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们在3月9日来到龙湖古寨。今天,天公很给力。天气晴朗,白云飘在蓝天下。古寨门和古榕树沐浴在阳光下显得庄重和古朴。有点枯木逢春,焕发新生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九个髦耋老人在这儿合个影是必须的。</p> <p class="ql-block"> 寨门可不是石块和木头搭建的那种,是用大型城砖砌就的城墙和城楼。简直就是缩小版的潮州城。事实上,人称小潮州已经是好久好久了。</p> <p class="ql-block"> 龙湖古寨的街道还是铺的青石板。古寨始建于宋,围寨于明,繁盛于清。这样算下来起码有一千多年了。虽然历经岁月的沧桑,乱世之蹂躏,青石板依然固我。街道两边的房屋也是中国传统的人字樑歇山顶,黛瓦粉墙。到也符合明朝的简约风格。</p> <p class="ql-block">只是这种临街的房子多为商铺了。我们从来对购物缺少兴趣,不逛也无妨。</p> <p class="ql-block">很有些历史感的民居还是比较多的。</p> <p class="ql-block"> 骑楼下人可以自由通过,这样的楼型在上海称之为过街楼。</p> <p class="ql-block">一条小巷上像这样的骑楼有好几座呢!</p> <p class="ql-block"> 小街多茶铺,且多以鸭屎香的名头招揽顾客。刚来者的确不知鸭屎香为何物。网上一查才知道是粤东的一种名茶以凤凰山单丛最佳,有兰花之香,琥珀之色。其实和鸭屎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好好的茶和汚秽的鸭屎扯上关系实在不雅。因此有人企图将它改名银花香,但人们并不买账而习惯性的认可鸭屎香的名号。</p> <p class="ql-block">这个老板说它着装有点女性化也就算了,但其作派和腔调也有点像。我差点叫他老板娘,闹出“乌龙”来。</p> <p class="ql-block"> 老板热情的给我介绍他的商品无外乎陈皮梅,姜糖,甘草膏等。可惜我的兴趣好奇在于他的着装风格,对于他的商品并无兴趣。</p> <p class="ql-block">幽静的小巷,斑驳的老墙,屋顶上老高老高的杂草,古镇像是一个衰弱的老人争扎在历史的风雨中。触景生情,竟有些感极而悲者也!</p> <p class="ql-block"> 几幢民居的屋瓦残破的残破,缺失的缺失。显然失去主人的关爱维护久矣!</p> <p class="ql-block">现在社会发展很快,如无非常的机遇像这种古镇消亡的命运是难于逆天改命的。</p> <p class="ql-block"> 游客来此怀旧、猎奇是可以的。你若让他在这里长期生活,他可愿意?</p> <p class="ql-block"> 年岁毕竟大了,不胜脚力。觅得一户人家门口坐下歇息。抬眼望里看去,这屋子有三进呢!曾经的大户人家不会错的。</p> <p class="ql-block">当然,有些人家还是比较兴旺乌门漆的油亮。对联都透露出一种得意和自负,对联是这样写的:</p> <p class="ql-block">门若芝蘭千载发、声如松柏万年青。横批“隴西旧家”</p> <p class="ql-block">而这家题的是:神荼;郁壘”。大家都不知所以。后来百度一下方才知道神荼郁壘为古门神也。有守护家圆、驱鬼避邪之意。</p> <p class="ql-block"> 神荼在这里念着Shen shu。郁壘念着Yu lu。很生僻,不是旅游至此怕是一辈子都念错的。</p> <p class="ql-block"> 寨尾是一条小河,跨河一座小石拱桥,桥堍一棵老榕树,枝繁叶茂的。怕是有几百年了。大家招呼着拍合影,打卡留念。</p> <p class="ql-block"> 龙湖古寨就这样走马观花般的逛了一圈。</p> <p class="ql-block"> 陈慈黉故居</p><p class="ql-block"> 陈慈黉,一位旅外华侨,事业相当成功人士。按造闽粤华侨的习惯在海外获得成功后一般都会在老家置地建房,光耀门庭。陈宅是汕头地区(现在属澄海)最大的,鼎盛时有房502间。据传为了房间的通风 ,就得一个丫鬟专司开闭门窗的工作。进门除了广场极大外还有个大荷花池。未进正房先就被其规模震撼到了。我想这不是一个妥妥的剥削阶级吗!不过他剥削的是外国人,造福于国人。算是爱国华侨吧!</p> <p class="ql-block">小姜导游看着这人力车好奇,拉着它表演了一下拉人力车的动作。</p> <p class="ql-block">自拍一圈,看看这些个中西合璧的建筑。既有中国建筑的传统元素,也融入了东南亚的风情。</p> <p class="ql-block">至于这些房子中的住户早就不是陈家后人了。现在是作为侨居优秀建筑加以保护着。透过这半开的门可以办公场地是一幢小洋楼。</p> <p class="ql-block">边上的门厅的八仙桌,太师椅却是我们熟悉的会客厅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竹器作坊编织着精美的竹器。比如竹篮、竹篓、灯笼架、斗笠等等。</p> <p class="ql-block">好大的斗笠,直径起码1米5左右。我得試試看。</p> <p class="ql-block">木雕的隔断十分精致细腻。</p> <p class="ql-block">应该在这里为旅友留一段视频,可惜其它人都不知道去哪儿了</p> <p class="ql-block">地上铺的花式瓷砖透露出当年的奢侈和高雅。</p> <p class="ql-block">这群孩子围坐在大鼓边吃着便餐,从他们穿着来看,他们有着表演任务的。</p> <p class="ql-block">参观房间当然得从家俱入手。木雕大床十分精致。</p> <p class="ql-block">同样精致的还有大立柜、梳妆台等。</p> <p class="ql-block"> 记得入园时的那个荷花池池吗?三月里不是荷花的季节。去年夏天它可是红红绿绿了一个季节哦!</p><p class="ql-block"> 没有想到这残枝风韵犹存,在水中和倒影一起构成让人浮想联翩画面。。</p> <p class="ql-block">离开时 ,特别拍了一张故居的外景。</p> <p class="ql-block">路两边,夹道开满黄花的树像黄金甲士一样送别我们。在上海从来没有见过,赶紧查一下。它原来叫黄花风铃木,是南国的花种,北方无此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