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筑光音乐会原名筑光音乐研究会,成立于1937年4月,抗战爆发后不久,贵阳地下党组织为了广泛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动员部分地下党员和进步青年加入筑光音乐会,以便运用音乐这个富于感染力的武器,在贵阳广泛进行抗日救亡宣传。</b></p><p class="ql-block"><b> 1937年8月,就读于上海音乐专科学校的常学墉从上海回到贵阳,任贵阳高中、正谊、达德等校的音乐教师,他在学校教唱抗日歌曲,得到师生们的好评。</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在1937 - 1938年间,在中共贵州地下党的引领下,进步教师与学生组建了《学生救国联合会》(简称学联)以及《筑光音乐会》,母亲严金萱有幸参与了这两个意义非凡的组织。</b></p><p class="ql-block"><b> 《筑光音乐会》初建之时,只是音乐爱好者聚集的音乐团体。然而,随着抗战的爆发,为了更为广泛地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在中共贵州省工委的领导下,众多共产党员与进步学生共计五、六十人投身到“筑光”的活动当中。母亲严金萱与女中的聂奇慧、朱瑞珍 ,“贵中”的朱启德,“女师”的黄奇鑫,“男师”的汪禄晋,“达德”的聂奇婉、刘蓉蓉等人,都是“筑光”里最为活跃的成员。“筑光”的音乐指导常学慵老师,是一位极为敬业且品德高尚的人,他对这些青年耐心指导,从识谱、音乐知识,到抗战的深刻道理,乃至生活上的点点滴滴,都关怀备至。有时学生们排练至深夜,他便会邀请大家到家中用餐,因此学生们都亲切地尊称他为“常大哥”。</b></p> <p class="ql-block"><b> “筑光”唱响的第一首歌便是《义勇军进行曲》。这首由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创作于1935年春的歌曲,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影片描绘了三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三省后,又步步进逼华北,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国民党统治下的青年知识分子在苦闷、彷徨中寻求光明,毅然走向革命道路的故事。1935年5月,影片《风云儿女》在上海上映后,《义勇军进行曲》宛如一声震撼人心的春雷,迅速响彻祖国大地。</b></p> <p class="ql-block"><b> 《义勇军进行曲》唱出了千百万不愿做奴隶之人的心声,成为召唤人民进行解放斗争的嘹亮号角。无数革命先烈,冲锋陷阵时高唱着它,在阴暗潮湿的监狱中哼唱着它,走向敌人刑场时也坚定地唱着它。《义勇军进行曲》不仅响彻全中国,更传遍了世界各国。1947年7月17日,我国云南《正义报》曾有这样的记载:美国著名广播音乐指挥伏尔希斯向美国国务院提议,在联合国胜利之日,电台应安排预定的音乐节目广播。于是,国务院文化关系科科长皮格特拟定的节目演奏单中,便有中国的《义勇军进行曲》。美国黑人歌王四处演唱这首歌曲,还灌制了唱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广播电台每天五次对华广播,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前奏曲。在英美各大广播电台,也常常能听到这首雄壮的歌曲。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同样录制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唱片。</b></p><p class="ql-block"><b> 由此可见,在全国解放之前,《义勇军进行曲》就已然作为中国人民不甘压迫奴役、不愿做奴隶的伟大精神象征,传遍了全世界,后来更是成为了我国的国歌。</b></p> <p class="ql-block"><b> 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这一喜讯传来,人心振奋。然而,在国民党统治下的贵阳,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却依然遭受着重重限制。寒假期间,国民党省党部忌惮“学联”、“筑光”利用寒假开展宣传活动,便先行一步,妄图控制学生活动,下令各中学组织寒假工作团下乡宣传。党组织迅速在高家花园召开会议,制定了与国民党斗争的策略。各工作团推选出品学兼优、在学生中极具威信的同学担任团长,从而成功掌握了主动权,打破了国民党阻止抗日宣传的阴谋。</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1938年2月19日,贵阳学联成员于蕴、王栻、聂奇慧(又名聂静涵)、周树楹、李德邦、方为策、饶元祚被国民党贵州省党部特务室逮捕。当晚,省工委成员黄大陆、李策在文笔街高家花园召集各校党支部负责人和“学联”骨干开会,决定次日组织各校同学请愿游行,并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和学生家长设法营救被捕学生。21日,黄大陆、李策以及省工委机要员严金甡(五舅)等人又被国民党特务强行以“托派”、“汉奸”的罪名逮捕。这就是贵阳“二.一九”学联事件。</b></p><p class="ql-block"><b> 事后,中共党组织把大批“学联”成员转入筑光音乐会,先后有聂奇慧、刘家祥、严金萱、聂奇婉等50 余名中共党员和进步学生加入筑光音乐会进行活动。</b></p> <p class="ql-block"><b> 各个学校在团长的带领下,每日积极练歌、排戏、演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而每次活动的第一首歌,必定是《义勇军进行曲》,它极大地鼓舞着每一位同学的斗志。下乡宣传时,学生们走家串户,声势浩大,吸引了众多群众。所到之处,他们都积极教群众唱《义勇军进行曲》,与群众一同高歌。这一举动让国民党惊恐万分,随即展开了残酷镇压。1938年8月,他们逮捕了寒假工作团的八位团长,于蕴、聂奇慧、王拭等均在其中,并对这些同学施以严刑拷打。于蕴同学头上、脸上、身上鲜血直流,却依旧挺起胸膛,高声歌唱:</b></p><p class="ql-block"><b>“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b></p><p class="ql-block"><b>把我们的血肉,</b></p><p class="ql-block"><b>筑成我们新的长城!</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 其他同学也纷纷跟唱,吓得国民党头子尖声叫嚷:“不许唱!不许唱!把他们给我推出去,关得远远的!”</b></p> <p class="ql-block"><b> 歌声如汹涌爆发的山洪,响彻大街小巷。这时,许多围观群众也纷纷加入筑光音乐会人员的队伍,几百人的队伍迅速扩大到了上千人。直到天色渐暗,省府官员生怕事态进一步扩大,不得不派人前来谈判,答应了抗日救亡歌咏队伍释放被捕同学的要求。</b></p> <p class="ql-block"><b> 队伍在“学联”几位领导人的带领下,由两位同学高举“要求释放爱国同学”的横幅,一路上高唱《救国军歌》:</b></p><p class="ql-block"><b>“枪口对外,</b></p><p class="ql-block"><b>齐步前进,</b></p><p class="ql-block"><b>不伤老百姓,</b></p><p class="ql-block"><b>不打自己人,</b></p><p class="ql-block"><b>我们是铁的队伍,</b></p><p class="ql-block"><b>我们是铁的心,</b></p><p class="ql-block"><b>维护中华民族,</b></p><p class="ql-block"><b>永做自由人。</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 学生们沿途高喊口号:“要求释放无辜被捕学生!”“团结一致!抗日救国!”歌声、口号声此起彼伏,激昂愤慨,引发了沿途众多群众的强烈共鸣,街道都被堵塞得水泄不通。学生的示威游行,有力地揭露了国民党倒行逆施的罪行,群众对此深表同情,纷纷议论:“抗日救国,何罪之有?!”</b></p><p class="ql-block"><b> 队伍抵达省府后,省长吴鼎昌却拒而不见。学生们忍受着饥饿,下定决心不达目的绝不离开省府。歌声、口号声持续不断,周围的群众也越来越多。突然,警笛疯狂呼啸起来,在警笛愈发逼近的狂啸声中,陶信慵目光炯炯地扫视了全体同学和人群,随后几步迈向省府门前的高台阶上,大声说道:“同学们!父老乡亲们!大家睁开眼睛看看,国民党血腥的罪行吧!我们早就料到他们会来这一手。同学们,不要慌乱,我们手挽手,排好队伍冲出去,冲到大街上继续游行!......”</b></p><p class="ql-block"><b> 就在此时,大批军警将学生们重重包围,企图驱散队伍,破坏示威游行。陶信慵机智勇敢地指挥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家手挽手,冲破了国民党军警的包围,转移到各处继续示威游行。</b></p><p class="ql-block"><b>“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b></p><p class="ql-block"><b>起来!起来!起来!</b></p><p class="ql-block"><b>我们万众一心,</b></p><p class="ql-block"><b>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b></p><p class="ql-block"><b>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 1938年4月,台儿庄大捷传来,为配合民众的庆祝活动,筑光组织了百人大合唱,演唱了《流亡三部曲》《慰劳歌》《最后胜利是我们的》《歌八百壮士》等歌曲。 </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 1938年12月,中苏文协贵州分会成立,成立大会上,筑光音乐会演唱了当时的苏联国歌暨无产阶级的国际战歌《国际歌》。筑光音乐会还多次与其他音乐团体合作,共同进行抗日救亡宣传,用音乐鼓舞民众的抗日救亡斗志,用歌声唤起民众的抗日救亡意识。</b></p> <p class="ql-block"><b> “筑光”举办过众多音乐会,除了演唱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外,还演唱冼星海的《祖国的孩子们》,严述诗的《五月的鲜花》,孟波的《牺牲已到最后关头》,麦新的《大刀进行曲》,张寒晖的《松花江上》,孙慎的《救亡进行曲》等等。此外,还有《光明赞》《囚徒歌》等。学生们还创作了山歌剧《送郎打日本》。这些歌曲,有的如同进军号角,振奋人心;有的以沉郁悲壮的曲调,倾诉着人民心中的愤恨;有的雄壮有力,激昂愤慨;有的以铿锵的歌词,表达着奋起的决心;有的以欢乐跳跃的节奏,展现着战士的生活;有的以绵长的旋律,寄托着对英烈的缅怀。在演唱这些歌曲时,母亲严金萱总感觉有一种神奇的魅力扑面而来,心中仿佛燃起熊熊烈火,闪耀出熠熠光芒,照亮了她之后在音乐艺术道路上前行的方向。</b></p> <p class="ql-block"><b> 五舅 严金甡(1921——1941.1.19),又名今生,贵阳市人。</b></p><p class="ql-block"><b> 1937年就读省立贵阳高级中学。1936年参加地下党领导的读书会,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贵州省工委机要员。1941年1月英勇就义,是贵州省年轻的革命烈士。</b></p> <p class="ql-block"><b> 1938年五舅严金牲被捕入狱后 ,1939年八路军办事处将母亲严金萱送往革命圣地延安,是网络流传的三个小八路之一。</b></p><p class="ql-block"><b> 以上是著名军事摄影家沙飞为她拍摄的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说明:</b></p><p class="ql-block"><b> 母亲严金萱,1924年出生于贵阳市。 13岁参加革命工作和救亡歌咏活动,是贵阳筑光音乐会骨干成员。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贵州省工委交通员。1939年赴延安,先后进抗日军政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华北联合大学学习;在冲锋剧社、中央管弦乐团等单位任作曲、演员和研究员。1946年与父亲孟波结为夫妇。新中国成立后,组织培养她到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先后担任天津、广州歌舞团、文化部音乐舞蹈处、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上海越剧院和上海舞蹈学校的领导工作。创作了大型芭蕾舞剧《白毛女》音乐和交响组曲《白毛女》及音乐剧、五百多首歌曲,是在音乐创作体裁、风格、题材比较丰富并有突出成就的人民音乐家家。</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文 字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严金萱之女孟惠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图片素材 网络及豆包A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