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手机拍摄:荃心荃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制作:荃心荃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说明:文字资料来自网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桂林旅游时,老曹提出要去看看李宗仁故居,安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李宗仁,字德邻。桂林人,汉族。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内“桂系”首领,曾任中华民国副总统、代总统。抗日战争爆发,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对日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首次于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1948年国民党行宪,当选副总统。蒋介石下野后,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政府未果。之后出走美国,但最终偕夫人郭德洁于1965年7月经瑞士、中东回到北京,受到毛泽东及其他中共领导人热烈欢迎,于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李宗仁早年辍学习武,经人介绍于1908年冬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后参与护国战争,英勇作战并多次负伤。袁世凯去世后,北洋政府陷入军阀混战,李宗仁趁机自立门户,与自己陆小的同学黄绍竑在途中率部进入了六万大山。此后,李宗仁着力治理玉林,发展势力,壮大队伍,与同乡白崇禧、同学黄绍竑[hóng]驱逐出盘踞在广西的陆荣廷、沈鸿英等军阀,最后统一广西,成为实力雄厚的桂系新军阀。1925年,李宗仁接受国民政府的改编,其部被编入国民革命军参与北伐,转战湘、鄂、赣等地,期间李宗仁支持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北伐胜利后,李宗仁等人因与蒋介石争权夺利,展开了新军阀混战,李宗仁接连在蒋桂战争、中原大战中落败,逃往香港避居。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宗仁主张抗日,被任命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驻扎徐州。1938年3月23日,李宗仁率军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毙伤日军二万余人,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次胜利。[4]此后,李宗仁还率部参加了武汉保卫战及鄂北、豫南诸战役,并在桐柏山、大洪山创立了游击基地。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宗仁于1948年3月参加“行宪国大”副总统竞选,并成功当选为民国第一任副总统。1949年1月,蒋介石宣布“引退”,李宗仁成为代总统,代行总统职权,并与中共方面进行谈判,企图“划江而治”,但最终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南京解放后,李宗仁辗转前往美国,于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建议》,主张国共两党再次和谈,反对“台湾托管”“台湾独立”。1965年7月20日,李宗仁携夫人郭德洁冲破国民党特务的暗杀回到中国。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在北京病逝,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李宗仁故居,一座气势雄伟的民初砖木结构古建筑群。他的故居座落在古老而灵秀的临桂区两江镇天马山脚下,20世纪20年随着李宗仁由排长升为司令扩建而成。1996年,故居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宗仁故居总占地面积506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40平方米。内设院落7个,天井12个,113间房,配置厨房、炮楼、菜地、水井、鱼塘、猪圈、牛栏等附建筑,满足了李家传统自给自足生活需要。宅院四以清水高墙屏护,高约9.6米,厚45厘米。屋顶为山式双坡青瓦头,墙头“金包铁”砌法,即内外青包泥砖。对角设有两座炮楼,配以高耸严实的围墙加上院墙设置的望楼和枪眼,以及饰有浮雕的密封户,构成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