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乙巳年的春风,宛如灵动的使者,引领着我们一行五人踏上一场意义非凡的寻师之旅。在永福寺吴喜隆会长的带领下,我们沿着闽赣边界高速公路,行驶三个多小时,从闽西长汀奔赴闽西北的泰宁大金湖西岸的甘露别院。</p><p class="ql-block">这一路的风尘仆仆,恰似我们追逐心灵升华的前奏。因为慕名而来,一路上无比快乐,当踏入甘露别院的那一刻,仿若踏入了一片宁静的心灵港湾。在这里居住的三日,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竹楼庭院,无比亲切,充满着灵气,遇见的每一位师兄,都是那么和蔼可亲,让你如沐春风,轻松舒坦,以及这里生活居住的极简风格,都让你感受一种宁静祥和,快乐和自在,短短几天,犹如经历一场深度的心灵洗礼,因此,也拍摄了很多图片,记录人生旅途中一次有意义、<span style="font-size:18px;">让我们回味无穷、终身难忘</span>的旅行,或许,也有可能,从此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让生命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进,从此放下包袱,度一切苦厄,心胸开阔,包容万物,谦卑有道,宁静美妙。</p><p class="ql-block">本篇从数百张图片中反复精选出数十张,聚而成篇。吾临此佳景,虽心向此美,然深知自身水平有限,悟性低微,没有慧根,加之学习不足,难于用文字描绘这里的美妙音声,以及别院蕴含无比深厚的文化底蕴,何况门外之人,对禅的觉悟亦浅之,难以领略其中精湛深邃,妙趣无穷,难免肤浅,只觉一切尽在无言中。故创作此篇时,总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也,佛教博大精深,本篇充其量只能算是三天时间的个人感受,如此而已,作者亦感到欣然释怀,不妥之处,恳请会长、各位老师、师兄不吝赐教。</p><p class="ql-block"> ——缘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淡月悄临空谷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远山静谧鸟声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禅房独对三更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了悟尘嚣尽入秋。</span></p><p class="ql-block">——甘露别院被大金湖周边武夷山脉丹霞地貌的优美景色,层峦叠嶂的群山环抱于其中,面临一泓清澈湛蓝的湖水,与甘露岩寺遥遥相望,无比空旷寂静,这里远离尘嚣,静静的聆听梵音,慢慢的便可觉之那颗心的动念……</p> <p class="ql-block">一行五人,怀着无比崇敬和虔诚之心来到这里拜访甘露岩寺的主持悟易法师,聆听佛音,悟清净法,体会茶禅一味之佳境。</p><p class="ql-block">与师父们共同生活的每一刻,都似涓涓细流淌入心田。在禅意的氤氲氛围中,我们如同久旱逢甘霖的树苗,尽情地吸收着那能滋养灵魂的养分。平日里被尘世习俗所束缚的身心,在这三天里逐渐舒展。尘世中的那些繁文缛节、无端烦恼和顽固执念,如同冰雪遇见暖阳,一点一点地消融。曾经被这些包袱压得有些疲惫的灵魂,开始重新轻快地呼吸。</p> <p class="ql-block">吴会长与觉明师父一起交流,共同的信仰、意趣,无拘无束,自然聊得尽兴,恰如老朋友相遇。正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同道情何笃,相逢意趣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无需繁礼数,畅语本心怀。</span></p> <p class="ql-block">甘露别院大门边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三天时间,我们几乎走遍了整个别院,每一个人对这里的设计、风格以及幽静的场所赞不绝口。参观了别院的展览厅,茶室等等。</p><p class="ql-block">建立一个适合信众学习禅修的道场,甘露别院经过十年的思考、探索与建设、使用和实践给出了答案。"山水逢甘露,静心遇桃源",甘露别院为我们展现建设理念、方法和过程。我们详细地观看了甘露别院的展览馆,令人耳目一新,展览分为"起、承、转、合"四部分,以思考和探索别院的建设理念和展示别院的建设成果为开端,说明甘露别院的建设是如何践行禅意设计十二字箴言,把法的内涵、禅的智慧融入到别院的在在处处,从建筑景观到空间环境、从文化内涵到生活方式、从禅意素养到精神境界,展现甘露别院这片禅意净土的前世今生,经由神奇的点化,从荒山野岭华丽转身,成为一片心灵的桃花源。最后,在自然、古朴、祥和、空灵、寂静、自在的至美图景中,感受别院和合超然的精神境界。</p><p class="ql-block">展厅中的摄影作品是从近十年间、几万张纪实照片和摄影创作中选出。创作者中,既有禅意设计理念的实践者,也有静心慢生活的体验者和受益者,图片记录下的每一个瞬间,都饱含着对甘露别院精神境界的一种共鸣。除摄影作品外,观众可通过多媒体互动装置和大屏幕投影,以及在别院各处扫码进入的线上导览系统,从不同侧面,沉浸式地走近别院、了解别院、感受别院。</p><p class="ql-block">进入甘露别院,即是开始了一场正念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甘露别院,近年来,声名远播,名扬四海,缘于济群法师于此加持精修。正是:梵音袅袅化世人,禅意绵绵净俗心。</p><p class="ql-block">济群法师1984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随后至福建佛学院、闽南佛学院等地参学任教。多年来,教书育人,学修并重,为沩仰宗第十代传人。现任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闽南佛学院等多所佛学院研究生导师,并受聘为中国社科院特约研究员、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厦门大学宗教研究所高级顾问、客座教授。长期从事唯识、戒律的研究及讲授。 教学之余积极致力于佛法弘扬,时常应邀在高等院校及信众团体演讲,足迹遍布国内外。此外,出版并发表各类著述、论文两百余万字,包括“人生佛教、修学引导、以戒为师、佛学研究”四大系列三十余种, 继承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提出佛法是人生智慧的理念,希望人们摆脱对佛法的误解,使佛法走入生活。</p> <p class="ql-block">位于大金湖西岸的甘露别院宛如武夷山脉西行中闪烁的一颗璀璨明珠。</p> <p class="ql-block">清心听禅院钟声,禅意品青山绿水。</p><p class="ql-block">一个人的身体如果从内来调养,就心无罣碍,心平气和,万事皆通。我们有时候心里一难过、一担忧、一愤怒,就打乱了自己身体的阴阳,内脏会出现很多内毒来破坏我们的气血,想要身体坚固,就要拥有一颗慈悲之心。你的慈悲之心有多大,身体的堡垒就有多坚固;你的慈悲之情有多大,人生就会有多幸福。三天的别院生活,清净、简单,身心已获得了新生。</p><p class="ql-block">平日里,慢饮一杯清茶,在茶香袅袅婷婷间,听暮鼓晨钟,书几页素笺,写几行文字,阅数卷经文,悟一段人生,觉知每一个念头变化,让起心动念不在浮躁,没有分别、妄想和执着,云淡风轻,和于大道,回到当下。将整个身心融入尽虚空,遍法界,去感受茶禅一味之境也。</p><p class="ql-block">禅院钟鸣心愈宁,</p><p class="ql-block">茶烟缭绕伴书屏。</p><p class="ql-block">青山入目诗文就,</p><p class="ql-block">静品方知妙韵馨。</p> <p class="ql-block">山水逢甘露,静心遇桃源。济群法师偈语诠释了甘露别院的真意。</p><p class="ql-block">在这里,禅不再是抽象而遥远的概念,而是化作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真实体验。每一个晨钟暮鼓,每一次静坐参禅,每一回与师父们的问答请教,都在悄无声息地开启我们内心深处的觉悟之门。我们开始向往那种禅意所代表的宁静、智慧与豁达,仿佛看到了一条通向心灵自在和超脱的光明大道。这趟行程,是生命中的一抹亮色,是灵魂深处的一次新生,让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与对禅意无限的憧憬,回归到尘世之中,以一种全新的心境去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p> <p class="ql-block">下午,太阳斜射过来,炫光在古老的佛塔尖顶溢出,发出金色光芒,宛如一盏心灯,无比光明又柔和温暖。抚慰着每一颗孤单寂寞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在甘露别院的大坪偶遇二位师父,交谈后,欣然随喜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清晨,甘露别院一片万籁俱寂,大家悄无声息的起来参加由济群法师主持的早课,在这黎明破晓的前夕,一轮明月依然高悬于九霄之上,它那清冷的光辉仿佛穿越了无尽的时空,洒在古老而神秘的古佛塔上。</p><p class="ql-block">那银辉像是从宇宙深处涌出的神秘力量,轻柔地抚摸着佛塔的每一处细节。佛塔像是隐藏着无数秘密的古老宝藏,在月光的照耀下,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空灵气息。仿佛在这银辉的笼罩下,时间都静止了,整个世界只剩下这片静谧与神秘。那佛塔的轮廓在月光中若隐若现,如梦如幻,让人不禁沉浸在这一片神秘的氛围之中,仿佛探寻到了未知世界的入口。</p> <p class="ql-block">题诗一首《赞甘露别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甘露凝香禅韵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别院幽栖素锦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茶烟常伴佛音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山水禅林静悟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叶扁舟清波去,人生忧愁至此无。</span></p><p class="ql-block">生命之舟,于浩渺沧海间航行。若缺正心正念,又无灯塔指引,便如无舵之舟,在波谲云诡中迷失自我,漂泊不定。</p><p class="ql-block">曲折航路,充满未知。若不点亮心海明灯,生命之舟便难抵宁静彼岸。</p><p class="ql-block">一旦误入歧途,追悔莫及。因此,善知识犹如沧海明灯,能引我们避开险滩,驶向希望彼岸。</p> <p class="ql-block">在甘露别院小恬,仿若隔世。寺院宁静祥和,简朴生活如涓涓细流。所有的遇见,都简单而快乐,师兄们谦卑有礼,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说好话、做好人、行好事,茶禅一味间,心中浮躁渐渐褪去。这两日像是一场漫长又短暂的修行,恍然如梦方醒,才知简单纯净之处,藏着生活真谛与心灵的归宿,此中感悟将长驻心间。</p> <p class="ql-block">禅,简单的说就是虑念,消除杂念,升起正念,就是让我们洗涤红尘烦扰,轻轻松松,快快乐乐走向明天。</p> <p class="ql-block">来到这里,一颗杂乱的心顿时清净了许多,人生的诸般烦恼,都成为过眼云烟,心中充满无限的喜悦,大家纷纷在此拍照留念,背景是大金湖的山山水水,风光旖旎。</p><p class="ql-block">从来不拍照的我,也被师兄们拉过去拍了一张。</p> <p class="ql-block">别院的景观没有什么固定的风格,如果说有,那就是禅意的风格。每种植物的选择、每一棵树的位置,每块石头的摆放,都是法师带着设计施工团队一次次在工地实地考察中决定的。这个过程,就像一次实验,每提出一个设想,用效果图呈现,再结合实地情况来反复试验,调整,直到达到理想效果。几年来,别院不知被法师和设计师们丈量了多少圈,也不知出了几千张效果图,改过几百次方案,才呈现出今天的效果一一虽是人工,宛如天成。</p> <p class="ql-block">修行,是一场对自我灵魂的深度雕琢之旅,其过程,都是一次次对灵魂深处的严峻拷问和深度问责,以及不断清除污垢的过程,也是走向新生,开启智慧之门的“捷径”,是消除杂念的不二法门,会很痛苦但过后因为纯净而透亮,因为甩掉了沉重的包袱而轻盈自在!因为内心空旷而能包容万物,去除苦因,才能得到真正愉悦而自在,打个比方,把我们的心比喻为一栋房子,如果里面太脏太乱太挤,肯定不会舒服,清理干净了,才能感到舒适。故,唯如是,我们才能朝过夕改,止于至善。其目的在于让我们的行为举止不断趋向更高尚的境界,</p><p class="ql-block">在这世间,每一个人与佛的缘分各有深浅,走向佛门的路径也是千差万别。就拿我们会长来说,他的一生恰似一部波澜壮阔的传奇画卷。年轻的时候,他历经生活的重重艰辛,恰似在茫茫黑夜中摸索前行,饱尝世间冷暖,却从未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那些艰难困苦,如同磨刀石一般,磨炼出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p><p class="ql-block">中年时期,会长犹如一位无畏的开拓者,凭借着多年积累的智慧和经验,毅然踏上创业之路。他不畏劳苦,披荆斩棘,开拓进取。每一个决策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每一次前行都是对未知的勇敢探索。他的拼搏精神如同璀璨星辰,在商海的浩瀚星空中熠熠生辉,不仅为自己赢得了事业上的成功,更为周围的人树立了积极向上、勇于奋斗的楷模。</p><p class="ql-block">岁月流转,步入晚年的会长,恰似一艘历经风雨后驶入宁静港湾的船只,终于可以安享生活带来的那份恬淡与安逸。然而,他的心怀并未局限于个人的安乐。发挥余热,为家乡做点事,也在寻找着心灵的慰藉与宁静之所。于是,会长心怀大善,发下宏愿,想要为这一方饱含深情的百姓寻觅一处净土。最后选定“神潭厦”灵验之地,建立永福寺,这一善举如同在尘世中播撒了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它承载着会长对众生的慈悲与关爱,也将成为众多心灵栖息的港湾。这一伟大的创举,实在是令人敬佩。</p><p class="ql-block">半年多来,为永福寺寻找大师父,可谓呕心沥血,煞费苦心,四处奔波,访师拜友,每一天,接待人数和电话忙个不停。</p><p class="ql-block">故本篇作者,心怀敬意,无人授意,撰写此篇,传承美德。</p> <p class="ql-block">每次从展览大厅路过,都会感受这里极简的布局风格,仿佛在给予一种启示……</p><p class="ql-block">人生之简单,是生命长卷中的几笔线条,有着疏疏朗朗的淡泊;是生命意境中的一轮薄月,有着清清凉凉的宁静。人生之复杂,是泼洒在生命宣纸上的墨迹,渲染着城府与世故;是拉响在生命深处的咿咿呀呀的胡琴,挥不去嘈杂与迷惘。</p><p class="ql-block">天地有大美,于简单处得;人生有大疲惫,在复杂处藏。生活中常有大情趣,一定是日子过得很简单;生命常得大愉悦,一定是心灵纯净到不复杂。</p><p class="ql-block">人,一简单就快乐,但快乐的人寥寥无几;一复杂就痛苦,可痛苦的人却熙熙攘攘,这反映出的现实问题是更多的人要活出简单来不容易,要活出复杂来却很简单。</p> <p class="ql-block">展厅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甘露别院的居住,也是别具一格,清净淡雅,禅意盎然。</p><p class="ql-block">甘露别院是一个全新的道场,也是一个古老的道场。别院中,点缀了很多古老的经幢和莲花座。它们穿越岁月的洗礼,为现代的禅意道场增添了历史沉淀的分量,注入文化与艺术的内涵。其内蕴的象征含义,也成为千百年来人们信心与愿力的承载。</p> <p class="ql-block">航拍甘露别院,每一张图片,都是一幅精彩绝伦的山水画。绿树成荫,房子掩映于山水之间,若隐若现。</p> <p class="ql-block">淡月微云皆是梦,空山流水独成愁。</p><p class="ql-block">人生是一次在繁华中孤独的前行,古人曾经发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叹!因为没有人会真正在乎你是否过得快乐。</p><p class="ql-block">在这里,让我深深感受到过去的碌碌无为,虚度光阴,仿佛是,生命的一叶扁舟,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漂泊,沉浮,没有方向、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放任自流,随心所欲。随时都会被淹没。</p><p class="ql-block">感觉到,要让生命的航船,顺利远航,到达宁静祥和的港湾,不仅需要明亮的灯塔,更需要善知识的引导,指点迷津。</p> <p class="ql-block">《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在甘露别院,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简单而有序,静谧中祥和。享受着自然和安宁。</p><p class="ql-block">这种简单之美,难以言喻。</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来别院学习的师兄们,排列整齐,在师父的引领下,在别院大坪一起打“八段锦”。</p> <p class="ql-block">甘露别院,地处大金湖西岸,风光旖旎,空气清新,古朴典雅。令人心驰神往:</p><p class="ql-block">山山水水无不悟入圆通,</p><p class="ql-block">色色声声悉皆证于妙觉。</p> <p class="ql-block">甘露码头</p> <p class="ql-block">码头全景</p><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五人来到甘露码头,大约是早上九点,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一束强光从水平如镜的湖中反射出来,刚刚好朝向甘露岩寺的方位,甘露岩号游艇朝着这束光的方向行进。</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们五人应悟易法师之约,乘坐甘露号游艇,前往甘露岩寺。</p> <p class="ql-block">同船的游客,兴致勃勃地跟师父一起留影。</p> <p class="ql-block">甘露寺</p><p class="ql-block">南方悬空寺又名甘露寺,建于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是中国南方现存少有的宋代古寺精品。世後北宋状元叶祖洽的亲生母亲曾前来求子,叶状元为还母愿,遂请名匠重修寺庙。甘露寺全木结构:一巨柱撑托寺体呈“ T “宇构架,层楼叠阁,样式奇特。1180年日本重建奈良东大殿曾渡海驻闽,取样甘露寺 T 头拱,誉为「大佛样』。千年古刹香火旺盛,祈福灵验,泽被古今。</p><p class="ql-block">十方众生,为之神往。每一天,都会有不少来自海内外游客、信众前来参禅悟道,旅游观光。</p> <p class="ql-block">一架满载游客的游轮🛳在甘露码头停泊,在当地导游李琳琳的带领下,开启了全新的旅程。与我们一行五人相向而行,合二为一,汇聚成为浩浩荡荡的旅游团队。我一边拍照,一边听导游讲解,因此对甘露岩寺的前世今生算是有了一点点的轮廓。</p> <p class="ql-block">墙面上的巨幅雕刻,生动的记录着甘露岩寺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别有洞天,宛如梦里。</p> <p class="ql-block">一根木柱,撑起一座寺院,大家都在木柱下拍照留念。</p><p class="ql-block">这跟木柱子,让我想起了西游记中的定海神针—金箍棒。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p><p class="ql-block">这跟神柱,可以喻为“架海紫金梁,擎天白玉柱!”当之无愧呀!</p> <p class="ql-block">甘露寺,始建于北宋时期。它嵌于赤石深壁之中,为“一柱插地,不假片瓦”的独特建筑,体现了古人高超技艺。甘露寺承载着丰富的佛教文化内涵,在历史长河中,几经兴废,它是泰宁历史文化的瑰宝,见证了当地岁月的变迁与发展,也吸引海内外游客前来探寻古寺的幽秘与深邃文化。</p> <p class="ql-block">甘露岩寺主持悟易法师向永福寺吴会长介绍甘露岩寺的建筑风格,以及寺院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在甘露岩寺,悟易法师为我们沏茶,带着我们一起进入茶禅一味之妙境。</p><p class="ql-block">“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这句诗出自宋代高僧释宗杲(号大慧禅师)的《送超僧鉴》:</p><p class="ql-block">千峰顶上无拘束,万象丛中得自由。</p><p class="ql-block">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鸥。</p><p class="ql-block">几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路秋。</p><p class="ql-block">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p><p class="ql-block">这首诗以茶为喻,表达了诗人对禅理的深刻领悟,认为与其空口说白话、念诵佛经,不如在实际生活中体悟禅意,享受平凡而真实的生命。<span style="font-size:18px;">全诗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追求心灵自由的心境,以及不与人争、归隐自然的愿望。</span></p><p class="ql-block">师父还告诉我们,烦恼来自于众生的贪嗔痴慢疑,以及久远劫以来的业力所致,只有放下了,才能轻松快乐,禅修的目的则是通过修行,让修行者洞察自我、超越自我,最终实现解脱和觉悟。</p><p class="ql-block">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经常检视自己的内心世界,有没有偏离大道,及时止损,回到当下。</p><p class="ql-block">“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及时修行,勇猛精进。</p> <p class="ql-block">遇见泰宁当地导游李琳琳</p> <p class="ql-block">在甘露岩寺僧居,名曰:“远尘”的柴门为我们开启,让我想起唐代诗人杜甫:“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诗句,以此情此景,真切而温暖。<span style="font-size:18px;">悟易法师还亲自沏茶相迎,彼时,仿若时光都慢了下来。</span>手中一杯清茶,茶香袅袅间,悟易法师的话语如醍醐灌顶,让我内心诸多烦扰烟消云散,恍然有幡然醒悟之感。谈吐之间,仿若与久别老友重逢,彼此心照不宣,无话不谈。感恩这份奇妙的机缘,让我在尘世纷扰中寻得这片宁静港湾,心中的感激难以言表。</p> <p class="ql-block">进入甘露岩寺的斋堂,门口悬挂一块木匾牌,名曰:远尘,下面的石径旁边的一块空地上,除了石桌凳外,塑了一副寒山和拾得的雕像,栩栩如生,寒山和拾得是中国唐代富有传奇色彩的两位诗僧,他们之间的对话充满了深刻的禅理。</p><p class="ql-block">有一天,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置乎?”</p><p class="ql-block">拾得答:“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p><p class="ql-block">这一回答体现了佛教的忍辱思想。在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遭遇各种不如意和他人的恶意对待。如果以嗔怒之心去回应,只会让矛盾激化,内心也难以平静。而通过忍耐、包容,不被这些负面行为所左右,是一种很高的修行境界。“再待几年你且看他”蕴含着对因果的深刻理解。那些伤害他人的人,其行为背后必然有因果循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自己的恶行可能会带来相应的果报,而自己如果能在过程中坚守正道,最终会看到事情的发展和结果,不必急于以恶制恶。从禅修的角度看,这是一种磨炼心性的方式。当面对外界的种种侵害时,不做出冲动的反应,而是以一种平和、超脱的态度对待,这有助于修行者提升自己的定力和智慧。</p><p class="ql-block">超越嗔恨:嗔恨只会带来更多的烦恼和痛苦,而以宽容和慈悲对待他人的恶行,是一种解脱自我的途径。同时,也体现了佛教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即使面对伤害,也能心怀慈悲。</p><p class="ql-block">寒山曰:“还有甚诀可以躲得?”</p><p class="ql-block">拾得答:“我曾看过弥勒菩萨偈,你且听我念偈曰:‘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p> <p class="ql-block">茶禅一味,就是在一杯清茶中悟道修行,专注泡茶的每一个环节,让心清净下来,不在于茶之色香味,没有好坏之分和评判,而是自我观心,让心不散不乱,不偏不倚,回到当下。</p><p class="ql-block">禅宗修行者将茶作为修行的一种方式,通过沏茶、品茗等过程,在实践中体悟禅意。饮茶不仅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还能帮助修行者进入自悟的超越境界</p><p class="ql-block">茶禅一味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学,不仅适用于修行者,也适用于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沏茶、品茗,体会内心的平静和宁静,达到一种精神的平衡和内在的和谐。</p> <p class="ql-block">甘露岩寺主持悟易法师,送我们下山,送了一程又一程,最后在歇心亭依依惜别。彼时,一种无明的惆帐涌上心头,大家都与师父约定下一次见面的时间。返回时,大家又不约而同,一路目送着师父,沿着盘旋山麓,走进密林深处直到看不见了……</p><p class="ql-block">幸好,摄像头一清脆悦耳的“咔嚓“声,定格了这难忘的时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歇心亭下作别,怅惘填满心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金湖轻泛涟漪,难载满怀相思。</span></p> <p class="ql-block">甘露别院之旅,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短短三日,甘露别院宛如世外桃源。踏入此地,自然的宁静为我们洗涤红尘烦扰,让我们整个身心充满无限快乐。在甘露岩下,师父仿佛能洞察我们心中的每一个念头,师父的教诲如涓涓细流润泽心田,每一句都充满智慧和哲理,直指人心,让人收获满满。这三天,仿若岁月长河中的璀璨珍珠,虽短却因充实的体验而显得漫长。身心沉浸其中,愉悦之感蔓延,快乐在心底满溢。如今即将离去,心中满是不舍,那宁静的氛围、深刻的教诲,都已化作难忘的记忆,深植心中。</p> <p class="ql-block">甘露岩寺前面的湖水清澈湛蓝</p> <p class="ql-block">求法的道路,恰似布满荆棘的征途,曲折回环,其间千辛万苦如影随形。每一次的困惑如重重迷雾,每一回的挫折似陡峭沟壑。然而,只要满怀信心,就无惧风雨。信如磐石之基,支撑信念永不崩塌;愿若炽热火焰,点燃无尽动力;行似稳健步伐,踏破艰难险阻。在这条路上,无论风雨几何,坚定地秉持初心,定能披荆斩棘,一步步向着光明前行,收获成长与进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