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5年2月8日</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海南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p> <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8日,我们去海南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拍鸟。在靠近山林的一棵香蕉花上发现一只叉尾太阳鸟,一会儿悬停<span style="font-size:18px;">吮吸花蜜后飞走,过一会儿又飞来继续吮吸,身姿舒展,胸前的那一抹红格外显眼,我用相机拍下这美妙瞬间。</span></p> <p class="ql-block"> 叉尾太阳鸟,雀形目太阳鸟科太阳鸟属的一种留鸟,体型小巧纤细。其喙细长且向下微弯,上下喙缘前端约三分之一处呈细锯齿状。翅膀短而圆润,第一枚初级飞羽短小,尾部呈楔形。跗蹠纤细修长,带有盾状鳞片。因其中央两根尾羽形似燕子尾羽,也被称为“燕尾太阳鸟”。</p> <p class="ql-block"> 叉尾太阳鸟雄性成鸟头顶至后颈间闪耀着金属般的绿色光泽,背部羽毛如绒般漆黑,腰部为鲜艳的黄色,翅膀呈暗褐色,边缘点缀着橄榄黄色。尾上覆羽与中央尾羽呈现金属绿色,在不同光线折射下或显现出蓝紫色调。中央尾羽的羽轴末端延长如针状,外侧四对尾羽则具有清晰的纯白端斑和翠绿色羽缘。眼先、脸颊及耳羽概为黑色,头部两侧或带有褐红色渲染,髭纹翠绿并带有金属光泽,有时呈现辉紫色。颏、喉及上胸部为暗褐红色,下胸部为橄榄黄色,偶尔染有灰褐色,下体为浅绿黄色,但不够鲜亮,靠近下胸部处略带灰色,胁部丝白或微缀黄色,翅下覆羽白色。</p> <p class="ql-block"> 雌性成鸟的冠部或冠部羽基为灰褐色至褐色,上体呈现橄榄黄色并染有绿色调。双翅为暗褐色,边缘饰以橄榄黄色,尾羽褐黑,中央尾羽羽轴不延长,外侧尾羽则带有明显的白色羽端,且向外逐渐增大。眼先为灰黑色,头部两侧为浅橄榄绿色,颏、喉或为灰绿色,胸部呈较深的灰绿黄色,腹部为灰绿色,逐渐转为浅淡,尾下覆羽为淡乳黄色或乳白色。</p> <p class="ql-block"> 叉尾太阳鸟栖息于低山丘陵至山脚平原的常绿阔叶林、次生林以及热带雨林中,亦常见于果园、油茶园等人工绿地。它们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偶尔也会形成松散的小群体。性格活跃而大胆,常在开花或有寄生植物的乔木树冠间穿梭,边活动边发出尖细的叫声,繁殖期时善于鸣唱,声音婉转动听。</p> <p class="ql-block"> 叉尾太阳鸟的食性与其他太阳鸟类似,以花蜜为主食,同时捕食飞虫、树丛中的昆虫和蜘蛛等。在野生状态下,它们常扇动双翅悬停于花朵上空,用微弯的喙和管状长舌吸食花蜜。此外,它们也会食用种子等其他食物,展现出多样化的饮食习性。</p> <p class="ql-block"> 叉尾太阳鸟分布于中国、越南及老挝等地。在中国,它们广泛分布于东南及南部地区,包括江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广东(含香港)、福建和海南岛等地,成为当地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叉尾太阳鸟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作为重要的传粉者,它们通过吸食花蜜为植物传播花粉,对生态平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