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曼德勒

吟风弄月

<p class="ql-block">三月二十八日,缅甸发生7、7级大地震,人民生命财产受到重大损失。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几乎遭到毁灭性摧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年前,即新冠疫情大范围蔓延前夕,我曾去曼德勒这座美丽的佛国旅游。今天重发这篇文章,以纪念这座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直想去缅甸的曼德勒,不仅因为它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更因为它是缅甸著名的古都,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br></p> <h3>经过五个多小时的飞行,飞机✈️ 降落在缅甸的曼德勒机场。走出机舱,有些许失落。眼前看到的景象和想象的有着极大反差。诺大的机场,灯光暗淡,只有我们一个航班,周围静悄悄的,如入无人之境。</h3><h3><br></h3> <p class="ql-block">出关倒是很顺利,有接机的地陪早已等候。地陪是位利落的中国姑娘,手脚麻利地为每位游客脖子上套了一条茉莉花串,瞬间,浓郁的花香弥漫开来,我忍不住做了一个深呼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机场去酒店,车程近一个小时,周围仍是黑漆漆一片。地陪幽默地告诉我们,缅甸实际也叫“免电”,停电司空见惯。</p><p class="ql-block"><br></p> <h3>导游甚至“危言耸听”地告诉我们,缅甸的水电很难保证供应,饭店里一般晚上十点就停电。这让我心里很有些沉重,并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准备。所幸一切都没有那么糟糕,几天里也完全没有遇到停水停电的情况。</h3><h3><br></h3> <h3>有着许多传说的曼德勒,实际上是一个相当年轻的城市。传说乔达摩曾与门徒一起登上曼德勒山,望着辽阔的地域,预言此地有朝一日会出现一个光大佛法的伟大城市。</h3><h3><br></h3> <h3>1857年,曼同国王决心实践佛的预言,建造了一座巨大的宫殿,将贡榜王朝的首都迁至曼德勒。国王将新的首都建成一座金碧辉煌的城市,以弘扬佛学。但是这个黄金时代也只是昙花一现,1886年英国人征服了上缅甸。</h3><h3><br></h3> <h3>直到1948年,曼德勒才与整个缅甸一起重新获得了独立。但无论经历了多少变迁,曼德勒依然是缅甸的宗教中心,城市里随处可见一座座矗立着的宝塔寺庙和佛殿。差不多所有的庙宇都开放,从事正常的宗教活动。</h3><h3><br></h3> <h3>我们先去了马哈穆尼寺,这里供奉着一尊据说被释迦牟尼开光的大佛,所以信众众多。供奉大佛的大殿只有男士可以进入,当地的妇女们只能在殿外跪拜。</h3><h3><br></h3> <h3>这里的寺庙与国内不同,没有香火,而是用金箔往大佛身上贴金。大殿里有摄像头,殿外的人可以通过视频看到殿内的情况。可能是人们的高度不够,所以金箔都贴在了佛的下半身,从视频上看,大佛的比例极不协调,下身臃肿无比,但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人们的虔诚。</h3><h3><br></h3> <h3>寺庙的墙壁是用翡翠修葺的,金色的屋顶与灰绿色的墙壁交相辉映,相得益彰。</h3><h3><br></h3> <h3>在寺庙里遇到一位带着幼儿的年轻母亲,对着在一旁照相的我友好地微笑。我提出与她和孩子合影,她腼腆地应允了。</h3><h3><br></h3> <h3>马哈穆尼寺里巨大的钟和钟旁冥想的人。</h3><h3><br></h3> <h3>千人僧院又是曼德勒的一个网红打卡之地。缅甸的僧人一日两餐饭,早上四点和上午十点,过午不食。而他们的食物来源,完全靠化缘。</h3><h3><br></h3> <h3>我们在十点前赶到了寺院,那里已是人山人海。我们顶着东南亚的烈日挤在人群中,只为一睹近千僧侣化缘归来的模样。僧人们陆陆续续回到寺院,每人手里都捧着一个金属的钵子,里面装着各种食物。</h3><h3><br></h3> <h3>这里的僧侣不忌荤腥,因为他们的食物只能是别人的施舍。缅甸七至十五岁的男子必须去寺庙修行,生活清苦。但在这里,我们看到每个人的脸上都显示着沉稳淡然,与国内寺庙里动辄上千元香烛钱,面上泛着油光的和尚形成鲜明的对比,我想,也许那就是内心有信仰的缘故吧!</h3><h3><br></h3> <h3>离千人僧院不远的乌本桥,坐落于曼德勒市西南的阿玛拉普拉古城东塔曼湖上,始建于1856年,全长1200米,全部由柚木搭建而成,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木桥。</h3><h3><br></h3> <h3>由于缅甸潮湿多雨,东塔曼湖周围地势低洼,所以当年用珍贵的缅甸柚木造了这座桥。经过160多年的日晒雨淋,如今不烂不朽,依然安稳地矗立在湖上。</h3><h3><br></h3> <h3>乌本桥日落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日落之一,而乌本桥又被缅甸人称为"情人桥"。这里是众多摄影爱好者的必选之地,因此又有人说"不到乌本桥等于没到过缅甸"。</h3><h3><br></h3> <p class="ql-block">傍晚,我们来到乌本桥。绿树的缝隙中,时隐时现出佛塔的塔尖,将这个佛教国度渲染的美轮美奂。在许多摄影作品中,我曾多次见过这座桥,原始,狭长,浸透了岁月风尘的参差柚木,打着花花绿绿的小伞,穿着纱笼悠悠而行的缅甸女子……,唯美,静谧。然而,现实却让我们猝不及防,来这里看日落的游客人山人海,上得桥去,人们摩肩接踵,举步维艰。由于桥上没有护栏,导游一再提醒,务必注意安全。</p><p class="ql-block"><br></p> <h3>太阳慢慢西沉,金色的光芒洒在田野上,河水里,泛起点点金光。西边的天际变成了橙色,红色,所有的人都伸长脖子,举起相机,不停地拍照,以期用最快的速度,留住那最美的一刻。</h3><h3><br></h3> <h3>曼德勒不仅是缅甸宗教的中心,她的经济地位相当于上海之于中国。曼德勒山是这座城市的心脏,海拔虽然只有260米,却是曼德勒的最高点。</h3><h3><br></h3><h3></h3> <h3>我们乘电梯上到山顶,曼德勒市尽收眼底。远处,伊洛瓦底江蜿蜒流过,郁郁葱葱的绿树丛中,数不清的金色佛塔尖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h3><h3><br></h3> <h3>曼德勒山上可爱的小沙弥,脱下袈裟,只是一群调皮的孩子。</h3><h3><br></h3> <h3>出家的小沙尼。</h3> <h3>山顶的大殿,装饰的金碧辉煌。</h3> <h3>几天来,我们都奔走在各大寺庙中。缅甸的寺庙只要进入院内就必须脱鞋,这让我们有些纠结,但入乡随俗,一天过去,常常光脚要走七八千步。</h3><h3><br></h3> <h3>固都陶佛塔建于1857年,据说当时召集了全缅甸和东南亚共计2400余名高僧,修订佛经,最后将结集的三藏经刻在了729方云石碑上,建造成了珍存三藏经的佛塔。</h3><h3><br></h3> <h3>它的规模是佛教世界绝无仅有的。佛塔金碧辉煌,在烈日下熠熠生辉,无数白色金顶的小塔围绕在佛塔四周。善男信女们供奉的美丽花束,为这脱俗的境地,凭添了一缕悠然的人间烟火。</h3><h3><br></h3> <h3>缅甸的寺庙里随处可见的喵星人,它们无拘无束,悠然地审视着来来往往的游人。</h3><h3><br></h3> <h3>翡翠塔也是旅行社的必游景点。翡翠塔高约25米,始建于2012年,耗时3年,塔身及周边墙壁全都由翡翠砌成,据说所用翡翠一万余吨,耗资11亿美元。属于缅甸乃至世界独一无二的完全用翡翠建造的佛塔。</h3><h3><br></h3> <h3>除了用作建材的翡翠石料,这里的展览厅内也有许多宝石级的翡翠,对于我这样的翡翠发烧友,在这里也算是开了眼界。</h3><h3><br></h3> <h3>巨大的翡翠玉佛。</h3> <h3>267根精雕柚木支撑起大殿空间的柚木寺,是一座巧夺天工的纯柚木雕刻建筑,非常壮观。</h3><h3><br></h3> <h3>柚木寺是皇宫唯一剩余的原始建筑,也是吸引着众多摄像爱好者的热门景点。柚木寺缅文叫金色宫殿僧院,是曼德勒最古老的僧院,但随着年代久远,岁月的风侵雨蚀,金色已慢慢掉卸,整座寺庙显得黑黝黝的。</h3><h3><br></h3> <h3>我们登上木质的大殿,细数每一块木头上精雕细镂的繁复纹饰和人物,心里对当年的工匠充满敬佩。这座存在了150多年的寺庙,现在已经成为木构建筑的经典。</h3><h3><br></h3> <h3>孔雀寺门前的善男信女。</h3> <h3>缅甸的敏贡古城就在伊洛瓦底江岸边,与曼德勒市隔江相望。我们乘船航行了近一个小时,到达敏贡。</h3><h3><br></h3> <h3>在船上,忽然发现岸边一股白色的浪涌来,扬起黄色烟尘,定睛细看,竟是约有上百头的白色牛群到江边喝水。不知道为什么缅甸的牛是白色的,这巨大的牛群也给我们带来不小的震撼。</h3><h3><br></h3> <h3>敏贡大钟于1808年开始铸造,1810年完工,重达9.1吨,高8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重、且仍在使用的大钟。</h3><h3>1839年,敏贡发生大地震,大钟从悬挂的梁上掉下来,直到1896年才又被重新挂起。</h3><h3><br></h3> <h3>我拿起旁边的木锤,撞向大钟,顿时深沉悠远的钟声四散开去,在空中久久回荡,仿佛历史的回音……。</h3><h3><br></h3> <h3>敏贡佛塔,是缅甸国王孟云为他的王后建造的一座尚未完成的皇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砖制建筑之一。</h3><h3><br></h3> <h3>可惜的是,巨塔刚刚完成三分之一,同样在1839年的地震中损坏,塔身开裂,无法修复,只得空留残存的废墟。 </h3><h3><br></h3> <h3>尽管这只是一座尚未完成的建筑,但它仍不失为缅甸最大的古塔遗址,恢弘的气势,一如往昔,斑驳的棕红色墙体,在烈日的映照下古朴幽深,那种历史的厚重感,让人心生敬畏。</h3><h3><br></h3> <h3>敏贡古城还有一处打卡地就是距敏贡塔四、五百米远的辛比梅宝塔。整塔通体呈乳白色,圆形的宝塔仿照佛教中须弥山的形式而建,塔身分为三层,如同海浪一样层层叠叠。</h3><h3><br></h3> <h3>远远望去,辛比梅塔犹如一个巨大的奶油蛋糕,因此也被大家称为奶油蛋糕塔。辛比梅塔是为了纪念辛比梅公主所建,据说根据缅甸的占星术,这里是世界的中心。</h3><h3><br></h3> <h3>具有英伦风情的眉谬是一座小城,当年曾被英国统治。这里有许多欧洲风味的别墅,围墙上到处盛开着花朵。我们住的酒店就是一座欧风浓郁的小楼,听说,为了保有小城的味道,政府禁止盖4层以上高楼。</h3><h3><br></h3> <p>眉缪海拔1070米,一年四季气候凉爽,空气清新,风景秀丽,花卉盛开,历来有缅甸“花都”的美誉,曾是英国人的度假圣地。眉缪植物园建于1719年,距眉谬市3公里,是一座欧式风格的植物园。</p><p><br></p> <h3>我们正赶上这里一年一度的“花节”,眉谬更显得热闹非凡。皇家花园花团锦簇,空气清新湿润,据说负氧离子超出通常上百倍。</h3><h3><br></h3> <h3>漫步在花园里,正是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为大地铺上一层暖色。小河里游弋着野鸭,白天鹅和鸳鸯。</h3><h3><br></h3> <h3>沿着河岸缓缓而行,发现河边的草丛里黑天鹅妈妈正在孵化小天鹅,三只小天鹅已经破壳而出,还有两只鹅蛋在天鹅妈妈的腹下。看到我们过来,天鹅爸爸极为不安,警惕的观察着。为它们母子安心,我们选择了离开。</h3><h3><br></h3> <h3>园里盛开的各色鲜花把大地渲染的姹紫嫣红,让人流连忘返。</h3><h3><br></h3> <h3>太阳快速坠落,暮色里,几个当地的游客白衣白裙,宛若天仙翩然而至,为美丽的花园增添了轻灵的仙气。</h3><h3><br></h3> <h3>缅甸的饮食与东南亚地区相似,以酸辣为主,不过导游说,那种味道,一般中国人很难接受。我们尝试的缅餐为抓饭,味道一般。虽然餐厅提供了一次性手套,但试了一下,极不适应,还是改用了勺子。</h3><h3><br></h3> <h3>几天来走马观花,曼德勒浓郁的宗教气息深深感染着人们。面对那些历史遗迹,更能感受岁月的无常与无奈,对生活中的每一天,唯有珍惜。</h3><h3><br></h3> <p class="ql-block"><b>图片来源:手机拍摄</b></p><p class="ql-block"><b>文字、制作:吟风弄月</b></p><p class="ql-block"><b>背景音乐:月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感谢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