渐变成了和顺,寓意着这里的和谐与美好</font><br> <font color="#ff8a00">和顺图书馆,是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于1924年由华侨集资兴办,为中国传统的楼房建筑,前置花园,美观素雅,图书馆中藏书万余册,其中尤以许多古籍最为珍贵</font> <font color="#ff8a00">在腾冲市方圆17平方公里,居民不过2000余户的和顺古镇,分布着寸、刘、李、尹、贾、张、杨、钏8个姓氏的宗祠。它们的建筑风格或古朴典雅,或气势恢宏,或中西合璧,祠内匾额、对联比比皆是,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氛围,体现着各个家族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font> <font color="#ff8a00">依山而建的和顺,层层叠叠,波澜不惊的过着自己清雅的日子</font> <font color="#ff8a00">处处可见非常有韵味的古建筑,无不充斥着古朴典雅。徜徉这样的小巷,别有一番心绪</font> <font color="#ff8a00">艾思奇故居。和顺古镇历史悠久,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历史名人,他们在政治、文化、商业等领域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艾思奇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中国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和顺崇文尚教传统的杰出代表</font> <font color="#ff8a00">和顺古镇自古重视家风教育。和顺家风文化长廊沿野鸭湖而建,全长400余米,错落分布了二十多组精心设计创作的石雕,浓缩和顺家风文化的十多个故事,令人耳目一新</font> 腾冲的热海,这里有众多的温泉和地热景观,热气腾腾,烟雾缭绕。热海大滚锅是热海的标志性景点,巨大的锅中热水翻滚,发出阵阵轰鸣声,让人惊叹不已。热海边,有当地人利用温泉水煮鸡蛋。腾冲的火山地质公园也是一处值得一游的地方,这里有众多的火山遗址,火山口、火山岩等景观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 <font color="#ff8a00">热气腾腾的地热温泉,烟雾缭绕</font> <font color="#ff8a00">著名的大滚锅,真的如开锅一样,阵阵烟雾,狼烟动地。瞅准机会拍张照,不然,大滚锅几个字还真照不出来</font> <font color="#ff8a00">景区小景</font> 常常听到有人问,腾冲为抗战的大后方,为什么能成为主战场?<div>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其战略位置和历史背景。<br>腾冲位于中缅交界处,是滇缅公路的重要节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滇缅公路是中国抗战的输血管和生命线,重开滇缅公路对于中国抗战至关重要。腾冲的沦陷使得中国失去了这一重要通道,导致物资供应受阻。因此,收复腾冲成为中国抗战大反攻的首要目标<br>1942年5月,日军占领了腾冲,使其由战略大后方转变为抗战前线。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在1944年5月11日跃过怒江,向高黎贡山发动进攻,经过激烈的战斗,最终在9月14日攻克腾冲城。这场战役历时127天,中国远征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最终成功收复了腾冲。</div> <font color="#ff8a00">纪念馆广场上的雕塑。警钟长鸣,勿忘国耻</font> 来到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和国殇园是一定要参观的,不为别的,只为向在抗战中牺牲的那些英雄和烈士们表达衷心的敬意。这座现代化的博物馆,通过大量的实物、图片、文字、影像等资料,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滇西抗战的历史。 <font color="#ff8a00">那个年代的吉普车</font> <font color="#ff8a00">飞虎队的事迹介绍</font> <font color="#ff8a00">当时的武器,步枪</font> 走进各个展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文物,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在“抗战后方”展厅,展示了腾冲人民在抗战期间的生活状况和他们为抗战所做出的贡献。尽管生活艰苦,但腾冲人民依然积极支持抗战,为前线的将士们提供物资、运送伤员,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踏入国殇园,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园内的建筑布局严谨,从大门、甬道到忠烈祠、烈士墓、纪念塔等,每一处都彰显着对先烈的敬重。沿着甬道前行,道路两旁的松柏郁郁葱葱,仿佛是一排排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安息着英雄的土地。 <font color="#ff8a00">国殇园纪念碑,静静佇立,守护着这片土地上安息的英灵们</font> <font color="#ff8a00">在腾冲市区内,还藏着一个叠水河瀑布,瀑布高46米,是全国仅有的城市火山堰塞瀑布,崖壁上排列着奇妙的柱状节理群</font> <font color="#ff8a00">腾冲火山口公园,是中国四大火山群之一,被誉为“天然地质博物馆”。我只爬上了一个最大的火山口大空山,已累得气喘吁吁。火山口保存完整。后来查资料才得知,公园内竟分布着97座新生代火山,其中23座火山口保存完整,类型多样,包括穹状火山、截顶圆锥状火山、盾状火山等,构成了壮丽的火山景观。而且公园内火山地貌突出,火山锥、火山熔洞、火山湖、堰塞瀑布、柱状节理等景观规模宏大,展现了独特的地质奇观。<br>资料显示,腾冲火山群记录了数百万年的火山活动史,从宁静的溢流式到猛烈的爆发式,从基性玄武质岩浆到酸性流纹质岩浆,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可惜,没有认真做功课,只是草草游览一下,便离开了。<br>火山口有多个高空气球以及动力滑翔机供游客乘坐游玩。游客可以乘坐热气球俯瞰火山群,体验高空视野的壮丽景色。</font> <font color="#ff8a00">火山口风光</font> <font color="#ff8a00">腾冲最后一站,我们到北海湿地公园游览。北海湿地公园四面环山,属于高原火山堰塞湖生态系统,拥有大片漂浮于水面的草甸,形成了五彩缤纷的巨型水面浮毯。这里的草排上生长着茂盛的北海兰、苇席草、茭菰草等植物,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这里栖息着众多候鸟和留鸟,是一个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在公园内解决了午餐,然后出发下一目的地。</font><br> 从腾冲出发,前往芒市。<div>芒市,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让人感受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芒市是傣族、景颇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这里的建筑、服饰、饮食等都充满了民族特色。勐焕大金塔是芒市的标志性建筑,这座宏伟的佛塔金光闪闪,庄严肃穆。站在大金塔下,仰望着这座宏伟的建筑,心中充满了敬畏之情。芒市的树包塔也是一处独特的景观,塔与树相互依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div> <font color="#ff8a00">大金塔,金碧辉煌。芒市大金塔(正式名称为勐焕大金塔)是亚洲第一空心佛塔,坐落在芒市城区东南方孔雀湖畔的雷崖让山山顶。 大金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南诏国时期,多次被毁又重建,如今的大金塔是在2004年重建完成的。</font> <font color="#ff8a00">据说,铸造顶端金顶就用了两吨黄金,整个塔身使用了超过7吨的黄金。塔顶的金伞上挂有1065个金铃,顶端镶有5448颗钻石和2000颗宝石。塔高76米,呈八角形,下面为空心大厅。大厅中心的方柱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各有一尊天然汉白玉佛像。在里面转了一圈,双手合十,以示敬意</font><br> <font color="#ff8a00">夕阳下的金塔,庄严肃穆</font> <font color="#ff8a00">银塔,与大金塔相不远,都在一座山上。一个金碧辉煌,一个银光熠熠,形成了一金一银的独特景观。据说塔里面供着万尊佛像和舍利子</font><br> <font color="#ff8a00">去往银塔广场路上的手语区雕塑,雕塑纯白色,夕阳照耀下,显得无比圣洁</font> <font color="#ff8a00">抓拍一个夕阳下的美女。侧逆光下的面部轮廓线条柔和,面部五官比例匀称,表情沉静温婉</font> <font color="#ff8a00">身材也蛮好</font> <font color="#ff8a00">芒市树包塔。树中所包之塔是一座傣式佛塔,高约十余米,呈八角形,神龛内供着佛像。塔顶长有一棵菩提树,树根紧紧包裹着塔身,形成了独特的“树包塔”奇观。被傣家人视为“爱情塔”。它象征着大自然与建筑的完美结合,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时光的力量</font><br> <font color="#ff8a00">勐巴娜西珍奇园,周恩来总理纪念亭。亭内汉白玉雕像栩栩如生,碑文用汉、傣、景颇三种文字记载了1956年周总理与缅甸总理吴巴瑞在芒市主持两国边民联欢的历史事件。</font><br> <font color="#ff8a00">园内导览牌</font> <font color="#ff8a00">园内孔雀开屏</font> <font color="#ff8a00">芒市勐巴娜西珍奇园,以其古朴、自然、珍奇的特色闻名,是全国罕见的生态园林。园内汇集了全国少见的古树名木,奇石与树化石无数,拥有大量世界罕见的硅化木玉石和树化玉,规格之大、精品之多均为全国之最。珍奇园设有三个展馆和九个园区,园内散养着孔雀,凤尾竹林与鸡蛋花园,展现了边塞傣乡的独特韵味。</font><br> 在芒市,还可以品尝到当地特色的美食,如手抓饭、傣味烧烤等。手抓饭是傣族的传统美食,将各种食材放在一起,用手抓着吃,这种独特的吃法让人感受到了傣族人民的热情与豪爽。傣味烧烤则以其独特的口味和丰富的食材而闻名,烤香猪、烤鸡等美食让人垂涎欲滴。芒市的夜市也是一处热闹的地方,各种小吃、手工艺品等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div><font color="#ff8a00">在勐巴娜西珍奇园,我们看到一个在园内弹七弦琴的老人,攀谈之下,得知老人是江苏徐州人。在芒市已住月余,在这里考察居住生活等情况,为一班老哥们在这里养老打前站。</font></div><div><font color="#ff8a00">芒市,是一个宜居城市,主要原因包括其气候、温泉资源、房价以及交通等方面。芒市的气候非常宜人,年平均气温维持在6℃,夏季最高温度为26℃,冬季最低气温也有16℃,这样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居住,尤其是对老年人的健康非常有益。<br>芒市还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这些温泉水质清澈透明,水温适中,对健康有显著益处。芒市的房价相对亲民,这对于许多家庭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吸引力。芒市的饮食也非常丰富,有许多本地人推荐的餐厅和住宿选择。在交通方面,芒市虽然没有火车站,但飞机出行非常方便,且市内交通主要依靠打车和共享电动车,出行较为便捷。</font><br></div> <font color="#ff8a00">傣族古镇,不仅是一个4A级景区,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匠心独运的建筑规划,结合山形水势的天然优势,这里打造出了一处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旅游服务和生态居住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font> <font color="#ff8a00">虽然是打造的旅游小镇,但它建筑与自然景观融合,营造出独特的文化氛围,让游客沉浸于古傣文化的世界中。这里不仅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古傣文化遗址,还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游客。游客们可以在这里尽情领略古傣文化的魅力,感受那份古老而淳朴的气息,让心灵在历史的长河中畅游。</font> <font color="#ff8a00">霓虹闪烁的红灯笼下,尖顶傣楼在夜色中巍然矗立,各种店铺流光溢彩,泡鲁达的椰香混着香茅草烤鱼的烟火气。少女的裙摆乱舞,这里每个角落都浸着亚热带的风情与暖意,为我们的奔波,卸下一天旅程的疲惫</font> <div>车轮滚滚,披着朝阳洒下的光芒,我们又开始了一天的征程。高黎贡山的东延,一直伴随着我们,直到中缅边境——瑞丽。</div><div><br></div>瑞丽,这座边境城市充满了异域风情。<div><br></div><div>瑞丽与缅甸接壤,这里有众多的中缅边境口岸,如姐告口岸、畹町口岸等。在瑞丽,可以看到许多缅甸的商人、游客,他们带来了缅甸的特色商品,如玉石、木雕等,让瑞丽成为了一个充满商机的地方。瑞丽的一寨两国景点也是一处独特的景观,一个寨子被国境线分为两半,中方一侧和缅方一侧的建筑、生活方式等都有所不同,这种独特的边境景观让人感受到了中缅两国的友好与交流。</div> <font color="#ff8a00">瑞丽,云南边陲小城,毗邻缅甸,特殊的地理位置打造出特殊的旅游体验和旅游景区,“一国两寨”就是两国边境上的一个景区。</font> <font color="#ff8a00">一秋荡两国,谓两国相距之近。一把荡出去,就出国了</font> <font color="#ff8a00">中缅边境上的71号界碑,对面是缅甸。这座界碑已不可靠近,中间有一铁栅栏阻隔。这张照片是相机伸出栅栏外拍到的</font> <font color="#ff8a00">忠于职守的边境管理小哥</font> <font color="#ff8a00">1960年中缅两国划定边界时,将界碑安置在银井村中间位置,60年过去了,在中国的这一边村庄的名字并没有改变,在缅甸的另一边村庄改名为芒秀村。地面黄色一侧为中国,白色地面为缅甸。<br>中间这条国境线,是全世界最昂贵的国界线——中缅玉石国界线。以5068枚玉石铺就,长423米,其中5068代表了1950年6月8日中缅建交的时间</font><div><font color="#ff8a00">一国两寨里有众多境点,篇幅有限,不能一一展示了</font></div> 在瑞丽,还可以品尝到缅甸的特色美食,如缅甸奶茶、缅甸咖喱等。缅甸奶茶以其浓郁的茶香和醇厚的口感而闻名,缅甸咖喱则以其独特的香料和丰富的食材而受到人们的喜爱。瑞丽的边境贸易市场也是一处热闹的地方,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让人感受到了边境贸易的繁荣。 <font color="#ff8a00">姐告国门</font> <font color="#ff8a00">320国道止点。320国道起点上海,途经六个省。它外接史迪威公路(通往缅、泰、印)即抗战时的中印公路</font> <font color="#ff8a00">口岸旁边最大的翡翠市场。现在有些冷清,疫情之后,人流物流大受影响,至今尚未恢复</font> <font color="#ff8a00">瑞丽总佛寺</font> <font color="#ff8a00">参观独树成林景区</font> <font color="#ff8a00">瑞丽莫里热带雨林,森林覆盖率达96%以上,拥有1500多种野生植物和479种花卉及香料,被誉为“人间仙境”。</font> <br><font color="#ff8a00">景区内还有“树包石”等奇特雨林景观。景区内最著名的景观是落差高达60多米的莫里瀑布,还有水温常年保持在15-25摄氏度的温泉,传说佛祖曾在此戒斋沐浴,并留下了一只硕大的足印。景区内的佛脚印长96厘米,趾掌清晰可辨,是南亚、东南亚佛教界的重要圣地。信众常涂以金粉,以示虔诚。景区内有大佛寺,每逢佛教节日,香客络绎不绝</font> 高黎贡山、腾冲、芒市、瑞丽,这片神奇的土地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历史的底蕴、民族的风情和边境的异域色彩。每一处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每一段旅程都有其难忘的回忆。这片土地,如同一个巨大的宝藏,等待着更多的人去探索、去发现。我相信,每一个到访者都会被这片土地的魅力所吸引,都会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云南的西南边陲,是一片神秘而迷人的土地,那里与缅甸接壤,融合了多元的民族文化和壮丽的自然风光,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我们怀揣着对未知的向往和探索的热情,踏上了这片充满惊喜的旅程。 <font color="#ff8a00">边陲各民族同胞,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大山里,休养生息</font> 沧源县城,这座位于边境的小城,宁静而祥和。清晨,阳光洒在古老的街道上,映照出岁月的痕迹。漫步在街头巷尾,能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风情。当地的居民穿着色彩斑斓的传统服饰,脸上洋溢着淳朴的笑容,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县城虽小,但五脏俱全,各种特色小吃、手工艺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font color="#ff8a00">青山绿水,南国风光,一派清新</font> 葫芦小镇。小镇以葫芦为主题,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创意和艺术感。葫芦形状的房屋、葫芦造型的路灯,处处都彰显着葫芦文化的魅力。漫步在小镇的小径上,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植被,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小镇的中心有一个广场,广场上摆放着各种葫芦制品,如葫芦乐器、葫芦雕刻等,让人惊叹于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font color="#ff8a00">被誉为 "佤族文化活态博物馆" 的葫芦小镇。当脚步踏入这片土地,仿佛打开了一本立体的民族文化典籍,每一页都流淌着阿佤人千年传承的生活智慧</font> <div><font color="#ff8a00">走在葫芦小镇,不由得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佤族人为什么对葫芦情由独钟?佤族认为人类是从葫芦里诞生的,葫芦是他们的图腾之一。在佤族的创世神话《司岗里》中,就有人类从葫芦中走出的传说。这种信仰使葫芦在佤族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视为神圣的象征。</font></div> <font color="#ff8a00">在打歌广场中央,寨心桩静静矗立,围绕它的是环形的木质回廊,这里既是村民聚会的场所,也是游客感受佤族歌舞的舞台。</font> <font color="#ff8a00">也许是新年假期刚过,人气无多,小镇略显落寞</font> <font color="#ff8a00">摸你黑广场。摸你黑狂欢节是佤族人民祈福和放松心情的重要时刻,也是游客们体验当地文化的绝佳机会。狂欢活动一般在沧源县的摸你黑文化广场、葫芦小镇和翁丁村举行。据悉沧源2025摸你黑活动将在2025年4月20日至5月10日举办</font><br> <font color="#ff8a00">宿沧源县金佤大酒店,位置在勐董镇来希路中段摸你黑广场旁</font> <div>翁丁,一个遥远而模糊的地方。一个在我地图上偏僻的几乎微不可察的孤单而寥落的地名。</div><div><br></div><div>那是一个不可抵达的地方,那里群山连绵无尽,那是生活在天边的一个少数民族的部落,那里落后闭塞,交通不便……这便是很早在我心中形成的关于翁丁的印象。</div><div><br></div><div>曾经想着,这辈子都不会有可能去到那个地方吧,山高谷深,路途艰难,实在太遥远了。尽管心中无比渴望着,到那片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当地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氛围,了解一下那是怎样一个民族,那里有什么样的民风民俗……</div><div><br></div><div>可是,想到无数的高山大河,无尽的路途颠簸,现实告诉我,这是一项几乎无法实现的梦想,它的艰难阻隔了迢迢千里之外遥望的目光。</div><div><br></div><div>就在做这次旅行线路的时候,曾经犹豫再三。去不去翁丁?从瑞丽出发,在大山里往复穿行,尽管是国道加高速,600多公里,要行车10个小时左右,大家能接受了如此漫长的路途疲惫吗?此其一,其二,一个少数民族原始部落,大家愿意大费周章去看这样一个原始又落后的地方吗?</div> <font color="#ff8a00">硕大的石体上镌刻着翁丁建筑群的名称,告诉游客这是景区</font> 事实上,来到翁丁,却是别样的想法。<br>参观了翁丁原始部落,这里的所呈现的形态,包括旅游带来的各种改变,不禁令人陷入深度思考,怎样定义原始?怎样定义传统?是游客、政府、学者还是佤族人自己?当外界将翁丁标签化为“最后一个原始部落”,是否忽略了佤族文化的动态演变?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不在此文之例,如有时间可辟新的话题讨论,就此打住。<br> <div>翁丁原始部落宛如一颗遗珠,散发着古朴而神秘的气息。这里是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保留着最原始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走进部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茅草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这些茅草屋虽然简陋,但却是佤族人世世代代的庇护之所。<br></div> <font color="#ff8a00">翁丁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佤族人民在这里世代居住,保留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建筑风格。</font> 发现到这里,翁丁这个原始部落的游记,不是那么好写了。因为一场大火烧掉了这里的一切,包括最原始的生活形态。游客们如今看到的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场景,可能佤族村寨的各种元素还在,但已经没有了人的生活,也就没有了村寨的灵魂。 <font color="#ff8a00">进入景区大门,着佤族服装的妇女为游客脸上点个标记,寓意吉祥如意</font> <font color="#ff8a00">带有佤族风格的神柱和图腾</font> <font color="#ff8a00">翁丁村落整体呈团型聚落,建筑依山势分台而建,自北向南逐级降低,形成阶梯状分布。每级平台容纳2-4户人家,通过垒石分割院落,既适应山地地形,又便于排水防潮。这种布局与佤族“山神至上”的自然崇拜相呼应,体现了对山地环境的深刻理解</font> <font color="#ff8a00">村内街巷呈八卦状格局,以寨桩为中心向外辐射,暗含佤族对宇宙秩序的认知。核心区域的木鼓房、佤王府等重要建筑,形成精神与权力的双重中心</font> <font color="#ff8a00">佤王府与普通村民建筑型制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主要面积更大一些,有三个火塘</font> <font color="#ff8a00">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参观,常常见到大多数少数民族主室中都有火塘。在他们心目中,火塘不仅是炊事场所,更是家庭祭祀与精神纽带。火种永不熄灭,象征生命延续;炊烟穿透茅草屋顶,被视为与祖先沟通的媒介。因此,又被称为火塘文化</font> <font color="#ff8a00">翁丁部落的住房以氏族为单位连片分布的,资料显示,杨氏、肖氏、赵氏、田氏四大姓氏分区域聚居。这一传统源自300多年前的迁徙史,杨氏头人带领族人迁居翁丁,后由其兄弟分寨发展,形成氏族联片居住的生态格局。同一氏族成员的房屋紧密相邻,强化了血缘认同与集体协作</font> <font color="#ff8a00">翁丁部落里的信仰形式主要有,木鼓崇拜:木鼓被视为通天神器,拉木鼓仪式是全寨参与的盛大活动。牛头图腾:寨门与神林悬挂牛头骨,象征财富与权力。神林祭祀:村寨周边保留神林,供奉“梅依吉”神,禁止随意破坏。神林旁的墓地与人头桩遗迹,体现原始宗教对自然与祖先的双重敬畏,1957年废止了猎人头用于祭祀习俗</font><br> <font color="#ff8a00">我们的人在围观拉林鼓活动,一个个兴高采烈</font> <font color="#ff8a00">认真举行祭祀的村民。然而,当你意识到这只是一种表演时,顿觉索然无味。据资料翁丁村民参与景区分红(2024年村集体分红186.54万元),这种景区商业化,使得这种长期延续下来的部落传统文化仪式失去了神圣性。</font> <div>翁丁原始部落为什么用木头盖房,用茅草作屋顶?是物资取用方便吗?还是古代生产力和生产技术手段落后,不会采用其它方式建房?答案是:不仅如此。</div><div>这是佤族人或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其它各少数民族先民们共同的生活智慧和生存密码。</div><div><br></div><div>沧源年均2000毫米的降雨量。60°陡峭的茅草屋顶,如同无数把倒置的雨伞,让雨水在接触草茎的瞬间就完成分流。这种取自山野的茅草(多为铁线草),经过暴晒、捶打后形成的防水层,比现代瓦片更能适应亚热带山区的极端天气。<br></div><br>热力学的原始实践证明,茅草屋的"上寮下居"结构暗藏玄机。上层储物空间形成隔热层,下层火塘的热气通过竹篾地板渗透,形成天然地暖系统。雨季时,高出地面1.5米的木桩基座,既能防潮又可防虫蛇侵袭。<br><br>而且,每座茅草屋都是"活的建筑"。屋顶每3-5年需更换新草,旧茅草被捣碎后混入牛粪成为肥料,完成"建筑-土地-建筑"的物质循环。这种对自然资源"用尽而不耗尽"的态度,正是佤族"万物有灵"信仰的具象化表达。 <font color="#ff8a00">在滇西南的苍莽群山中,翁丁佤族人的茅草屋不仅是栖身之所,更是人与自然千年对话的结晶。这些低伏于云雾间的建筑,承载着佤族先民对生存智慧的凝练、对宇宙秩序的认知,以及血脉中流淌的文化基因。</font> 2021年大火后,重建的翁丁虽复原了茅草屋顶外观,但内部采用钢筋加固,传统榫卯技艺面临失传。旅游表演将拉木鼓、木鼓舞等神圣仪式转化为观赏项目,引发“文化标本化”争议。然而,年轻一代通过抖音直播佤族歌舞、将木鼓节奏融入电子音乐,亦在探索传统的当代生命力。<div>许多人带着对“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的浪漫幻想而来,却发现这里早已不是与世隔绝的秘境,而是精心规划的旅游景区。《鬼吹灯》取景地的标签让翁丁成为探险文化的符号,但真实的佤族生活远比荧幕上的神秘叙事更加复杂。<br>有人认为重建后的翁丁仍是“佤族文化的活态博物馆”,但也有人质疑,旅游表演是否让文化沦为“标本”。<br></div> <font color="#ff8a00">翁丁部落,无论是作为景区或者沦为标本,都会一直存在,保存旧有的形态,记录从古至今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也是后人需要传承的义务,只是时代语境的改变,不可避免的对传统的巨大冲击,令人无语</font> 翁丁附近的岩画和天坑更是大自然的杰作。岩画分布在陡峭的山壁上,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清晰可见。这些岩画内容丰富,有狩猎、祭祀、舞蹈等场景,生动地展现了古代人类的生活和信仰。站在岩画前,令人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古代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场景,感受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font color="#ff8a00">公路旁仿制的岩画。由于往返路途较远,大约6,7公里,多数人已体力不支,因此放弃的前往</font> 天坑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巨大的坑洞深不见底,周围是悬崖峭壁,令人望而生畏。站在天坑边缘,俯瞰着深不见底的坑洞,心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天坑内植被茂密,栖息着各种珍稀动植物,是一个天然的生态宝库。 <font color="#ff8a00">巨大的天坑,深不见底。景区沿天坑一周建有完好的木栈道和玻璃桥。到达最高处可俯视远处山谷风光</font> 娜允古镇。古镇位于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傣族古镇。古镇内保存着大量的明清建筑,白墙黛瓦,飞檐翘角,古色古香。漫步在古镇的石板路上,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过去。古镇中的居民生活悠闲自在,他们在自家的小院里种满了花草,阳光洒下,花香四溢。 <font color="#ff8a00">傣族风格的建筑比比皆是</font> 孟连安抚司署是古镇的核心建筑,也是云南保存最完整的土司衙门之一。司署建筑宏伟,布局严谨,具有典型的傣族建筑风格。走进司署,能看到大堂、二堂、后堂等建筑,大堂内摆放着各种古代的刑具和办公用品,让人感受到了古代土司的威严和权力。在司署的后院,有一个花园,花园内种满了各种花卉和树木,景色宜人。可惜周一闭馆,我们门前打卡拍照,悻悻而归。 <font color="#ff8a00">孟连土司的治所,司署承担着边疆地区的行政管理职能。作为元明清三朝"土司制度"的实践载体,司署通过纳贡、征兵、赋税征收等方式,维系中央王朝对边疆的控制<br></font> 孟连总佛寺。下城佛寺的前身是孟连总佛寺,1953年毁于火灾,2007年开始重建,2011年竣工并更名为孟连总佛寺。融合了傣族和汉族建筑的特点,雕龙刻凤,金碧辉煌。<br> <font color="#ff8a00">总佛寺大殿在晨光中威严庄重</font> <font color="#ff8a00">南国风格的小城</font> 从孟连娜允古镇出发,前往景迈古茶林。景迈古茶林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走进茶林,只见茶树高大挺拔,枝叶茂盛,茶园内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茶林内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等,不同品种的茶树茶叶口感各异,各有千秋。 <font color="#ff8a00">景迈山古茶林景区入口</font> <font color="#ff8a00">茶林里的翁基古寨</font> 勐景来镇位于中缅边境,是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小镇。小镇内的建筑融合了傣族和缅甸的建筑风格,既有傣族的竹楼,又有缅甸的佛塔,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小镇的居民大多是傣族和缅甸人,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边境文化。 <font color="#ff8a00">勐景来镇小镇,建设得很有特色,可惜人气不足</font> 在勐景来镇,还能看到中缅边境的界碑和边防哨所。界碑庄严肃穆,象征着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边防哨所的战士们坚守岗位,保卫着祖国的边疆,他们的身影成为了边境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font color="#ff8a00">中缅边界229号界碑</font> 景真八角亭是傣族佛教建筑中的精品,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八角亭造型独特,亭身由八个角组成,每个角上都有一个小亭子,亭顶为八角形,上面覆盖着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亭内供奉着佛像,佛像庄严肃穆,栩栩如生。 <font color="#ff8a00">我们旅行中遇到的每个寺庙,都是建筑得金碧辉煌,毫不含乎,可以看出他们对待信仰的虔诚态度</font> 在彩云之南的最南端,有一片充满神秘与魅力的土地——西双版纳。这里是热带雨林的王国,是民族文化的宝库,是无数旅行者心中的梦想之地。怀揣着对这片土地的向往,我们踏上了一段难忘的旅程。 <font color="#ff8a00">西双版纳星光夜市,亚洲最大的星光夜市</font> 曼听公园是西双版纳最古老的公园,以前是傣王的御花园,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园内有保存完好的500多株古铁刀木林及植被,还有山丘和河道,以及民族特色浓郁的人文景观。藤本植物区、孔雀园等动植物区,观赏很强,也可以去参观泰式建筑以及在公园内观看特色演出,有许多民族的歌舞表演,期间还会与观众互动,还可以参加篝火晚会。我们参观的时候正好遇到园内民族风情的表演,傣族少男少女的精彩演出,令人得一饱眼福。 <font color="#ff8a00">曼听公园是个休闲的好地方,公园占地面积很广,水面开阔植被丰富,红花绿草,空气清新,沁人心脾</font> <font color="#ff8a00">总佛寺和曼听公园是连在一起的。我们从总佛寺进去,从曼听公园出来</font> 傣族园位于橄榄坝,由保存最完好的五个傣族自然村寨组成。这里有典型的干栏式建筑、传统的手工艺制作,还有傣族民间歌舞和小乘佛教文化。走进傣族园,就像置身于一个傣族文化的世界。在泼水广场,我们参加了泼水表演,傣族姑娘和小伙子身着节日盛装,手持水盆,向游客泼洒祝福,让人感受到傣族人民的热情与友好。此外,园内的曼春满古佛寺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寺中每天都能听到诵经声。 <font color="#ff8a00">园内组织各种活动,与游客互动</font> <font color="#ff8a00">泼水广场上,人声鼎沸,大家欢快参加活动,一个个就像落汤鸡,却难得的开心</font>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又称勐仑植物园,是中国面积最大、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植物园。这里保存着大片的热带雨林,有引自国内外近万种热带植物,分布在棕榈园、榕树园、龙血树园、苏铁园等35个专类园区。整个园区分为东区和西区两部分,东区的绿石林景区可以从高处俯瞰整个热带雨林的美景,西区的奇花异卉区展示着各种珍奇花卉和名贵树木,科普类的介绍较多。 <font color="#ff8a00">热带植物园,令人留恋忘返,奇植异草,令人目不暇接,非常值得一游</font> 星光夜市、告庄西双景是西双版纳的标志性景点,充满了傣族风情,适合拍照和购物。这里有大金塔、夜市、傣族风情街等。大金塔身高六十六点六米,寓意一江连六国,是景洪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星光夜市则是东南亚最大的夜市,能尝到各种美味的特色美食和小吃,还能买到独特且极具特色的手工艺品,让游客深入了解当地人的生活。<br> <font color="#ff8a00">西双版纳,总让人梦牵魂绕</font> 除了以上景点,西双版纳的当地风情也令人陶醉。傣族人民热情好客,他们的生活与佛教紧密相连,村村有佛寺,处处见佛塔。在傣族的传统节日如泼水节期间,人们会穿上节日盛装,相互泼水祝福,整个城市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此外,西双版纳还有其他少数民族如基诺族、哈尼族等,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习俗,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更多的色彩。<br> <font color="#ff8a00">星光下,是这里繁华的歌唱、吟诵的浪漫之夜</font> 在西双版纳的旅途中,我们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体验到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感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情和友好。这片神奇的乐土,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寻它的魅力。 编辑此文时,惊悉缅甸发生7.9级地震,谨向地震中遇难者致以深切的哀悼,祈祷灾区早日重建,恢复正常生活! 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