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松山春祭

李木子

<p class="ql-block">美篇号:265145</p> <p class="ql-block">  春日的松山,阳光和煦,桃花盛开。手捧洁白的菊花,走进松山战役遗址,祭奠为国捐躯的英烈。松山战役,是1944年中国远征军与日军进行的一场关键战役,<span style="font-size:18px;">役历时85天,中国远征军以惨重的代价全歼日军1200余人,打通了滇缅公路,为后续收复腾冲、龙陵等地区奠定了基础。</span>松山乃中国抗战成功收复之第一块国土,为胜利与自豪的象征。松山战役遗址经70余年风雨如昔,英雄气概历久而益彰。</p> <p class="ql-block">  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面朝松山主峰的山坡上,是</span>远征军雕塑群‌,雕塑群由夏装士兵、秋冬装士兵、娃娃兵、炮兵、跪射兵、战车、女兵、盟军、老兵、战马、将军、驻印军计12个方阵,402座远征军雕塑组成,生动再现了当年将士的英姿。面对雕塑群,历史的厚重感如潮水般涌来,仿佛将我带回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这片曾经被鲜血浸染的土地,见证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的坚韧与不屈。</p> <p class="ql-block">  站在战娃娃兵方阵前,21座孩子的雕像让我喉头一紧,稚气未脱的小战士穿着空荡荡的军装,步枪比他们还要高,却把军帽戴得端正。那些本该在学堂里的少年,将生命定格成了山巅的界碑。用生命诠释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深刻内涵。这些远征军娃娃兵的形象是根据一张真实的历史老照片为蓝本设计的,照片里的远征军小兵名叫李占红,贵州人,当时只有13岁。日寇入侵,国难当头,很多小小少年也加入了抗日队伍,奔赴前线,为国家,民族,贡献宝贵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女兵方阵由18座女兵雕像组成。女性柔弱善良,而血腥残酷的战争却无法让她们回避。1942年远征军入缅作战失利,4万多人的部队退入野人山,在走出野人山的几千人中,女兵活下来的只有1名。</p> <p class="ql-block">  在老兵方阵前我驻足了很久,山风卷起他们褪色的军装。布满皱纹的脸上挂满沧桑。一位胸前挂满勋章的老人突然立正,颤抖的右手举到眉梢。这个迟到了八十年的军礼,让整座松山都在沉默中哽咽。他们的皱纹里刻着弹片的轨迹,白发是未融的雪,落在战有的墓碑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些在世老兵经历了战争的硝烟,见证了侵略者被赶出国门,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他们是不屈的战士,是我们应该永远铭记的英雄。</span></p> <p class="ql-block">将军方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孙立人将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史迪威将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高耸的纪念碑下,402座雕像或凝视远方,或紧握钢枪,仿佛仍在为保卫家园而战。每一尊雕像都承载着一段悲壮的历史,每一双坚定的目光都诉说着对胜利的渴望。松山抗战遗址不仅是对那段历史的纪念,更是对后人的警示与激励。他告诉我们,和平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p><p class="ql-block"> 离开时,山风掠过他们的肩膀,仿佛掠过八十年前的硝烟。此刻的春天如此温柔,是因为有人把最残酷的冬天,永远留在了他们的身后。</p> <p class="ql-block">日志完成于 2025年3月30日 阿克陶</p><p class="ql-block">图片拍摄于 2025年2月22日 松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