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杏花新,潭柘古寺玉兰开——2025、3、29

空谷幽兰

<p class="ql-block">春天来了,宜出行。安心户外选择了门头沟区的京西古道万桑段。计划8公里,爬升400米,估摸一下,能坚持,于是报名。</p> <p class="ql-block">京西古道,如一张大网,横纵门头沟全境,道路多而且长,这些古道主要有商运道、军用道、香道,它们互通有无。其中商用道的历史遗迹最多,过了几百年历史,它们虽显出来残败的颓象,风情古韵犹在。</p> <p class="ql-block">起点在门头沟桑峪村。这小山村,可是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前桑峪人的发现,解析了北京人的历史踪迹,见证了桑峪一带曾经生活过的古人类与北京人一脉相传。</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的这一段京西古道叫万桑段,万佛堂到桑峪村。据说,这条古道存在于明朝之前,两端连接着蒙古草原和北京城。这条干线促使桑峪村的蚕丝远销他乡,过路的军旅客商带来了斋堂川的商业繁华,出现了众多店铺,经营南来北往的商品。</p> <p class="ql-block">桑峪村公元1271年或稍后一年建立。明代之前,桑峪村曾叫三遇村。三遇村坐落于山谷之中,因村中有三条沟壑相连,三沟之水相汇为一而得名。明朝后期,桑树茂密成林,郁郁葱葱,桑林包围全村,桑椹成熟时节,紫红的桑椹遍布村谷,食之不尽,久而久之三遇村演变成为桑峪村。</p> <p class="ql-block">受去年洪灾影响,山路偶有冲毁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体能大不如从前,一直和后进生们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广慧寺。广慧寺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寺很小,隐藏在山中,离潭柘寺不远,离定都峰也不远,几乎没有游人。</p> <p class="ql-block">一进入院门,两株拥有1300年历史的银杏树映入眼帘,西边是雌树,东边是雄树。这两棵珍贵的古银杏被汉白玉石栏杆精心保护起来,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银杏树才刚刚发芽,如果长出新叶,古树便开始新一轮的年华。</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定都峰。</p> <p class="ql-block">乌龟石?青蛙石?鹰嘴石?你看着像什么,就可以叫它什么。</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下,村庄安静的躺在山谷里,准备迎接更明媚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此时山桃花落尽杏花新。</p> <p class="ql-block">好喜欢这一树一树的杏花,开的热烈,开的奔放。</p> <p class="ql-block">近前嗅一嗅,淡淡的花香醉人。</p> <p class="ql-block">淡黄的花蕊,在春风中不胜娇羞。</p> <p class="ql-block">定都峰四周群山绵延逶迤,峻岭叠嶂,山峰上巨石嶙峋,峰顶陡峭高悬,素有“不到定都峰,枉到北京城”和 “京西观景第一峰”的美称。传说姚广孝曾登顶定都峰,堪测地形再建北京,此后该山被称为定都峰。</p> <p class="ql-block">定都峰上定都阁,外观三层,实为有6层,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造型。</p> <p class="ql-block">定都峰,海拔680米,其位置正处在长安街向西的延长线上,是传说中“燕王喜登定都峰,刘伯温一夜建北京”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由于定都峰景区提升改造,景区目前关闭。</p> <p class="ql-block">半山坡的杏花,仰望定都阁。</p> <p class="ql-block">经年的落叶🍂难掩红衣绿裤的鲜艳。</p> <p class="ql-block">一朵花端坐在春天的枝头,就如同一个人,站在温暖的春风里。</p> <p class="ql-block">春山行,脚步不要太匆忙。</p> <p class="ql-block">能不能多给我些时间,与春花对望,与春天对语。</p> <p class="ql-block">一叶一叶,托举的是柔弱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一朵一朵,诠释的是内心的洁白。</p> <p class="ql-block">碎石有碎石的心事</p> <p class="ql-block">干苔有干苔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走走停停,与轻柔的风相遇,记取春花无数。</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就是潭柘寺了。</p> <p class="ql-block">与外国帅哥相遇在潭柘寺外,我除了能和他hello之外,还能听出beautiful,这就是英语功底🤭</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潭柘寺。潭柘寺是寺院的俗称,名称最直白的解释是因寺院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名潭柘寺。有人说因新建寺院的地方由一毯化缘所获,所以民间称其为“毯遮寺”,如此流传演变为潭柘寺。寺院几度整修易名,层有“大万寿寺”、“嘉福寺”、“龙泉寺”、“岫云寺”等称谓,但民间始终称其为潭柘寺。</p> <p class="ql-block">我一直等着扫码买票,结果也没人让我扫码,就稀里糊涂的进入景区了。</p> <p class="ql-block">潭柘寺始建于西晋,距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而自金朝海陵王完颜亮于1153年迁都北京(时称中都)以来,北京为“京”不过 860年。所以,俗曰:“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p> <p class="ql-block">少师静室是明成祖朱棣的谋士姚广孝在潭柘寺的精修参禅之所。</p> <p class="ql-block">青松塔林,相对无言。</p> <p class="ql-block">金镶玉竹</p> <p class="ql-block">潭柘寺是北京有记载的年代最久远的寺庙, 其建筑规模亦当属京城寺院之最。</p> <p class="ql-block">一树树白玉兰映着月镜长圆。</p> <p class="ql-block">一树树紫玉兰含苞待放。</p> <p class="ql-block">紫色的端庄高贵。</p> <p class="ql-block">朱门璧瓦旁,玉兰花大朵大朵的开向天际。</p> <p class="ql-block">白玉兰马上盛开</p> <p class="ql-block">这株植于明代的400多年的玉兰,是华北最古老的玉兰,也是潭柘寺所独有的品种,下紫上白,双色渐变,被称为“二乔玉兰”。它是北京春日里的一抹亮色。粉白色的花瓣在古刹的背景下显得格外清雅脱俗。花开惊艳,花期短暂,今天有缘,与玉兰花相逢在千年古刹。</p> <p class="ql-block">一树芳华穿越400年的风风雨雨。</p> <p class="ql-block">桃杏争春固然缤纷,但春天若是少了玉兰,便缺失了端庄。</p> <p class="ql-block">半开半合,欲说还休。</p> <p class="ql-block">400多年的古树本身就像是个庞大的家族,有的盛开,有的凋落,有的则刚刚含苞。</p> <p class="ql-block">像跳动的音符?像高挑的烛火?向像欲笺心事?像无言的念?</p> <p class="ql-block">百事皆如意,万事皆顺心。</p> <p class="ql-block">潭柘寺古树不少,这大唐古银杏最为有名。</p> <p class="ql-block">这棵银杏树已有1400岁高龄。此树植于唐代,高达40余米。直径4米有余。相传在清代,每有一位新皇帝继位登基,从此树的根部都会长出一枝新干来,以后逐渐与老干合为一体。乾隆皇帝来寺游玩时,御封此树为“帝王树”。20世纪六十年代初,已成为百姓的原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也到潭柘寺游览过。当时他手指着帝王树上东北侧一根未与主干相合的细干,戏谑的说:“这根小树就是我,因为我不成材,所以它长成歪脖树。”</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位于毗卢阁后面一个独立院落中,是全寺中所处地势最高的一座建筑,门额上高悬着清乾隆皇帝所题“莲界慈航”的匾额。</p> <p class="ql-block">殿内左侧存放有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的“拜砖”。相传元代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为了替其父赎罪,到潭柘寺出家。她每日在观音殿内跪拜诵经,虔心忏悔,天长日久,竟把殿内的一块铺地方砖磨出了两个深深的脚窝。</p> <p class="ql-block">不知当年妙严公主是怎样的一种平静。世上大多数人都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经历过生活的起起伏伏,甚至是世界一瞬间的崩塌,好不容易平静了,这平静本身,就是一种胜利✌</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西侧有个龙王殿,也叫石鱼殿。殿前檐下的左侧挂有一条长1.7米、重300斤的黑绿色石鱼。从远处看,这条石鱼仿佛是一条真鱼,敲击不同部位,会发出悦耳的“叮咚”声,如同敲击乐器一般。有人说,这条石鱼是清代落入潭柘寺的一块含铜量很高的大块陨石雕琢而成。寺内的僧侣认为这是天赐之物,具有神奇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俗人也罢,僧人也好,过好每一天,就很好。</p> <p class="ql-block">带着对未来满满的祝福,带着对未来满满的憧憬,我们走出这座古老的寺院。</p> <p class="ql-block">停车场空地处,大家围坐午餐。吃完回家喽,来门头沟还能早早回家,不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