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天下(1425)《西域考古记》读后感之三

石岩磊

<p class="ql-block">1900年斯坦因在和田附近的丹丹乌里克遗址中挖掘出许多木板画,凭借渊博的东方学知识,其一眼便能认出上面的故事内容,可其中一块却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画面上共有四位丰腴的美女,左二为衣着华丽、头戴高冠的贵妇,其余均为奴仆打扮,有意思的是,最左边的一个正抬起胳膊,手指妇人的帽子,似在暗示什么玄机。</p> <p class="ql-block">斯坦因忽然想起随身携带的《大唐西域记》中好像有段描述与此相关,便急忙打开书本仔细翻看起来,果然玄奘在《瞿萨旦那国》一章中写道:昔者此国未知桑蚕,闻东国有也,命使以求。时东国君秘而不赐,严敕关防,无令桑蚕种出也。瞿萨旦那王乃卑辞下礼,求婚东国。国君有怀远之志,遂允其请。瞿萨旦那王命使迎妇,而诫曰:“尔致辞东国君女,我国素无丝绵桑蚕之种,可以持来,自为裳服。”女闻其言,密求其种,以桑蚕之子,置帽絮中。既至关防,主者遍索,惟王女帽不敢以验,遂入瞿萨旦那国。</p> <p class="ql-block">这一段讲的是,古于阗国曾向“东国”索要蚕种以便发展丝织业,可出于保护本国核心技术的考量,东方国君予以拒绝,且严令禁止输出蚕种。于阗国王又心生一计,说愿娶“东国”公主为妻,出于怀柔考虑得到应允。在迎接公主时,于阗使臣请求她带些蚕子出来,为自己日后能在婆家立足,公主满口答应,偷偷将禁止出境的蚕卵藏在帽子里。果然公主顺利地躲过了海关人员的检查,为于阗国的丝绸业做出了不二之功。</p> <p class="ql-block">斯坦因读罢玄奘之言茅塞顿开,眼前的木版画不就是描述的这一情景吗?奴仆所指正是提醒人们,唐朝公主华冠里藏着惊天秘密。斯坦因的推测得到广泛认可,并由此演变出众多传说,2016年西安人民剧院还上演了一出名为《传丝公主》的历史舞剧,轰动一时,其讲述的是唐代公主李宁儿与拂菻国王子小波多力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二人克服种种磨难,公主终将桑树和蚕种带入了拂菻国,造福西方百姓,从而被当地人奉为蚕神。</p> <p class="ql-block">然而有专家指出,斯坦因所谓的“唐朝公主盗蚕图”并不成立,因为史料中根本没有中原公主远嫁于阗的记载,东方大国政府也从来没有颁布“秘而不赐”蚕桑的保密规定,而且玄奘提到中原王朝时均以“炎汉”“圣代”“大唐”相称,他所说的“东国”应该是指于阗东边的一个西域小国。更有学者认为,斯坦因所盗得的这块木版画,上面绘制的内容为佛教故事,与“传丝公主”风马牛不相及。</p> <p class="ql-block">其实,真相如何对我来说并不重要,自己反而对这一连串的事件颇为感兴趣,沉醉其中,从斯坦因的疑惑不解,到他细读玄奘著作,再到其如梦方醒,及至演绎出的新颖舞剧,以及专家的严谨考证,我从中汲取了一大波有趣的知识点,既有斯坦因的敬业执着,也有艺人们的大胆创新,还有学者的认真求证,更有我国古代璀璨的文明之光,唯一遗憾的是无缘在国内一睹木版画的真容,好在其完好无损地委身于大英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文化就恍若奔腾咆哮的塔里木河,来自喀喇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和天山的融雪汇入其中,浩浩汤汤冲向茫茫戈壁,沿途造就了块块宜居绿洲。尽管塔里木河拼尽全力也未能闯出大漠,可人类文明的火种却深埋其下,始终与历史伴行,偶尔也会露出迷人的笑靥。我便好似跋涉在沙丘间的行者,沿着古河道寻觅历史遗珍,还真的找见了一枚枚汉简、唐牍,从古朴的字迹中读出了强汉与盛唐的音韵,所有汗水即化作滋润心田的甘霖,沁人心脾,满怀欣喜,也愈加坚定了探索未知世界的步履。</p><p class="ql-block"> 2025.3.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