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 青春“靓点”

邓毅

<p class="ql-block">图片/部分网络</p><p class="ql-block">文字/邓毅</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33908005</p> <p class="ql-block">  人的一生,在时代洪流中翻滚,实在是莫测的。当逐渐步入“锈蚀”的老年生活时,还能回忆青春靓点,真是一种幸福、像是漫长岁月中的奢侈品。</p><p class="ql-block"> 我今天“搜箩”的靓点,之所以打上引号,是有着青春烙下幸福又是实在的记忆,有时代抹不去的伤痕,让靓点带着欢欣鼓舞的同时,也有曾经的苦涩味道,虽然时过境迁,也别有风味。</p> <p class="ql-block">  记得1971年春暖花开的季节,我刚踏入十四岁的年纪,是一名金华九年制学校的初一年级下学期开始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在此校度过了到三年级的正常学生生活,就只能混着日子四年整。走完小学生的日子半年时间,砸烂了的教室门窗已经修好,学校名称由原来的“金华南门小学”,在前半年更名为“九年制学校”,现在又要改为“五七中学”,让过去了四年停滞不升学的三个年级,同时升为中学生。</p><p class="ql-block"> 这时学校的宗旨是“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就是还要“学工、学农、学军”。学校的班级以军队编制命名,曾经的六年级班次成为“一连”,这一次盛大的学校大会,其实是他们的毕业典礼;五年级为“二连”,进入秋天,就是他们的毕业时间;而初一的我们为“三连”,我们离毕业还有足足一年半的时间。三个年级,只有我们的初中学制满了两年,感觉到时代还是轮回弥补一下我们小学时的最多荒废——四年级开始就没有课本,也缺失了五六年级的的规范课堂。</p> <p class="ql-block">  当时感知五七中学的重点,是成立了学校的“共青团支部”。年轻的“品德”课(后来改为政治课)的李老师成了团支部书记,但当时还没有一个团员。于是学校领导下达任务给李老师,“筹备入团申请书”,以油印的表格,统一向三个年级“贫下中农”学生发放(那时是讲‘家庭出生’的年代)。</p><p class="ql-block"> 当我的表格填好交上去时,李老师当时指出,成份是“中农”的学生,一定要填明“上和下”两字,因为“上中农”其实是“富裕中农”,不符合加入共青团要求。我只能回家问当时是生产队长的爷爷,不识字的爷爷告诉我:是“中中农”,我反驳:“老师都没说有这样的……”。但爷爷一脸的严肃,让我在“成份”一栏内就这样填上了“中中农”。</p> <p class="ql-block">  很快,在周一的全校最隆重的大会开始,宣布批准的学校三个年级第一批二十八名共青团员的名单时,我的名字不在其中。当李老师在台上宣布还有一名是破格的共青团员名字时,他像是卖着关子,又像故意制造紧张氛围,还像是有十分重视的成份包含在其中。好长时间的停顿,引起会场一片寂静。我当时紧张得不行,想到我填的表格有不如实的可能,老师停顿是在思考这样的填表隐瞒真相,也许在会场上应该唾弃一番;也想到“破格”的也许是……我!总之,复杂的心情占据了我当时的整个过程……</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非常严肃的高声讲到:“共青团的章程规定,年满十四周岁的青年才能加入,而这一同学才13岁零五个月。”这时他又来了一次停顿,把我的紧张情绪更推向了高峰。当他一字一句的往下说时,我的双脚已在打颤。觉得他的一句话是如此拖长着尾巴,带着时代的恐惧无情的摔向了我的腰季。他此时神情凝重的继续说:“……这一同学在我进行‘群众调查’到她所在的生产队的会议上,她是所有队员们异口同声表扬的学生,说她就像留选的蚕豆种籽,是大的、饱满的、没有虫害痕迹的;拔秧技术性较高项目,以及其它农活学得既虚心接受又快、是尊重老人关心别人的好学生……她是我们五七中学同学们‘学农’的榜样,也是一直在默默争当共青团员的五七战士……”。当他最终宣布出我的名字时,全场热烈鼓掌。当不少人的眼光聚向我时,我却止不住的抽泣,低着头,一时说不清楚的泪流满面……</p> <p class="ql-block">  我后来成了学校的唯一的学生团支部委员、三连一排的团小组长、全县中学生学代会的代表、还代表学校参加了凤仪镇“全州小麦开纱条播”生产队长的现场会……总之就是我的同学们说的“好运连连”。但我知道,正像我的班主任蒋老师说的:“我们这个年级,是读书耽误得最多的,整个初中班的大部分同学,写不出一篇像样的作文、解不了一元一次方程、不知道地图上的回归线等等”。</p><p class="ql-block"> ……我过早的全身心投入到生产队的劳动,已到了在最好年龄坐不下来读书思考的程度,给我后来漫长的时光,带来不少缺失。唯一保留到现在的是爱劳动爱土地;爱种植花草;关心别人;勤劳节俭的生活作风贯穿于我的一身。</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青春回忆中的唯一的“靓点”,有点像撞上“幸运”柱头的感觉,不值得一说,没有实在的意义,还有点显摆的讨厌。但我感觉到了当时老师及长一辈生产队员们的那份真诚;重视“社会调查”的现实与时代背景;也有老师明知学生想“蒙混过关”,却心生同情的真实;还有不识字爷爷的“智慧勇气”,鼓励着一个小学生带着天真的热爱劳动,共同获得了最好的社会评判。</p><p class="ql-block"> 虽然一个共青团员的称号并没有多大的真实的好处,但对于终身与之擦肩而过的一群“固定群体”,那心底烙下的抹不去的缺失,我似乎已经经历了很短暂的一撇。</p><p class="ql-block"> 我算是最最幸运的一个,让那群人心生妒忌也在所难免……这对我后来的读高中、再后来的婚姻选择,还包括从此的人生理解、幼小的心灵的扶持、并不傲慢于一时的幸运等等,无不打上了深深浅浅的烙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