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饶良大槐树与古镇传奇</b></p><p class="ql-block"><b> 李四占</b></p><p class="ql-block"><b>在岁月的长河中,饶良古镇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数不清的故事与传奇。而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便是那棵古老的大槐树。</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相传,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末年,天下大乱,王莽篡位,汉室后裔刘秀奋起反抗,欲恢复汉室江山。然而,王莽穷追不舍,刘秀一路逃亡,疲惫不堪。当他逃至饶良村东菜园时,正值烈日炎炎。就在他几乎绝望之时,一棵巨大的槐树出现在眼前。这棵槐树九蓬叠翠,枝叶繁茂,宛如一把巨大的绿伞,将炽热的阳光挡在外面。</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刘秀赶忙躲进树荫之下,顿时感到清凉舒爽。他靠着树干,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在睡梦中,他仿佛看到了大汉江山再度复兴的盛景。一觉醒来,刘秀精神大振,他环顾四周,不禁感叹:“此乃绕凉宝地也!”从此,“绕凉”之名便流传开来,后来逐渐演变成了“饶良”。</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这棵大槐树,自此成为了饶良的传奇象征。它深深扎根在饶良村东的大地上,汲取着一方水土的灵气,长得愈发粗壮、繁茂。大槐树历经风雨,见证了无数岁月变迁,村民们对它敬畏有加,将其视为神树。他们在树下铺设青砖,摆上香炉,香烟袅袅,寄托着对大槐树的敬仰与祈愿。</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时光流转,饶良古镇也在历史的舞台上不断变幻着模样。北魏延昌四年(515年),这里设立了阳平郡 。泰豫元年(472年),比阳更名为阳平县。隋朝开皇七年(587年),又改阳平县为饶良县,作为县治 ,管辖范围东至东长岗镇,西至西长岗镇,南至朱岗,北至北山。大业二年(606年),再度改为比阳县治。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镇,后又复称饶良 ,此后愈发繁荣昌盛。</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到了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饶良属泌阳县,后置饶良前保。在明永乐、成化、嘉靖年间,都有关于饶良保编户、人口、村庄、疆域的记载。清朝时,仍沿袭明制,为饶良前保 。清雍正时,饶良保下辖127村。清道光七年(1827年),饶良保已有216村,2572户,20176人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民国时期,饶良区在二十三年(1934年)有8088户,43297人 。二十六年(1937年),又变为饶良保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后,饶良属泌阳县饶良区 。1965年,它划归社旗县管辖 。1966年,复置饶良公社 。1983年12月,改为饶良乡 。1985年12月,正式置饶良镇 。2005年,丁庄乡整体并入饶良镇 ,古镇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截止2025年饶良镇有118个自然村庄,18个行政村,108·51平方公里面积,11.5万亩耕田,人口约11万之多。人民安居乐业和谐发展,历史至今除了水患扰侵几乎无重大自然灾害,土地肥沃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成为近代全国重点镇之一。</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饶良那棵古老的大槐树,虽历经沧桑,岁月更迭,在1958年被砍伐。但是大槐树的根脉未断。灵气仍在,它的嫡系子代槐树也被村民们悉心保护着,继续在饶良的土地上静静伫立。大槐树就像一位沉默的老者,见证着饶良从古代的风云变幻,到近现代的时代发展,它的故事,也在饶良人的口中代代相传,永不落幕。</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