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烂漫】,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紫阳赵

<p class="ql-block">作者昵称/紫阳赵</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1122441</p><p class="ql-block">图片/华为手机拍摄</p><p class="ql-block">正文/2220字</p> <p class="ql-block">三月的温柔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安康市(中国十大宜居小城)</span>高新区桃花源桃花季踏春而来。从3月22日至30日,这里将满是浪漫氛围:22日"河南干娘"赵梅助相亲邂逅良缘,23日文旅商贸系列活动开幕式上,78岁的国内著名歌唱家蒋大为先生演唱“桃花三部曲”,尤其是那首《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将活动推向高潮。</p> <p class="ql-block">桃花源:安康市高新区的一处打卡景点,是以桃花为主题元素的休闲公园。园内规划布局了“桃花溪”“桃花岛”等景点,同时种植搭配垂柳、廊亭、水车等乡土风貌元素,营造出梦里原乡的浓郁氛围。</p><p class="ql-block">桃花源里觅春光是人们踏青探春的优选之地。蓝天新路新枝叶,喜鹊喳喳唱春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灼灼,游人如织。</p><p class="ql-block">我21号来这里,观摩了系列活动,对打造桃花源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一是文化传承与表达</p><p class="ql-block">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象,代表着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打造桃花源可以将这一文化符号具象化,使人们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延续。</p> <p class="ql-block">通过建筑、景观等形式展现桃花源文化,能为当地增添独特的文化标识,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二是旅游经济发展</p><p class="ql-block">桃花源主题的景观或景区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旅游收入。</p> <p class="ql-block">旅游业的发展还会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繁荣,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p> <p class="ql-block">三是生态环境保护</p><p class="ql-block">打造桃花源往往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营造出山水田园般的优美环境。这有助于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提升生态质量。</p> <p class="ql-block">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为居民提供了宜居的生活空间,也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了栖息之所,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p> <p class="ql-block">四是社会和谐与居民福祉</p><p class="ql-block">打造桃花源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p> <p class="ql-block">共同参与桃花源的建设和维护,能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读陶渊明《桃花源记》感悟特别:</p><p class="ql-block">一、探寻桃源:理想与现实的交织</p><p class="ql-block"> 初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那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便深深烙印在我心间。随着年岁增长,尤其是这次在安康高新区桃花源阅读,对这篇经典的理解尤为深刻,越发觉得它不仅是文学创作,更是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叩问,蕴藏着对生命和社会的无尽思考。</p> <p class="ql-block">二、描绘理想:人间仙境</p><p class="ql-block">陶渊明用质朴文字勾勒出的桃花源,是人间难寻的仙境。那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幅和谐安宁的田园景象跃然纸上。居民们“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没有尘世的纷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这理想社会的描绘,承载着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反映了古往今来人们对和平、富足、平等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三、映射现实:黑暗困境</p><p class="ql-block">然而,桃花源的美好,恰恰映照出东晋末年社会的黑暗与残酷。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繁重的赋税和徭役让人民苦不堪言。陶渊明身处这样的时代,无力改变现状,只能借桃花源寄托内心的不满与无奈。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作者的痛苦与挣扎,也使作品更具批判性和思想深度。</p> <p class="ql-block">四、剖析精神:超越与坚守</p><p class="ql-block">《桃花源记》体现的不仅是社会理想,更是一种精神追求。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太守和刘子骥寻找桃源无果,这暗示着桃花源的缥缈难寻。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毫无价值,相反,它代表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境界,激励着人们在困境中保持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归园田居,正是对这种精神的践行。他在简陋的生活中,守住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为后世树立了坚守自我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五、关照当下:启迪思考</p><p class="ql-block">时至今日,《桃花源记》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和诱惑,内心愈发浮躁。桃花源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进步的同时,不能忽视精神世界的丰富。我们需要在内心深处保留一片净土,坚守对美好生活的信念,不被世俗所同化。此外,作品对理想社会的描绘,也启发我们反思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如贫富差距、环境破坏等,努力构建更加公平、和谐、美好的社会。</p> <p class="ql-block">《桃花源记》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过去,审视现在,思考未来。它教会我们在困境中怀揣希望,在喧嚣中坚守自我,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永不放弃。每当我重新阅读这篇文章,都仿佛置身于那个神秘的桃花源,感受到那份久违的宁静与美好,也从中汲取到继续前行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对神话故事:西王母召开蟠桃会有了新的认知。</p><p class="ql-block">西王母开蟠桃会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著名情节,在文化、宗教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意义和影响,这里见西王母手捧“蟠桃”造像,不仅让人重温与解读这个神话故事:</p> <p class="ql-block">情节由来:</p><p class="ql-block">蟠桃会的说法最早源于《汉武内传》等古籍记载。传说西王母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掌管着长生不老的蟠桃。她会在瑶池举办蟠桃会,邀请各路神仙品尝蟠桃,以延年益寿。</p> <p class="ql-block">文化寓意:</p><p class="ql-block">蟠桃会体现了古人对长生不老的向往和追求。蟠桃被视为仙果,吃了能长生,这反映出人们对生命永恒的美好愿望。同时,它也是中国古代神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一个奇幻的神仙世界,各路神仙汇聚一堂,象征着和谐、欢乐的神仙秩序,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理想社交和美好生活的一种想象。</p> <p class="ql-block">文学艺术影响:</p><p class="ql-block">蟠桃会的故事在文学、绘画、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中广泛出现。如明代小说《西游记》中就有详细描写孙悟空搅乱蟠桃会的情节,使这一故事更加深入人心。在绘画中,常可见到西王母端坐在瑶池,周围神仙环绕,蟠桃满树的画面,生动展现了蟠桃会的热闹场景。戏曲里也有相关剧目,以精彩的表演呈现这一神话故事,丰富了艺术创作的题材和内容。</p> <p class="ql-block">(21号排练视频)</p> <p class="ql-block">音乐/《花开.半夏》</p><p class="ql-block">2025.3.30于安康高新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