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李泌,儿时神童、老为宰相,四朝不倒

可乐爷爷

<p class="ql-block">李泌经过历了四朝,从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确实是一个不倒翁。那为什么称他为山人呢?主要是他好隐居山林,一心求道成仙,寻求长生不老。</p><p class="ql-block">李泌生于辽东李氏旺族,到他这一代,家族已衰落,大不如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七岁时被唐玄宗召见,以棋赋诗。宰相张说称他为神童;唐玄宗很赏识,吩咐李家要好好培养;宰相张九龄也常邀他到府中咏诗对赋,称他为小友;他九岁与太子相交,李亨都称他为先生,李亨比他大十八岁。唐玄宗要他做官,他不愿意乃与太子为布衣交。因诗嘲讽混混宰相杨国忠,被迁徙蕲春,后归隐颍阳。</p> <p class="ql-block">安史之乱,唐玄宗在杨国忠的安排下,逃出京城,一路西行去四川。马嵬坡兵变,杨国忠被兵杀,杨贵妃被迫赐死,李亨携二子领兵北行。李亨在灵武登基,急召李泌。李泌谒见李亨,李亨大喜。出则联辔,寝则对榻。如做太子的时候,事天大小都与他商量,言听计从。唐肃宗李亨要他做右相,李泌说,你以我为宾友,已胜宰相,何必硬要改变我的志趣呢?李亨没勉为其难。</p><p class="ql-block">李泌向唐肃宗提出让郭子仪出河东,李光弼出太原,时机成熟,直捣叛军巢穴范阳。李泌看出安禄山是无长远见地的人,让安禄山忙于西顾长安,北守范阳,疲于奔命,消耗他的有生力量。很快军事上取得了大的进展,很快收复了东西两京。李泌要肃宗进军范阳,除去毒瘤。可肃宗急于回西京安逸,迎太上皇唐玄宗返西京。错失良机,为李唐留下了永久的隐患。</p><p class="ql-block">唐肃宗与李泌同行,军士们窃窃私语,黄衣者,圣人也;白衣者,山人也。在肃宗的一再劝慰下,才紫衣加身。</p><p class="ql-block">肃宗的两个儿子,一个是广平王李俶(也就是唐代宗李豫),一个是建宁王李倓。建宁王性英果,有才略。在同肃宗从马嵬坡北行时,勇敢无比,以少胜多,护卫肃宗。肃宗要以他为兵马大元帅,李泌认为不可。李泌说,广平王为长子,建宁王功盖广平王,在立储的问题上你如何决断?肃宗听取了李泌的建议,任命广平王为兵马大元帅,李泌为广平王的参军司马。建宁王李倓对李泌的建议也是大加赞赏,使得兄弟二人的关系更加亲密。</p><p class="ql-block">张良娣是肃宗的淑妃,马嵬坡随肃宗北行,都是让肃宗睡在里床。她说,当下护卫人少,万一遇到敌袭,她以柔弱的身体,扛住敌人的钢刀,好让肃宗脱身。患难夫妻,恩恩爱爱。她貌美多心计,勾结宦官李辅国,一心想做皇后;皇后做成后,一心想立自己的儿子李佋为太子。李倓常痛斥二人,多次向肃宗敬谏,肃宗不予理睬。张良娣的枕边风,说李倓谋太子之位,肃宗一怒之下杀了李倓,这简直不可思议的事。肃宗可算是昏了头;李泌很无语;广平王很伤心,也担心自己的处境。</p><p class="ql-block">李泌迷恋山林,不愿置身权力争斗漩涡中,他向唐肃宗辞行归隐衡山。广平王很难过,寻问他如何自保?他说,你只要做好“臣忠子孝”就行了。李泌辞行前与肃宗长谈,主要是讲的武则天的摘瓜,李贤的《摘瓜歌》。这对肃宗的触动很大,肃宗深悔杀了建宁王,也以广平王年长贤孝立为太子。</p><p class="ql-block">肃宗后期也很可怜,宫内受制于张良娣,想去西宫看父皇唐玄宗都不被允许;朝庭上又受制于李辅国,李辅国手拽玉玺,兵权在握,奴才变成了主子。肃宗已患重病,悔恨怒不能杀贼。唐玄宗更惨,与他朝夕相处的高力士被李辅国逐出京城,流放巫州,品孤苦伶仃、风烛残年之苦,绝食谢世。</p> <p class="ql-block">李佋已丧,张良娣与李辅国为争权有隙。肃宗已奄奄一息,张良娣担心李豫接位后对她不利,想立越王李系,废除李豫。太监程元振得知消息后,告知李辅国,李辅国将计就计,提前伏兵,禁兵护卫李豫,一举拿下张皇后和李系。李豫接位后,贬张皇后为庶人幽闭至死,李辅国也成了“尚父”。</p><p class="ql-block">上位后的李豫不忘李泌这个活神仙的恩情,接他下山,替他建豪宅,为他纳妻,让他生子。不求名利,名利来了;不求富贵,富贵找上门了。</p><p class="ql-block">李泌与李豫的关系为宦官和宰相所妒忌,他们不断在李豫面前说李泌的坏话。虽然李豫不为所动,但李泌还是常被遣往地方任职。李泌在此期间,最大的功绩是在杭州。那个时候,杭州临海,老百姓吃水是最大的问题。杭州最有名的六井就是他主持修挖的,解决了居民的饮水之苦。</p><p class="ql-block">李豫是宦官李辅国扶上位的,这位奴才一心想做主子。他对李豫说:“大家但居禁中,外事听老奴处分。”李豫是一个有心计,也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他先后除掉宦官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和宰相元载,早早地立长子李适为太子。</p><p class="ql-block">李豫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平定“安史之乱”,逝后被追封为“代宗”。代宗实为世宗,为避李世民的“世”字之讳,故称代宗。</p> <p class="ql-block">德宗李适,读书很多,颇有文采。上位后,励精图治,想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好景不长。自从用了千夫所指的奸相卢杞后,朝政日见衰败。卢杞杀害先相杨炎,挤八十多岁的颜真卿,激反了功臣李怀光;搜刮民财,增加赋税,进谗言,误国事。军饷得不到保证,引发了“泾原兵变”。愤怒的士兵反戈倒逼京城,群龙之首,朱泚上位,德宗无奈弃城出逃。这就是“建中之乱”。后来,李泌为相,德宗问李泌,人都说卢杞奸,我怎么没觉察呢?李泌说,你若已觉,还会用吗?</p><p class="ql-block">烽烟四起,昔日的忠诚变成了今日的叛军,德宗已不知谁可用?谁可信?</p><p class="ql-block">好在这时候陆贽出现了,他成了德宗的主心骨。他不断向德宗进言,提出了一系列建议。特别是他强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皇帝将将不将兵。战场瞬息万变,打仗由将领自己做主。陆贽是个很了不起的忠臣,一代文豪,很有见地,在这里就不细说了。</p><p class="ql-block">德宗想起了恩师李泌,德宗学文于李泌。急召见,问如何对付李怀光?说朔方兵素称精锐,有好多像达奚小俊这样万人敌的将军。李泌说,李怀光不足忧,他若不束身归罪,早晚会被帐下所枭。德宗也有心赦免李怀光,李晟上言,赦李怀光有五不可;马燧也上言,李怀光凶逆,赦他无以令天下,愿得一个月的军粮,就能平定他。李泌负责军粮的运输。德宗对李泌说,达奚抱晖居陕,水陆运输都断绝了。你看如何是好?李泌说,我亲自去见达奚抱晖。德宗说,要多少人?李泌说,我单骑入之。德宗很担心说:“我宁失陕州,不可失君,使他人往耳。”李泌说,他人必不能入。趁事变之初,众心未定,出其不意,一计可成。李泌果然说服了达奚抱晖,移交了权力,放他逃走。但德宗还是将达奚抱晖杀了,办事者难啊!李怀光果被部下所杀,朱泚也被平定。李唐恢复了元气,李泌被任命为宰相。</p><p class="ql-block">李泌任宰相后,首先是减赋税。德宗说,历年战乱,国库空虚,怎么反而减税呢?李泌说,国弱民穷,增加赋税,激起民愤。而且增加赋税更加收不到;减了,大家感觉负担不重,都缴了,收到的反而多。其次是为官员加工资,让更多的官员感恩,更好的尽心尽力的工作。再次是“愿陛下勿害功臣”。他说李晟、马燧有大功于国,他们害谗言,时常自己担心功高震主。你坦然待之,战时请他们出征,闲时让他们享清福。你不因为他们功大而忌之,他们也不会因功大而自疑。德宗听后夸赞,这都是为社稷作想的大计啊!李晟、马燧也感激涕零,磕头拜谢。后来,德宗也确实如此。还有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德宗“废子立侄”的想法。德宗的小姑姑郜国夫人,生活不检点,情人众多。德宗听后很生气,后在李泌的劝说下,慢慢的消了气,也不去追究。便便在这个时候,又有亲王上书说郜国夫人有巫蛊活动。这是犯忌的事情,德宗一怒之下,把郜国夫人关了起来。这就纳闷了,与太子有啥关系呢?原来郜国夫人的女儿是太子妃,德宗认为太子参与其中,太子请求与太子妃离婚,也无无济于事。唐朝那个时候只看年龄,不顾辈分。加至舒王也已长大。舒王是德宗弟李邈的儿子,李邈早逝,有德宗一手抚养。李邈乖巧,深得德宗的喜爱。近臣看出德宗的意思,纷纷与舒王走得近,在德宗的面前大夸特夸舒王。德宗召见李泌,告诉他“废子立侄”这件事,李泌坚决反对。德宗很愤怒,对李泌说:“你不爱你的家族吗?”李泌回答说:“正是因为我特别爱我的家族,才力谏啊。免得有一天皇帝醒悟,深悔这件事,必恨当时的宰相我,一味曲从,不力谏,盛怒之下,必杀我子。我真不愿自己无子,而要有侄儿祭祀。”说着磕拜呜咽不止,德宗也流涕,扶他起来。李泌说了,德宗知道的一系列事情。李泌说,肃宗杀了建宁王李倓,我就下决心离开天子。临别时对肃宗讲起了李倓的事,肃宗也很后悔。又讲了李贤的《摘瓜歌》,有心保护代宗李豫。父子相疑,没有不亡国覆家的。还说了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做一个好父亲,得知李承乾谋反真相后,为保废太子李承乾得以善终,废魏王泰,传位李治。前车之鉴,何故复辙?我以全家性命保太子不知郜国夫人之事,怎么能因为太子妃母亲之事,连累太子呢?德宗又说,此事是我的家事,你何必至此呢?李泌说,我是独任宰相,四海之内,一物失所,皆归于臣。而且,我观太子面相,仁孝有佳,怎忍看着太子无故蒙冤呢?德宗深为感动,心酸流泪,问事已至此,如何处理?李泌说,你静思三日,观察太子,不在任何人面前表露此事。若有所表露,一个个欲树功于舒王,太子就危险了。假如太子真的不行,可立皇孙,也不可立舒王,免得兄弟相残。太子派人感谢李泌说,若真的没办法,我药毒而亡,如何?李泌说,真不必如此,你做好起敬起孝即可。仿佛历史的一幕再现。过了一日,德宗独召李泌,抚其背曰:“非卿切言,朕今日悔无及矣!皆如卿言,太子仁孝,实无他也。自今军国及朕家事,皆当谋于卿矣。”泌拜贺,因曰:“陛下圣明,察太子无罪,臣报国毕矣。臣前日惊悸亡魂,不可复用,愿乞骸骨。”德宗不许,说我父子赖你得全,你的大恩大德我永不会忘怀。我要嘱咐我的子孙,使你代代富贵。李泌以后还是多次请辞,帮助物色新相。李泌还采用了怀柔和亲的外交政策,使李唐得以喘息发展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李泌谓子弟曰:“吾本不乐富贵,而命与愿违,今累汝曹矣。”李泌在相位上两年多谢世,享年六十八岁。累封邺县侯,世称“李邺侯”,获赠太子太傅。</p> <p class="ql-block">  李泌一生,一半为仙,一半为官。不贪名利, 半神半仙,才成就一生传奇。 </p><p class="ql-block">参阅《资治通鉴》,图片来自百度。</p><p class="ql-block"> 2025.03.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