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锦溪古镇位于昆山市西南端,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有“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的美誉。锦溪古镇是我们此次古镇游的最后一站,由于上午插进了大观园的景点,因此,到锦溪时,留给我们游览的时间不很充分;加上走了一上午,体力上有点跟不上,因此,整个游览显得有些局促,但也是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是从东入口进入景区的,这是入口处的巨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锦溪古镇因名为锦溪的小河贯穿全镇而得名。古镇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西汉时期,原名“录荇”,南宋时因孝宗宠妃陈妃葬于此,曾改名“陈墓”,1993年恢复“锦溪”之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入口处左侧的文昌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最初名为仁义桥,后在明万历年间建成坚固的木石结合桥梁,正式定名为文昌桥。清朝时期,桥面改用长石条,形成了独特的“鲤鱼嘴”造型,现桥是在2022年10月1日重新建成并投入使用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建于五保湖畔的听渔亭。五保湖,亦称陈墓荡。因旧时区划上陈墓镇属昆山县第五保,故名五保湖。整个湖面南弦北弧,呈半圆状。水域面积2560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石碑。锦溪古镇拥有2500多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从20世纪九十年代起借用民间力量、利用闲置的老宅旧院建立了包括中国砖瓦博物馆在内的十五家民间博物馆,形成了独特的“博物馆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位于五保湖上的古莲桥。古莲桥又称十眼桥,是锦溪的地标性建筑,建于明代,全长52米,桥型在江南水乡中较为罕见,因其九墩十孔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莲池,原为莲池禅院放生池,始成于南宋初。清顺治十三年(1656)扩建,筑长堤与外界相连,南植芙蕖,北栽风菱,堤上间植榆树、柳树,形成独特景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水乡佛国牌坊。锦溪古镇因莲池禅院而得名“水乡佛国”,牌坊建在此地,象征着它是进入古镇的门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菱荡湾,呈半月形、面积7810平方米,是渔家及方圆百姓往来市镇理想的憩息泊船之地。沿岸茶楼林立,商肆栉比,繁极一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菱荡湾内的游船码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莲池禅院,位于五保湖畔,始建于南宋,因宋孝宗为怀念病逝的陈妃而建,同时由于众僧在寺院东侧挖池种荷,因此得名“莲池禅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禅院内的大殿--圆通宝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莲池禅院壁画《世尊八相成道图》(局部是,由网上下载)。“八相成道”是指释迦牟尼佛一生的八个重要阶段,包括降兜率、入胎、出生、出家、降魔、成道、转法轮、涅槃等。这幅壁画全面展现了释迦牟尼从出生到涅槃的全过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妃水冢,位于五保湖的一个小岛上,史载南宋孝宗妃陈氏因病去世后水葬于此。水冢东西宽约11米,南北长约20米,面积约200平方米。此地人传说无论湖水涨落,水冢始终高出水面一定距离,从未被大水淹没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与陈妃水冢隔湖相对的陈妃水冢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莲池石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昌阁,俗称灵官殿,旧称片云阁、文星阁。原在通神道院内,元天历三年(1330)始建。乾隆三十八年(1773)重建,并移址于五保湖畔莲池禅院东侧。阁内供奉主宰文运的文曲星,是当地文人学子祈求学业有成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槃亭桥,原为镇上唯一的红木桥,历经沧桑,到近代已名存实亡。1945年,时任上海南洋学院教授的陈子彝和天文学家朱文鑫的长子、时任上海中国实业银行文书的朱庆曾重建名存实亡的红木桥,并更名为“槃亭桥”。现在看到的槃亭桥是在2000年结合旅游重建的一座仿古石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节寿桥,始建于明崇祯三年(公元1631年),清雍正年间,里人孙德明为庆祝母亲六十大寿重新修整了该桥,并取名为“节寿桥”,寓意以节制德、长寿。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陆九德又对桥进行了重修,2002年,节寿桥被移建至此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心市河两岸,虽无桃红,却见柳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塘廊棚,沿南市河延伸,其功能廊棚不仅为居民和游客提供遮阳避雨的场所,还成为了当地居民日常交流和休闲的区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墓邮局位于古镇上塘街路口,陈墓邮局最早成立于清朝末年,是当地的老邮局。邮局目前仍在营业,提供邮政基础业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邮筒和邮递员是拍照打卡的热门景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普庆桥,俗称俞家桥,始建于北宋,清雍正十一年(1733)合里重修为360全环形拱桥。桥身以武康石为主,拱圈为分节并列式排列,桥栏由青砖和花岗石柱子镶砌而成,上盖半圆形条石。桥所处地居民稠密,船只众多,相传元代古镇海运大户陆华甫就从这里起航。</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塘街街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省美术馆。张省是刘海粟先生的关门弟子,其作品以水墨山水画为主导。2002年张省将美术馆捐赠给锦溪镇人民政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沿街商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挂满葫芦,葫芦象征着福份、财富、健康长寿、和谐团圆,并有辟邪保平安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众安桥,横跨锦溪市河,初名南塘桥,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再度重修,是锦溪诸古桥中跨度最大、最高之石平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又一座廊棚。菉荇廊棚位于锦溪古镇中部,锦溪港南岸的菉荇街。它东起上塘街中和桥南堍,西至道院港陆巷桥东堍,全长约590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和桥,锦溪古八景“锦溪渔唱”所在地。距锦溪河东口30米处原有一石梁桥,即锦溪桥。元代时,于锦溪河口建造与锦溪桥相似梁桥,取名“中和桥”。清嘉庆二年(1797),中和桥重建。1966年,锦溪桥拆除并入中和桥,又名中和双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锦溪西街沿市河而建,与河道平行,河岸边设有廊棚,供行人遮阳避雨。在西街上漫步,可欣赏白墙黛瓦古建筑的风貌,感受古镇的历史韵味:还可品尝到锦溪的袜底酥、长隆月饼、芡实糕等传统美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庆丰桥,原名周公桥,始建于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重修,1966年,拆除石阶,填高桥堍,改为平桥,并更名为庆丰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庆丰桥两侧风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街街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古砖瓦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一座以砖瓦为题材的博物馆,馆内共收藏各类古砖瓦珍品1500多件,时间跨度从从新石器时期到民国时期,并有“中华第一砖”:距今5000余年,出土于昆山市赵陵山良渚文化遗址,是良渚人居住的“半穴式”房屋红烧土墙上的“砖块”;“铜雀台瓦当”:曹操建造的铜雀台遗物等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诺特泥禅坊,主要展示的是马若特及其父亲马志国二人的泥塑作品,共计200余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来到菱荡湾北侧,对岸的建筑为莲池禅院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览结束,望着眼前的古莲桥,脑海里忽然闪出这样的想法:对于旅游,在花费了人力、财力和大量时间的情况下,如果带回家的仅仅是土特产(当然也许还有手机里的几张照片),那仅是入门级的;如果通过旅游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就是常人级的;如果在此基础上能获得某些启发或感悟,那属于达人级的;如果通过自己的旅游能帮助他人、造福社会,那就是圣人级的,就像“游圣”徐霞客。可叹的是自己一直徘徊在第二级,有时似乎感觉已经摸到了达人级的门槛,但却始终入不了门。只能自嘲:智不如人,也属无奈!又转念一想:级乃浮云,开心就好!随即释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