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威尼斯商人》 是英国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是一部具有讽刺性的喜剧。大约作于1596~1597年。</p><p class="ql-block">该剧的剧情是通过三条线索展开的:一条是鲍西亚选亲;一条是杰西卡与罗兰佐恋爱和私奔;还有一条是“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p><p class="ql-block">剧本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这部剧作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这一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部分节选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第13课)和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p> <p class="ql-block">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是个宽厚为怀的富商,与另外一位犹太人夏洛克的高利贷政策恰恰相反。安东尼奥的一位好朋友巴萨尼奥因要向贝尔蒙特的一位继承了万贯家财的美丽女郎鲍西娅求婚,而向他告贷三千块金币,而安东尼奥身边已无余钱,只有向夏洛克以他那尚未回港的商船为抵押品,借三千块金币。夏洛克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不要利息,影响高利贷行业,又侮辱过自己,所以仇恨安东尼奥,乘签订借款契约之机设下圈套,伺机报复。</p><p class="ql-block">夏洛克对安东尼奥往日与自己作对耿耿于怀,于是利用此一机会要求他身上的一磅肉代替商船。在一番口舌之后,安东尼奥答应了,与他定了合约。巴萨尼奥欢天喜地到贝尔蒙特去求亲了,在贝尔蒙特,他的朋友葛莱西安诺喜欢上了鲍西娅的侍女尼莉莎,两对新人在一个意外事件来临时,匆匆同时结了婚。原来,安东尼奥写了一封信来,信中说明了他的商船行踪不明,他立刻就要遭到夏洛克索取一磅肉的噩运,因这一磅肉可能会导致他的性命不保,所以,他希望见到巴萨尼奥的最后一面……听到这个消息,巴萨尼奥与葛莱西安诺赶紧奔回威尼斯,鲍西娅与尼莉莎也偷偷地化装成律师及书记,跟着去救安东尼奥。</p> <p class="ql-block">在法庭上,鲍西娅聪明地答应夏洛克可以剥取安东尼奥的任何一磅肉,只是,如果流下一滴血的话(合约上只写了一磅肉,却没有答应给夏洛克任何一滴血),就用他的性命及财产来补赎。因此,安东尼奥获救,并且,庭上宣布以谋害威尼斯市民的罪名,没收其财产的二分之一,另外二分之一则给安东尼奥,而后者却把这笔意外的财产让给了夏洛克的女婿、自己的朋友——罗伦佐。夏洛克见阴谋失败,也只好答应了,并遵依判决,改信基督教。就这样,鲍西娅巧妙地挽救了安东尼奥的生命。同时,鲍西娅及尼丽莎戏弄了他们的丈夫。她们要求用戒指作为替安东尼奥辩护的报酬,然后回到了家中。等她们的丈夫回来时,她们责备他们忽视了结婚戒指的意义,并咬定了一定是他们把它们送给了别的女人。一连发窘的解释后,终于真相大白。每个人都有一个满意的结局,除了那个想害人反害己的夏洛克。</p> <p class="ql-block">创作背景:</p><p class="ql-block">从16世纪初期开始,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专制王朝执行了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得到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王室和资产阶级之间,形成了暂时的联盟。到了16世纪后期,在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统治下,英国出现了经济繁荣和政治安定的局面。</p><p class="ql-block">但是,从16世纪90年代的后几年开始,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逐渐尖锐化起来:在农村,“圈地运动”在加速进行;在城市,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大量出现,导致手工业者和贫民的状况不断恶化;1594—1598年间,又连续发生涝灾和严寒,农业欠收,物价飞涨,农民和城市贫民纷纷起来反抗。这一时期,资产阶级的力量也更加强大,它同王室的暂时联盟瓦解。莎士比亚开始感到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和英国现实间的矛盾,因此1596年以后写的几部喜剧里,虽然调子还是愉快乐观的,但社会讽刺因素已有所增长。这时完成的《威尼斯商人》就是莎士比亚早期喜剧中最富有社会讽刺色彩的一部。剧情改编自意大利短篇小说《傻瓜》。</p> <p class="ql-block">人物介绍(主要人物)夏洛克:</p><p class="ql-block">他是高利贷资本的代表,是一毛不拔的守财奴,是客居意大利威尼斯的犹太富翁。但爱财如命的夏洛克在这场戏的开头却一反常态,不要比借款多几倍的还款,而要一块无用的人肉,可见其心胸狭窄,复仇心极重,一遇机会便要疯狂报复对他不利的人,非要置对手于死地不可,可见其冷酷无情。夏洛克对别人的谩骂反唇相讥,冷静和自信的态度活灵活现。败诉以后他又想要三倍的还款,贪吝的本性又复原了,守财奴的本相暴露无遗。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恶魔。 同时,他也是一个在基督教社会里受欺侮的犹太人。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报复有合理而又复杂的动机。人们对夏洛克,既鄙夷他的贪婪,憎恨他的残酷,又多少同情他所受的种族压迫和屈辱。在很多人的眼里夏洛克是一个老于世故,贪得无厌、一毛不拔、吸血鬼的形象,又是一个守财奴“让一个靠不住的奴才看守着门户,有点放心不下”,夏洛克不能说不是这部喜剧中的悲剧人物,仆人饿跑了投奔了自己嫉恨的人,而女儿更是抱着自己的财产和情人私奔了,最后甚至是输掉了自己的剩余的一部分财产,他真的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更是一个报复心极强的人,为了报复安东尼奥的辱骂之仇可以不收利息让他一步一步地钻入圈套里,为了就是要得到他的一块肉,可是他得到肉又能怎样?他却说“拿来钓鱼也好”。其实安东尼奥也是挡住他财路的一个拦路虎,为了自己的财路必须要把这个拦路虎除掉。</p> <p class="ql-block">鲍西娅:</p><p class="ql-block">这是作者极力歌颂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她是一个富豪贵族的孤女。她是个博学细心,有修养的新时代的女性,她的谈吐文雅,又机智勇敢,随机应变,她为了援助丈夫的朋友,女扮男装,作为出庭的法律顾问,判决夏洛克的案件,有胆有识,既维护了法律的尊严,执法如山,又置恶人于死地,大快人心。可以说,鲍西娅是一个新时代女性形象,是崇尚正义,活泼、开朗、落落大方、幽默并且充满智慧,行事果断的人,她在选偶的时候为了自己心爱的人,不惜做手脚,而当她面对咄咄逼人的夏洛克的时候,是从容不迫,一步步让对手落入自己的圈套中。在许多人看来是一件奇案一筹莫展时,却让这位妙龄少女快刀斩乱麻地解决了,在她的身上闪耀着女性觉醒时代的曙光。</p> <p class="ql-block">安东尼奥:</p><p class="ql-block">他是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商人,作者对他是有所美化的。作者写他珍重友情,为了朋友而向高利贷者借钱并为此死而无怨;他宽宏大量,面对夏洛克的无耻阴谋,竟逆来顺受;面对死的威胁,他具有古罗马英雄那样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气概。总之,他身上有正派,重情,温文尔雅等人文主义者为之讴歌的品质。但面对尖锐的斗争形式不懂得斗争,有软弱、妥协的一面。</p> <p class="ql-block">葛莱西安诺:</p><p class="ql-block">他嫉恶如仇,易于激动,嬉笑怒骂,敢于斗争,和安东尼奥形成鲜明对比。</p><p class="ql-block">巴萨尼奥:</p><p class="ql-block">见义勇为,重情重义,但不懂得斗争策略,表现得较软弱。</p><p class="ql-block">公 爵:</p><p class="ql-block">为人稳重慈祥。</p><p class="ql-block">人物关系:</p><p class="ql-block">安东尼奥与巴萨尼奥是好朋友。</p><p class="ql-block">鲍西娅是巴萨尼奥的未婚妻。</p><p class="ql-block">尼莉莎是鲍西娅的女仆。</p><p class="ql-block">尼莉莎是葛莱西安偌的妻子。</p><p class="ql-block">安东尼奥与夏洛克之间是欠债人与债主的关系。</p><p class="ql-block">鲍西娅与尼莉莎是主仆关系。</p><p class="ql-block">杰西卡是夏洛克的女儿。</p><p class="ql-block">杰西卡是罗伦佐的妻子。</p> <p class="ql-block">作品鉴赏(作品思想):</p><p class="ql-block">在《威尼斯商人》中,安东尼奥与夏洛克的对抗战是商业资本与高利贷资本的对抗,也是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道德原则和高利贷者极端利己主义信条的对抗。正如剧中的另一条情节线——鲍西娅的求婚者在金、银、铅匣中的选择实际上是价值观念的选择那样,安东尼奥与夏洛克的对抗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道德冲突,即展示的是对善与恶的不同理解,阐释的是如何做人,如何待人。安东尼奥被他的朋友视为“最亲密的朋友,一个心肠最仁慈的人,热心为善,多情尚义,在他身上存留着比任何意大利人更多的古代罗马的侠义精神”,而夏洛克则被人称为“心如铁石”,“不懂得怜悯,没有一点慈悲心的不近人情的恶汉”,“一心一意只想残害他的同类”。在剧中,这两种人生观和道德观迥然不同的威尼斯商人因为“借贷”而产生矛盾,进行了惊心动魄的较量。</p><p class="ql-block">安东尼奥有那么多商船经商,肯定是以获利为目的,但为何“跟人家互通有无,从来不讲利息”,“借钱给人不取利钱”呢?这显然不是一种经商策略,而是他的处世哲学。他的经商与处世是分离的。这不同于夏洛克,夏洛克在经商和处世中处处都表现出很强的精明算计和获利欲望。夏洛克不仅在“交易”中放利,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克扣他的仆人,甚至冷酷自私地对待自己的女儿。</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层面上,安东尼奥与夏洛克的对抗一直深入到对峙双方的灵魂,折射出双方的心灵世界。莎士比亚对安东尼奥与夏洛克的一褒一贬,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就像剧作家在他的《哈姆雷特》中让那位丹麦王子喊出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那样,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尽力让安东尼奥因为对另他人的仁爱而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大写的“人”,因而赢得了威尼斯城人们的普遍尊重和一位来自贝尔蒙特的女性的有力帮助。这里所渲染的,是安东尼奥人格的高尚,人格的能力,也是莎士比亚对人的肯定与对人的高尚品质的颂扬。在这个意义上,安东尼奥的胜利是“人”的胜利,是人文主义的胜利。夏洛克的败诉,是“非人”的失败,是“反人文主义者”的失败。于是,莎士比亚在安东尼奥—夏洛克对抗中不仅凝聚了生动的戏剧性和浓浓的喜剧色彩,而且成功地高扬起人文主义的旗帜。</p><p class="ql-block">莎士比亚的伟大,在于他在当时一个对犹太民族充满敌视与偏见的社会环境中,并没有把夏洛克写成寓言式的纯粹邪恶的化身,而是在谴责夏洛克的“复仇”的同时,也描写了夏洛克所遭受的歧视,揭示出夏洛克在“恶”的背后的“怨”和“恨”,用现实主义的大手笔间接地揭示出造成人物冲突的宗教根源,使这出喜剧暗含了深刻的悲剧性。</p> <p class="ql-block">艺术风格(结构):</p><p class="ql-block">《威尼斯商人》在艺术上具有“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恩格斯语)。其表现在作品中,就是具有三条平行、交错发展的故事情节线索,构成了作品生动、丰富的艺术情节。首先是围绕安东尼奥和夏洛克有关签立契约、照约割肉的故事情节而展开的第一条线索;其次是围绕破落的贵族青年巴萨尼奥与聪明美丽的富家小姐鲍西娅“选匣择婿”的故事情节而展开的第二条线索;最后是围绕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同基督徒罗兰私奔的爱情故事情节而展开的第三条线索。这三条故事情节线索都围绕着威尼斯和贝尔蒙特两个不同的背景展开,在剧中时而平行、时而交错地向前发展,把三个独立发展的故事情节索密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该剧本情节的丰富性和生动性。</p> <p class="ql-block">语言:</p><p class="ql-block">《威尼斯商人》中普遍出现了语言预设。例如第一幕第三场对白,前面对白主要围绕安东尼奥对夏洛克的鄙视和挖苦。从对白中可得知,在安东尼奥为代表的威尼斯人眼中,犹太人夏洛克就是异教徒。在一个把基督教作为主教的群体中,夏洛克由于其卑微的背景,加之放高利贷的经营方式,遭到了周围基督教徒的蔑视。可见,夏洛克的积怨之深。在这段对白中,夏洛克客气地表示“您现在需要多少钱,我愿意如数供给您”展示出一副好心做善事的嘴脸,表面来看是迎合安东尼奥并提出“不要您一个子儿的利息”,从而顺应安东尼奥的意图。但实际上,夏洛克通过这样的言语旨在隐含借钱还债的话语焦点。他用“不妨开个玩笑”,博得安东尼奥的一时的欣喜,取得信任,并同意割肉赔款。夏洛克此番“玩笑”的真正目的在于对安东尼奥之前加在他身上的由来已久的羞辱进行报复,而真正的话语焦点并非仅仅是如期还款,而是按约割肉,企图向安东尼奥索命。尽管对白中隐藏了这一话语焦点,但夏洛克的虚伪嘴脸暴露无遗。</p> <p class="ql-block">这段对白中,夏洛克通过隐含对方话语中的语句焦点“还钱”,使得话语意义发生转移,突出另外一个语用预设“按约办事”,进而达到他割肉报复的目的。“很好,就这么办吧,我愿意签订这样一张约”,读者也可以发现此时的安东尼奥已陷入夏洛克的“圈套”。莎士比亚巧妙地运用这一段对白设下伏笔,达到了特定的语用效果,展现剧中人物夏洛克的狡诈的一面,步步推进戏剧情节的发展。第四幕是全剧的最后一幕但却是高潮迭起,冲突不断。也在评论家们关于《威尼斯商人》的研究中倍受青睐。这场是在法庭上发生的一段鲍西娅和夏洛克之间的对话。就在安东尼奥准备无奈地接受法庭“宣判”的时候,出乎读者意料,鲍西娅的反应是:“好,那么就是这样;你必须推备让他的刀子刺进你的胸膛。”从这一句看出,剧本似乎预设了“律师”已基本判定那一磅肉归夏洛克所有。接收到这一暗示的夏洛克随即喜出望外并大发感慨:“尊严的法官,好一位优秀的青年”。随即,鲍西娅的答复是“借约上所订定的惩罚,对于法律条文的涵义并无抵触”时,欣喜若狂的夏洛克不禁又发出一句感慨:“啊,贤明正直的法官啊,想不到你看上去这样年轻,见识却这么老练”。</p> <p class="ql-block">到这里,读者都不免为安东尼奥的结局担忧。通过上文语篇信隐藏的理论分析,至此的语句焦点一直为安东尼奥,他只有被动地接受鲍西娅和夏洛克两人之间的交涉,而乔装的“律师”按照法律条款顺应原告方的意图。当夏洛克表示要“瞅近心口的所在”割肉时,鲍西娅依然顺着他的预设,“不急,称肉的天平有没有准备好?”此时,作为反击的证据之一的“天平”闪亮登场。而沾沾自喜的夏洛克不知已经中计:“我已经带来了”。鲍西娅见时机成熟,紧接着提出:“去请一位外科医生来替他堵住伤口,费用你负担,免得他流血而死”。至此,作为读者的我们终于松一口气,作为回击的证据都已出现,原来“按约办事”的话语焦点取消,预设的焦点成为不能“多一两或少一两”,而且“不能流一滴血”。夏洛克顿感不爽:“约上有这样的规定吗?”鲍西娅做出“肯做一件好事总是好的”的答复,试图打消夏洛克对这一行为产生质疑的念头,然而大梦初醒的夏洛克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失去了话语主动权。</p> <p class="ql-block">作品影响:</p><p class="ql-block">《威尼斯商人》是莎早期喜剧创作向悲剧创作过渡的重要作品。这部作品既有喜剧的欢乐色彩和气氛,又有悲剧的深刻思想和内容,是悲喜剧的统一体。在剧中,作者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构造了奇特而又不同凡响的艺术结构,形象地再现了当时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新旧交替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奇妙的宏观世界。</p><p class="ql-block">《威尼斯商人》以被社会摒弃的犹太人夏洛克的形象,在人物心灵与社会问题之间相互观照,让自以为仁慈的人和被他们视为魔鬼的人相互为镜,有预见性地提出了各种社会问题,为世界文学的创作和批评开拓了空间。</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23日出生在英国中部斯特拉福德城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幼年在家乡的文法学校念过书,学习拉丁文、文学和修辞学。后来家道中落,曾帮助父亲经商,1578年左右只身到伦敦谋生,据说从事过马夫或仆役一类当时被看作“最下等的职业”。后来当了演员和编剧,随着剧团到各地巡回演出,与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有比较广泛的接触。他在剧团里扮演过像《哈姆莱特》中的鬼魂之类的配角,也担任过导演,但主要是编写剧本,开始时不过是给旧剧本加工,逐渐由加工而改写,或自己创作.他后来成了剧团的股东,1613年左右从伦敦回到家乡,1616年4月23日逝世。</p> <p class="ql-block">《威尼斯商人》读后感</p><p class="ql-block"> (赵 瞾)</p><p class="ql-block">《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它在多个方面给我们带来启示:</p><p class="ql-block"> 关于友情</p><p class="ql-block"> 安东尼奥为帮助朋友巴萨尼奥向夏洛克借钱,不惜以自己的一磅肉作为抵押,展现出为朋友两肋插刀的真挚情谊。同时,巴萨尼奥在得知安东尼奥面临危险时,也毫不犹豫地赶回来,愿意为朋友付出一切。这启示我们真正的友情是无私的,在朋友需要时应给予支持和帮助。</p><p class="ql-block"> 关于爱情</p><p class="ql-block">鲍西娅为了帮助丈夫的朋友,女扮男装出庭辩护,用智慧拯救了安东尼奥。这体现了她对丈夫的爱以及在困难面前的勇敢和担当。同时,巴萨尼奥在选择妻子时,没有被外表和财富所迷惑,而是选择了真正善良、聪明的鲍西娅,也启示我们爱情应建立在真诚和内在品质的基础上。</p><p class="ql-block"> 关于宽容与仁慈</p><p class="ql-block"> 夏洛克作为债主,坚持要按照契约割下安东尼奥的一磅肉,体现出他的冷酷和残忍。而鲍西娅在审判时,巧妙地利用法律条文,既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又给了夏洛克改过自新的机会,展现出宽容和仁慈的力量。这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学会宽容他人的过错,以仁慈之心对待他人,这样不仅能化解矛盾,还能体现出人性的光辉。</p><p class="ql-block"> 关于金钱观</p><p class="ql-block"> 夏洛克是一个贪婪的高利贷者,他把金钱看得比一切都重要,甚至为了金钱放弃了自己的信仰和尊严。而安东尼奥等一些人则更看重友情、爱情等精神层面的东西。这让我们明白金钱虽然重要,但不是人生的唯一追求,不能让金钱蒙蔽了我们的双眼,失去了更宝贵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关于法律与正义</p><p class="ql-block"> 剧中鲍西娅利用法律条文的漏洞,成功地击败了夏洛克,维护了正义。这表明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工具,但法律也需要人们正确地运用和解读。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要确保其公平合理,避免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p> <p class="ql-block">品《威尼斯商人》:洞察人性与社会的多面棱镜</p><p class="ql-block"> (紫阳赵)</p><p class="ql-block">初读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社会的大门,剧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跌宕起伏的情节以及深刻的社会隐喻,都给我带来了一场震撼心灵的阅读之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人性的多面镜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夏洛克这一角色,无疑是书中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他的吝啬和贪婪令人咋舌,坚持索要安东尼奥的一磅肉,其冷酷无情的形象跃然纸上。然而,深入思考后,我意识到夏洛克的行为并非偶然。作为一名犹太人,他在当时的基督教社会中饱受歧视和压迫,这种长期的不公待遇逐渐扭曲了他的心灵,让他试图通过金钱和权力来获得尊严和安全感。这让我明白,人性是复杂的,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和心理原因,我们不能简单地对他人进行道德评判,而应该尝试理解他们所处的环境和经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与之相对的是安东尼奥,他慷慨大方,为了朋友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这种无私的友谊令人感动,但他对夏洛克的歧视和侮辱,也反映出他人性中的偏见。这让我反思,即使是善良的人,也可能存在盲点,我们在与人交往时,应该时刻保持谦逊和包容的态度,避免因为自己的偏见伤害到他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友谊与爱情的真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巴萨尼奥与安东尼奥之间的友谊,是剧中一道温暖的光芒。安东尼奥为了帮助巴萨尼奥追求爱情,毫不犹豫地向夏洛克借债,甚至甘愿冒着生命危险。这种为朋友两肋插刀的精神,让我深刻体会到友谊的珍贵。真正的友谊,是无私的付出,是在对方需要时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而巴萨尼奥与鲍西娅之间的爱情,则充满了浪漫与智慧。鲍西娅不仅美丽动人,更拥有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她女扮男装,巧妙地化解了安东尼奥的危机,展现出独立自信的女性魅力。他们的爱情故事让我明白,真正的爱情不仅仅是相互吸引,更是彼此尊重、理解和支持,是在困难面前携手共进的坚定信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威尼斯商人》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剧中反映的宗教歧视、阶级矛盾和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在当今社会依然存在。夏洛克所遭受的歧视,让我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各种形式的偏见和不公,我们应该努力消除这些歧视,构建一个更加平等、包容的社会。同时,剧中对金钱的描写也让我反思,在追求物质财富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迷失自我,忘记了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如亲情、友情和爱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阅读《威尼斯商人》,不仅让我领略到了莎士比亚卓越的文学才华,更让我对人性、友谊、爱情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部作品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的善恶美丑,也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做一个有良知、有担当的人。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将以这部作品为指引,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p><p class="ql-block">图片资料/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2025.3.31于煌上煌悟禅芸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