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续上篇,接着阐述我所认知的“中国茶道精神”。</p><p class="ql-block"> 继续按照我的思路,依据哲学思辨和美学的思维去理解“精”、“敬”、“悦”和“归”。(之193)</p><p class="ql-block"> 本篇,继续探讨“中国茶道精神”中的茶德。今天,着重谈谈本人是如何修炼自己的茶德的(实践方面137)。</p> <p class="ql-block"> 今天,想接着上一篇的话题,继续谈谈我对“中庸之道”的认知。这里要说的,是怎么去做。</p><p class="ql-block"> 在孔子所处的时代,对“君子”做人,有着极高的期望值。大概是“四书五经六艺”都会,才算是基本完成。</p> <p class="ql-block"> 那个时代,接受教育,能读书,基本上是贵族们的专利。而孔子虽然极力推崇“克己复礼”,回复周的秩序,但是,在教育问题上,他却是非常超前的,那就是“有教无类”了。同时,他的教学方法非常科学,我们现在学习的经典,基本上都是他和弟子们一起研讨学问,产生思想上的碰撞、交流,然后形成某种思辨方法、得到某个正确的结论。</p> <p class="ql-block"> 我们想当合格的茶人,还想努力成为真正的茶君子,也需要按照孔夫子的方法去学习和研究,让我们能真正地认茶、懂茶、会茶、颂茶。</p><p class="ql-block"> 认茶,就好比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一样,得先学习“四书”,打下一定的基础。也就是说,不能简单地停留在知道几个品牌的茶叶的层面上。</p><p class="ql-block"> 懂茶,是知道茶叶的种植、制作基础知识,不是仅仅知道买茶叶的时候,装模作样地看、闻茶,而是在满足自己喜好的前提下,买对的茶叶。</p><p class="ql-block"> 会茶,我这里是简称了。应该是掌握一定的“茶艺”技能,把好茶给泡好了。你自己在喝茶的时候,知道怎么喝才是最符合你的需要。更不能被各种各样的“说法”给“忽悠”或者是“带偏了”。</p><p class="ql-block"> 颂茶,就是在品鉴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赞扬的水准。看到好茶、高级茶器、各种茶的文艺作品,知道怎么去欣赏。别人让你评价,你可以说出一些道道来,还不说那“外行话”。这样,人家愿意听,还愿意让你评价和宣传。</p> <p class="ql-block"> 当然,我们普通的茶人,想在其中的某一个方面有所建树,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或许,还需要“名师指点”的。比如,涉及到“非遗”方面的技术,你只能是“登堂”学子,那是远远不够的。除非,你是“入室弟子”,才能得到真传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注:部分图片源自网络,致谢原作者。</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且听下回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