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岁月情怀 回望知青时光

张理敬

<p class="ql-block">美篇名:张理敬</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48760</p> <p class="ql-block">五十六年前,那是一段刻骨铭心改变人生的开端。年轻的我们怀揣着懵懂与憧憬,登上了绿皮火车离开了上海。车轮滚滚,载着我们一路向北,直至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边境小城图们。而后,在春寒料峭的气候中,我们换乘解放牌敞蓬汽车,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向中苏中朝三国交界的珲春进发。汽车在大盘岭山路上艰难爬行,每一次颠簸都像是命运的起伏,近四个多小时的车程,满是对未知的忐忑。经过连续三天三夜的奔波,在三月二十八日傍晚,我们在英安公社下了汽车,又换乘八二大队派来的几辆马车,趟过了冰雪正在融化的一条浅浅的小河,终于抵达了要插队落户的第二生产队。那时的我们,不过十六七岁,稚嫩的肩膀即将迎来全新生活的考验,没人知晓未来等待着的会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下乡插队的地方紧邻图们江边,在这片黑土地上,我们挥洒汗水,付出心力。记得到生产队后第一次出工干活便是跟着生产队长到图们江边去拣石头,准备为集体户盖土坯房打基础备料。农民教我们育苗、插秧、除草、收割、脱粒打场,冬季我们在图们江边挑土篮,参加所谓的修江坝大会战,我们被编入基干民兵或武装民兵,那年冬天,战备紧张,军宣队派驻生产队,指导我们参加战备训练,在边境线上巡逻站岗,在大队部轮流值班,过去在电影里才能看到的挖地道、挖战壕我们都亲自经历了。如今看来,每一段经历都是成长的磨砺,距离那段离乡背井下乡插队的日子已过去五十六载春秋,在下乡插队务农的日子里,面对着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长地垅,多少知青人在铲地时曾汗流浃背、仰天长叹,最难的时候是当地生产队里许多好心的兄弟姐妹帮助我们这些上海知青度过了重重难关。往事如烟,曾经的汗水与苦难,如今都化作了心中一道难以忘却的岁月情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相聚在位于上海南翔的岁月情怀俱乐部,来到三楼会场,右边正在装修施工,原来俱乐部表示装修期间不提供LED屏使用,当我见到餐厅经理后经商量她同意开放LED屏让我们使用,于是我急忙联系原下乡在延边汪清县的好友金临(网名仲坪苍岩),请他帮忙制作一个会议主题背景。</p> <p class="ql-block">我与金临通话后仅仅十几分钟,他便给我发来两份刚制作好的会议主题背景让我选用。哇塞,太漂亮了,非常感谢金临好友临时救急帮忙,也惊叹当今人工智能Al的神奇和魅力。我的金临兄,你真棒!这远山的呼唤,天空中的蓝天白云,近处的朝鲜族草房,有着我们记忆深处温暖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今天,正好是我下乡插队到达农村生产队五十六周年的日子,这是心中永远难忘的日子,相信当年曾下过乡的知青,都有这份情结。!</p> <p class="ql-block">下乡时曾经当过放牛娃。</p> <p class="ql-block">战备紧张时的武装民兵。</p> <p class="ql-block">朋友告诉我,新建的延边博物馆“上海知青在延边”主题展区中,有一张我和郎文祥骑马在图们江边巡逻的照片。岁月流逝,五十多年过去了,延边人民依然记得当年曾赴延边下乡插队的那一万八千名上海知青。</p><p class="ql-block">延边,我又有三年没去了,真想再去看看我的第二故乡。</p> <p class="ql-block">从Deepseek搜索得知,延边博物馆的**“上海知青在延边”主题展区**是记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知识青年参与边疆建设的重要历史陈列。</p><p class="ql-block">上海知青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与当地各族群众共同参与边疆建设。他们在农业开发、教育医疗、工业建设等领域贡献力量,同时参与边境保卫工作,成为特殊历史时期的时代缩影。</p> <p class="ql-block">现场,300名曾经在延边下乡插队的知青,在延边知青联谊会新任会长曾丽馨的精心组织下,相聚于南翔岁月情怀俱乐部。</p> <p class="ql-block">聚会上,有人唱起了大家熟悉而难忘的延边朝鲜族歌曲,有十多位朋友情不自禁的跳起了朝鲜族舞蹈,顿时,全场呈现出一种十分热闹感人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两位副会长周逢和孙建中正在商量工作。</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会议由副会长黄海主持,为了此次活动,黄海已三次来现场考察协调安排相关事宜。</p> <p class="ql-block">我看到美馨神采奕奕,她表示,将一定努力工作,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延边上海知青联谊会的宗旨是团结知青、增强友情;关心互助、老有所乐;情系延边、宣传推介;维护安定、促进和谐。我将在前几任会长和联谊会班子成员们打下的良好基础上不断努力,把延边上海知青联谊会办成联络近18000名延边上海知青的平台,连接上海知青与第二故乡延边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远在外地的安图上海知青、书法家刘明华,专门为这次聚会书写了“回忆青春,纪念我们下乡延边五十六周年”大幅书法作品,快递到上海,由他们集体户的知青带到现场展示。</p> <p class="ql-block">石明诚与徐华丽正在安排相关事宜。</p> <p class="ql-block">知青老友久别重逢,一个个熟悉又亲切的面容映入眼帘,大家激动地握手、拥抱 ,眼中闪烁着泪光。曾经青春年少的我们,如今已两鬓斑白。好友重逢,大家合影留念,好一阵热闹。</p> <p class="ql-block">又见当年的同班老同学。</p> <p class="ql-block">与好友合影,左为原延边知青网管理员沈兴宝,右为早年和龙文工团舞蹈演员、知青活动积极分子曹家茂。</p> <p class="ql-block">知青活动积极分子、彩视制作高手卢平生(右)</p> <p class="ql-block">多年未见的校友,比我早一年毕业的永裕师兄。</p> <p class="ql-block">老知青再次相聚,酒杯碰撞间,往昔的岁月如潮水般涌来。我们共同回忆那段难以忘怀的青春岁月,每一个故事都饱含着对过往的眷恋。</p><p class="ql-block">下乡插队期间,我们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在劳动和生活中,我们与当地的朝汉族农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那段岁月,虽然艰苦,但却成为了我们人生经历中难忘的回忆。</p><p class="ql-block">尽管知青中间流传着对上山下乡的不同看法,但他们对当年曾经接纳过自己的那片土地和善良朴实的延边人民还是永怀感恩之情的。</p> <p class="ql-block">三位帅哥,笑容依旧。</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知青姐妹花,如今的不老女神,愿你们永葆青春活力!</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在临时休息室中,比我年长两岁的燕子姐姐(左二)来看望大家,如今的她依然神采奕奕,兼着联谊会的会计,办事明明白白,不经意间露出甜美的微笑。</p> <p class="ql-block">有点空闲,我抓紧时间与文文探讨编辑美篇复制文本的方法和技巧。</p> <p class="ql-block">江军是我们团队中的老大,聪明能干,关心他人。下乡不几年就调入上海工作,去年曾自驾车在中国大西北跑了一圈。</p> <p class="ql-block">知青好姐妹甜蜜的微笑,这是知青人内心深处友情的自然流露。这是今天我用手机抓拍中较为满意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茅草屋前合影留念,这里仿佛留有我们浓浓的岁月情怀。</p> <p class="ql-block">五十六载岁月情怀,怀念第二故乡延边,是我们共同的知青情怀。</p> <p class="ql-block">青春不老,笑容比阳光还灿烂。</p> <p class="ql-block">联谊会秘书长徐家进(左)为此次活动多次发通知联系,辛苦你了!</p> <p class="ql-block">休息期间部分好友去游览了附近的古猗园。</p> <p class="ql-block">曾在珲春下乡的老知青蔡兄(左),现在长期入住在美馨敬老院,美馨对他视同亲人,照顾有加,今天用专车送接,让他参加聚会。田龙兴来的比较早,这是他在与蔡兄交谈。</p> <p class="ql-block">夕阳途中,愿我们守望相助,团结友爱,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携手克服。</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间这位是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知青》杂志发行部志愿者黄翠娣。照片的左侧,是延边知青群体中优秀的摄影师王志芬。在过往的十多年间,王志芬与她的丈夫阿宝,一直以甘为孺子牛的精神,默默奉献着。每一场延边知青群体的大型活动,都能看到他俩忙碌的身影。他们手持照相机、摄像机,全神贯注地捕捉每一个珍贵的瞬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左一为王志芬在活动中认真拍摄。</p> <p class="ql-block">我想穿插几张延边知青活动的照片,那些激动人心的场景、对祖国饱含深情的欢呼画面,还有大家一同回忆往昔岁月时的动容时刻,都被我们的知青摄影师一一记录下来,变成了永恒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青春岁月我们将热血和汗水洒在了同一片热土上,于是就有了我们之间永远保鲜的知青情。</p> <p class="ql-block">在这些美好的镜头里,鲜少出现王志芬、阿宝、万力、张国庆、同木、卢平生的身影,可即便如此,他们就像幕后的无名英雄,用自己的方式,为延边知青群体留住了一段段珍贵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在一次庆祝国庆的主题党日活动中,我把这些优秀的知青摄影师志愿者都请上台,于是便有了这张难得的摄影师集体合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们不仅要向这些优秀的摄影师致敬,同样也向许多为延边知青活动作出辛劳奉献的朋友们致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那些难忘的时刻才得以被定格,那些珍贵的回忆才有了具体的模样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向新一届延边知青联谊会的班子成员致敬!这次纪念赴延边下乡56周年的活动,为延边知青的故事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知青群体的历史中,将永远留存着你们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照片拍摄:张理敬</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张理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