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新校长引发全民对“第一学历”的深度思考!

城府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浙大新校长引发全民对“第一学历”的深度思考!</b></p><p class="ql-block">一、事件的缘起</p><p class="ql-block">近日,浙大新校长的上任引发了人们对于“第一学历”的新一轮思考。当这样一位在教育领域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人物出现时,大众的目光不仅仅聚焦在他的管理能力、学术成就上,“第一学历”这个话题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这一现象反映出社会对于人才评判标准的一种潜在关注。</p><p class="ql-block">二、“第一学历”的概念与传统认知</p><p class="ql-block">1. 概念界定</p><p class="ql-block">- “第一学历”通常指的是一个人接受的国民教育系列的普通全日制教育所取得的学历证书。例如,一个人通过高考后进入本科院校学习,本科毕业时所获得的学历就是他的第一学历。传统意义上,第一学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视为一个人教育起点的重要标志。</p><p class="ql-block">2. 传统认知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在过去的就业市场、学术评价甚至社会观念中,第一学历往往被赋予了过高的权重。据一项调查显示,在某些企业的招聘中,超过[X]%的岗位会对第一学历有明确要求,甚至将其作为筛选简历的首要条件。这种现象导致了很多人在求职或者深造过程中,即使后续取得了更高的学历,也可能因为第一学历不够“光鲜”而受到限制。比如,一些从专科起点通过专升本、考研等途径不断提升自己的人,在面对一些高端企业或者高校的招聘时,往往会因为第一学历是专科而被拒之门外,这无疑是一种人才评判上的偏见。</p><p class="ql-block">三、新校长上任引发的思考方向</p><p class="ql-block">1. 能力与学历的权衡</p><p class="ql-block">- 浙大新校长的成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能力与学历之间的关系。他在学术和管理等多方面的成就,是其能力的体现,而这并不应该仅仅被第一学历所定义。一个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综合,包括创新思维、领导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就像在科研领域,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并非一开始就拥有顶尖的第一学历,但他们凭借着对科学的热爱和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例如,爱迪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学,他的第一学历可以说是极低的,但他的发明创造却改变了世界。这说明我们不能仅仅以第一学历来评判一个人的潜力和成就。</p><p class="ql-block">2. 教育的多元性与发展性</p><p class="ql-block">- 这一事件也促使我们思考教育的多元性和发展性。现代社会的教育途径越来越丰富,除了传统的全日制教育,还有成人教育、网络教育、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这些教育形式为不同起点的人提供了提升自己的机会。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一个人在整个教育历程中的成长和积累,而不是片面地强调第一学历。比如,一个通过自学考试获得本科学历,然后又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技能的人,他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并不一定比那些第一学历是名校本科的人差。</p><p class="ql-block">四、对社会观念和人才评价体系的启示</p><p class="ql-block">1. 社会观念的转变</p><p class="ql-block">- 社会大众应该转变对第一学历的过度重视观念。我们生活在一个鼓励多元发展、包容不同起点的时代。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给予每个人公平的机会,不论其第一学历如何,只要他有能力、有才华并且不断努力,就应该得到认可。例如,在一些新兴的创业领域,许多创业者凭借着独特的商业头脑和创新精神,在没有耀眼第一学历的情况下,也能创造出巨大的商业价值。</p><p class="ql-block">2. 人才评价体系的完善</p><p class="ql-block">- 从人才评价体系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全面、科学的评价标准。除了学历之外,应该综合考虑一个人的工作经验、实际成果、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在高校的人才引进、企业的招聘等过程中,应该摒弃单纯以第一学历为门槛的做法。例如,可以采用能力测试、项目评估等多种方式来全面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p><p class="ql-block">总结:浙大新校长的上任引发的关于“第一学历”的思考,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在人才评判标准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传统的过度重视第一学历的观念中走出来,认识到能力与学历的复杂关系,重视教育的多元性和发展性,推动社会观念的转变和人才评价体系的完善,从而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包容、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p> <p class="ql-block">你是人间的四月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3-2919:14广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两所985高校新领导学历引热议</p><p class="ql-block">听全文</p><p class="ql-block">约4分钟</p><p class="ql-block">99+人听过</p><p class="ql-block">... 更多</p><p class="ql-block">2025年985高校新任领导学历引发热议,有人认为优秀人才不应被学历门槛限制。新领导学历背景:部分985高校新领导的本科学历非985。985高校招聘现象:985高校招聘存在“唯名校”现象。人才标准的讨论:实践能力和实际贡献应成为评判人才的重要标准。</p><p class="ql-block">AI总结</p><p class="ql-block">由头条智能技术生成</p><p class="ql-block">何光彩,2025年2月,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本科学历非985,没有博士学位。马琰铭,2025年3月,任浙江大学校长。本科、研究生学历非985。2025年两所985高校新领导学历引热议。他们不符合部分985高校招聘教师的条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985高校新任校长、党委书记名单,据不完全统计,名单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田辉,1968年11月出生,山东枣庄人,本科、研究生、博士都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2025年3月28日,任吉林大学党委书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田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柴立元,男,汉族,1966年9月出生,江西省万年县人,本科、研究生、博士都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2025年1月,任天津大学校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柴立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孙友宏,1965年7月出生,江苏如皋人,本科、研究生、博士都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2025年2月,任东南大学校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孙友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何光彩,男,汉族,1969年10月出生,湖北浠水人,本科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英语专业,研究生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和荷兰莱顿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获双硕士。2025年2月,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何光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琰铭,1972年9月出生,吉林安图人,本科、研究生都毕业于延边大学,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2025年3月,任浙江大学校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琰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绝大部分2025年985高校新任校长、党委书记学历,本科、研究生、博士都是985。何光彩,本科学历非985,没有博士学位。马琰铭,本科、研究生学历非98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85高校招聘的"唯名校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部分985高校招聘教师,一般学历要求如下:要求应聘者具有博士学位。除了博士学位外,985高校往往还对应聘者的第一学历(一般为本科或专科学历)是985高校毕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若按照部分985高校招聘教师标准,马琰铭校长和何光彩书记,这样优秀的人才都不符合招聘985教师的条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85高校招聘的"唯名校现象"的思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试金石。真正的人才都是自学成才的,最好的学历就是自学的经历。通过社会实践检验,马琰铭校长和何光彩书记曾经是同辈中佼佼者,非常优秀,他们有资格有能力胜任新的岗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琰铭部分荣誉,2010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No.1),2015年、2019年两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均为No.1)。2017年-2023年连续七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2023年11月,当选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何光彩曾经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教育部工作,出色的管理能力被组织高度认可,政治立场坚定,大局意识强,政策理论水平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迷信学历或资历,用实践判定人才标准,这种用人制度值得肯定,全面推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985高校招聘教师门槛非常高,甚至很苛刻。第一,根本原因是求职者对985高校的岗位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第二,985高校通过高标准招聘人才,可以高效地、大概率地选出相对优秀的人才,降低选人用人成本。第三,可能漏掉一些优秀的人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如何改变?目前很难根本改变。具体方法,降低入职硬门槛,设置几年灵活聘期,以实际贡献作为选人用人标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不是本地人,凭啥当浙大校长?”新校长任命,家长评价褒贬不一!</b></p><p class="ql-block">杜江峰教授刚上任两年,就被免去了浙大校长的职务,成为教育部的副部长,不少网友质疑杜江峰教授把浙大校长当成了自己仕途晋升的跳板,根本没想过要好好建设浙大,也正因钱校长的突然离开,才让外界对浙大新校长的任职格外期待。</p><p class="ql-block">在此之前,笔者已经在网上刷到过很多篇关于“浙大下一任校长”合适人选的文章,其中同济大学现任校长郑庆华院士和复旦大学副校长马余刚院士的呼声最高,而这两人不仅有丰富的高校管理经验,而且均与浙江、浙大有着深厚的渊源。</p><p class="ql-block">其实看到这里就能明白,家长们对于浙大新校长的最大期待,就想希望这名校长要么本身就是浙江人,要么就是浙大毕业的,总之必须得了解浙江、了解浙大,才能管理好浙大、发展好浙大,只可惜这样的心愿终究是要落空了。</p><p class="ql-block">“不是本地人,凭啥当浙大校长?”新校长任命,家长评价褒贬不一</p><p class="ql-block">浙大新校长的任命公布刚发出来,网上就已经吵的沸沸扬扬了,先来说一下这位新校长的基本信息:马琰铭,延边大学的本硕,曾任吉林大学副校长。要说这吉大也是985,马琰铭院士也有4年管理985高校的经验,从这方面来说,担任浙大校长也并非能力不足,可为何大家对于马琰铭院士担任浙大校长的评价褒贬不一,而且明显“贬”大于“褒”呢?</p><p class="ql-block">笔者翻阅了网上很多评论,发现主要原因有三。第一个原因就是前文提到过的,很多浙江本地人觉得:“不是本地人,凭啥当浙大的校长?”多数当地家长都认为,管理和发展好浙大的前提是了解这所学校、了解这块土地。</p><p class="ql-block">第二个原因是对马琰铭院士出身的质疑,就因为他来自东北地区,就有网友说出了这样的话“东北籍贯自带经济衰退的病毒”,这也是导致网上争吵声此起彼伏的关键所在。</p><p class="ql-block">第三个原因,是对马琰铭本身水平的质疑,因为马琰铭院士的本硕均来自延边大学,不少网友觉得一个高考只能考上延边大学的人,能力能强到哪里去?这种“学历血统论”在当下的网络环境中并不稀奇,只是没想到能严重到影响新校长上任的程度。</p><p class="ql-block">新任校长是否合格,还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p><p class="ql-block">对于以上三个原因,笔者认为还是个人偏见大于客观事实的,首先对于“不是本地人,凭啥当浙大校长”这个问题,无论是网友还是当地的家长,都应该明白一个事实,高等教育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流动性”是必不可少的,这对于促进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至关重要。</p><p class="ql-block">至于“东北籍贯自带经济衰退的病毒”更是无稽之谈,如果因为一个人的籍贯就要质疑他的所有成就,这已经脱离客观事实的探讨了,而是明目张胆的“歧视”,如果因为一个人是东北籍贯就否定他的一切,那太空的宇航员、奥运赛场上的运动员、体制内杰出的工作者,岂非都要设立一个“禁止东北籍贯”的隐形门槛?但事实上,一个人的成功跟籍贯之间或许有关系,但绝不会成为充分必要条件,更不能成为否定一切的前提。</p><p class="ql-block">至于对马琰铭院士水平的质疑,笔者认为,当我们想评判一个人是否有资格做某件事的时候,还是要牢记一句话——未知全貌,不予置评。</p><p class="ql-block">很多网友只看到了马琰铭院士延边大学的本硕,却不了解他38岁就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23年就当选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三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p><p class="ql-block">本硕毕业于延边大学后,马琰铭院士在吉林大学攻读博士,毕业后留校担任讲师,后又成为副教授,马琰铭院士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和对科研事业的推动都是不容忽视的,至于是否适合做浙大的校长,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看到成果,现在就下决断显然为时过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