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念恩师

青山绿水 合好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班主任老师↓↓↓)</b></p> <p class="ql-block">  “从教40载,弹指一挥间,退休刚一年,胜似三千六百天。”这是我的班主任苑忠友老师亲自写出的退休后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苑忠友老师于1998年7月退休,退休后的自由自在般的生活没过多久,在新千年过后,病逝于他的老家十八渡村。而后,村委会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悼念仪式。苑老师的生前好友、学校领导、部分学生和当地群众纷纷前来吊唁、参加悼念。现在,苑老师离开他的学生(当然也包括我在内)和家人已有二十几个春秋了。</p><p class="ql-block"> 我,和苑老师的师生情是从1985年始于大洋初级中学。初中毕业后,虽然我和苑老师不常见面,但总有一些有纪念意义的小礼物互送。1997年香港回归之时,苑老师送我两枚纪念章,一枚是“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章,一枚是一角钱硬币大小的圆形“小平,您好”纪念章。而在新千年到来时,我又独自去看望班主任老师并送他一本具有家乡特色的“新千年唐县风光”挂历。当时他又回赠予我一篇他刚刚写作完成的《激起童心 重走教育路》。这些小礼物我都视为珍宝,一直收藏在我的书柜里。每每看到这些,苑老师的音容笑貌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就好像苑老师又回到了我的身边。</p><p class="ql-block"> 1985年,我刚转学到大洋初级中学,便插进了苑老师你担任的毕业班。我听你的第一堂课时,就让我喜欢上了你,特别是你讲课的风趣和课堂的活跃气氛。</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是1985年9月12日下午的一堂作文课,你为了赶教学进度,改成了语文课,课上讲解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开讲课文前,你先是走下讲台,一边慢步走在同学们中间,一边有表情地朗诵着这遍课文。你朗诵时所带出的表情、做出的各种动作和你那欢快的语言,让我记忆犹新:“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朗诵速度时快时慢,声音忽高忽低,抑扬顿挫。你在朗诵课文期间,教室里鸦鹊无声,当你朗诵刚一结束,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地掌声。接着你回到讲台,又在黑板上一边勾画海鸥、大海、波浪和企鹅的轮廓,一边讲解课文的时代背景。课文分析的面面俱到,好像把同学们带到了当时的那个社会环境里去了。“合好”,是老师你的这一叫声,把我从沉思中拉了回来。接着你又说:“你把这篇课文背诵一遍。”我马上站起来,当时有点晕了头,很是紧张。同学们为我一次次鼓掌,我也只好看着黑板上的图解,学着你朗诵时的速度和表情,慢慢地背诵起来。十几分钟过后,一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结束了背诵。教室里顿时又为我响起了雷鸣般地掌声。这次背诵,我让你十分满意。</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书面知识学的很好,但作文却写得一塌糊涂,语文科目的考试成绩当然也就不会理想。一上作文课,我就感觉到头脑发热,看到布置的作文题目,也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审题、思考,身边连一点写作素材都没有,脑子里是一片空白。即使写出来,也是凑字数,写得像是流水账一般,毫无意义和吸引力。那时的我,对写作文可以说是一窍不通。</p><p class="ql-block"> 初三第一学期的一个星期二,又是一堂作文课。我想提前请个假,苑老师您就是不批准,其实你早知道了我的心思,故意请假就是想逃避作文课。你对我说:“合好,你不是对写作文不感兴趣吗?你不是不会写吗?今天的作文课咱们不写作文了,你也不必请假,赶紧回教室准备上课去吧!”当时我听了你的话,还半信半疑,慢悠悠地回到了教室。</p><p class="ql-block"> 上课铃响过之后,苑老师走进教室,还真的没有带来我们上周交的作文本。果然,这堂课也没有布置作文题目。课堂上,你先给我们朗读了《学语文》小报上的一篇范文《我学会了“拾粪”》。随后还特意把“拾粪”解释了一番。说:“同学们你看,村里的农民不管什么时候,不论走到哪里,都背着一个粪筐,他们见粪就拾,积少成多。而我们写作文也是一样,收集作文素材就好比农民拾粪一样。要多看、多读,看到精彩的句子、段落和好的文章就及时摘录下来,誊写在专用本子里,以备日后写作采用。这就是我们在‘拾粪’。我们‘拾粪’不必东跑西跑,只要天长日久坚持多看书、多读书,你的作文素材就会越积越多,写起作文才会得心应手。但是,只有摘抄还是不够,还得用脑记住。”下课前,老师你布置了一份作业:“要求每个同学从今以后,每天都摘抄一段或者一篇自己感觉比较好的段落或文章,注明摘抄日期、文章出处和作者,每两天交一次摘抄作业。”</p><p class="ql-block"> 那天下课后,我跟在你身后走进了你的办公室,向你借了那份《学语文》小报,又重新精读了一遍那篇文章。然后一口气读完了小报上所有内容,真的是让我受益匪浅。后来,我让你帮我也订了一份《学语文》,直到初中毕业。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作文水平大大提高,最终中考时的语文成绩由平时的六七十分提高到了百分左右(那时中考语文总分120分),并顺利升入了县高中学习。</p><p class="ql-block"> 在高中阶段,我还继续订阅《学语文》小报,而你布置的那个摘抄好文章、好段落、好句子的作业,我也带到了高中,始终没有间断过。到了高二,还有幸成了我们班的作文参赛选手去参加了一次由学校组织的作文比赛,获得了高二年级组的二等奖。我特别高兴,这个二等奖的获得离不开当初你的那堂作文课。</p><p class="ql-block"> 如今早就离开学校几十载,但写作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前些年我还偶遇了一位报纸主编老师。这,更让我写作有了信心。写作也将成为我后半生的一种爱好。苑老师,感谢您的当初!是您让我爱上了阅读、爱上了写作。</p><p class="ql-block"> 闲暇时间,我去家中看望你。退休后的你总是不在家。据师母说:“你替你的女儿去学校上课了。”我和师母攀谈,问寒问暖,谈这谈那。一转眼两三个小时过去了,我看时间不早了,也没等上你,便想告辞师母回家。刚走出你的家门,你上课也回来了,又把我拉进了屋里,你非的让师母炒菜,还说咱们师徒俩喝两杯。我对你说:“老师呀,你这些年来经常咳嗽,咱们还是改日再喝吧!现在也快日落西山了,以后再多喝两杯吧!”那次,你依了我。我握住你的手说:“苑老师,你退休之后,可要保重身体,尽量是少喝多吃!”你又说:“我这不是挺好的吗。”你随手在抽屉里还拿出了一张合影给我看。“你看这个,去年(指的是1999年)夏天,我自己购置桌凳招生并毕业了第一届“春风得意”幼儿班,将余热发挥出来,为教育事业再做点贡献。”你还嘱咐我:“以后,有时间常过来玩玩儿。今年夏天,我将再扩大招生范围,成立第二届“春风得意”学前班。到时,你可过来为我拍照集体合影喽———”我频频点头答应。 </p><p class="ql-block"> 苑老师,就是那次我和你的谈话竟成了最后一次。我万万没有想到,也不敢相信,然而却又成了事实。当我听到你去世的噩耗时,我躲在屋里哭了一场,这不是因为我不想念您没有为你去送行,而是化悲痛为力量,为你赶制了两份遗像,以寄托悲哀之情。一份收藏在了我的相册里,另一份送给了你的亲人。放在您的墓前,安慰你的在天之灵。</p><p class="ql-block"> 苑老师,愿你在天堂一切安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