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圆姐的甜蜜事业

书童

<h3> <br> 在武穴龙潭公园门口,有这样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一个汤圆摊,一位被大家亲切称作“汤圆姐”的女人,还有那承载着岁月记忆的木挑担、铁锣贯和柴火炉。三十多年来,它们共同编织着一份甜蜜的事业,温暖着无数武穴人的胃与心。<br><br> 没有人知道汤圆姐的真实姓名,“汤圆姐”这个称呼简单又亲切,就像她煮出的汤圆,带着朴实的甜意。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龙潭公园的树梢,汤圆姐就会准时出现在她的摊位前。她熟练地整理着木挑担,那木质的纹理已被岁月摩挲得光滑温润,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铁锣贯摆在一旁,虽已有些陈旧,但擦得锃亮,在阳光下闪烁着质朴的光芒。柴火炉里的火“噼里啪啦”地烧着,升腾起的热气带着淡淡的柴草香,瞬间驱散了清晨的寒意。<br><br> 汤圆姐做汤圆的手艺是一绝。她先将糯米粉一点一点地加入适量的水,然后用那布满老茧却无比灵巧的双手揉搓着。那团雪白的糯米粉在她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不一会儿就变成了软硬适中的面团。接着,她揪下一小团,放在掌心轻轻搓圆,再用手指在中间按出一个小窝,放入精心调制的馅料,最后熟练地收口、搓圆。一个个圆润饱满的汤圆就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整齐地排列在案板上。<br><br> 当柴火炉上的水烧开,汤圆姐便将汤圆一个个轻轻放入锅中。随着水的翻滚,汤圆们也欢快地跳起了舞。不一会儿,它们就像一群白白胖胖的小娃娃,浮上了水面。汤圆姐熟练地用漏勺将它们捞出,盛在早已准备好的碗里,再浇上一勺香甜的桂花糖浆。一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汤圆就呈现在了顾客面前。<br> <br> 这小小的汤圆摊,不仅仅是一个谋生的地方,更是汤圆姐对家庭的一份责任与担当。三十多年来,她用这小小的汤圆摊养活了一家人。为了让孩子能吃饱穿暖,能有学上,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准备食材,风雨无阻地守在这个小摊前。无论严寒酷暑,她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她的坚持和付出,就像这柴火炉里的火,温暖着整个家庭,让家充满了希望和力量。<br><br> 而这小小的汤圆摊,更是对地方小吃的一份传承。在武穴,汤圆有着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味,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武穴人的记忆。汤圆姐从小就跟着长辈学习做汤圆的手艺,她深知这门手艺的珍贵。她始终坚持用最传统的方法制作汤圆,选用优质的糯米和新鲜的馅料,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她的汤圆口感软糯,甜而不腻,深受武穴人的喜爱。许多人从小吃到大,即使长大了,离开了武穴,每次回来都会到龙潭公园门口的汤圆摊吃上一碗汤圆,寻找那份熟悉的味道。<br><br> 如今,时代在不断变迁,城市也在快速发展。龙潭公园周边建起了高楼大厦,街道变得更加繁华。但汤圆姐的汤圆摊依然坚守在那里,就像一位忠诚的守护者,守护着武穴的传统小吃,守护着人们心中的那份温暖与回忆。<br><br>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总是在忙碌地奔波着,追求着功名利禄。而汤圆姐却用她的坚守和执着,在这个小小的汤圆摊前,经营着她的甜蜜事业。她用自己的双手,传承着地方小吃的文化,也传递着一份浓浓的人间温情。<br><br> (图文作者:王家振)<br></h3>

汤圆

武穴

龙潭

小吃

柴火

熟练地

小小的

公园

甜蜜

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