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到目前为止,现代世界格局大致出现过以下五种体系。</p><p class="ql-block"><b> 一、国际关系的起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b></p><p class="ql-block"> <b>(一)历史背景:</b>1618年至1648年,欧洲爆发了大规模的国际战争,史称“三十年战争”,主要原因是宗教改革引发的矛盾和冲突不断,战争旷日持久,为了实现权力均衡,各国都希望通过和约确立新的权力均衡,结束长期的战争和冲突。</p><p class="ql-block"> <b>(二)核心原则:</b>1648年,欧洲有关国家在明斯特巿政厅缔结和约,确立了在主权国家作为外交主体的地位以及欧洲现代国际法律秩序的原型,核心原则有六项:</p><p class="ql-block"> <b>1、国家主权独立平等原则。</b>每个签署国都承认其他国家的主权独立,不得干涉他国内政。这一原则奠定了现代国家体系的基础,排除了罗马教廷对欧洲各邦国的管辖权,使各国君主成为其领土内的最高主宰。</p><p class="ql-block"> <b>2、不干涉内政原则。</b>旨在防止教廷或其他国家以维护同宗信仰为名义干涉一国的宗教事务,确保本国君主政府是其宗教事务的主宰。</p><p class="ql-block"> <b>3、势力均衡原则。</b>各国通过合纵连横,防止在欧洲出现独霸的国家,维持国际间的力量平衡。</p><p class="ql-block"> <b>4、宗教自由与平等原则。</b>和约承认了新教的合法地位,确定了新教与天主教权利平等的原则,各邦都有权决定其宗教信仰,不同宗教的信徒享有平等的权利。</p><p class="ql-block"> <b>5、领土现状的不可侵犯性。</b>各国的领土边界得到了明确的划分和确认,任何对这些边界的变更都需要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进行,减少了因领土争端而引发的冲突。</p><p class="ql-block"> <b>6、和平解决争端原则。</b>和约规定未来的争端应通过和平谈判而非武力解决,为后来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提供了先例。</p><p class="ql-block"> <b>(三)历史定位:</b>这些原则被认为是现代国际体系的雏形,这种体系的最大特点是以国家主权至上为外交的基本准则,主权国家体制是承认对等战争的,只是要给予战争以一定的理性限制。</p> <p class="ql-block"><b> 二、封建君主制复辟的新均势——维也纳体系</b></p><p class="ql-block"> <b>(一)历史背景:</b>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引起欧洲封建君主们的恐惧,普、奥、等国组成反法同盟多次干法国革命,拿破仑掌权后,法兰西帝国一度在欧洲盛极一时,但拿破仑的侵略扩张野心,使法国进行的战争的性质由革命转为侵略,最后导致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覆灭。战胜法国的欧洲各国代表在维也纳召开会议,确立战后欧洲秩序。</p><p class="ql-block"> <b>(二)核心原则:</b>俄、英、普、奥四大国操纵,通过决议:恢复欧洲旧的封建统治秩序;限制法国,保证欧洲均势,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按照大国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分割海外殖民地;维护德国和意大利的分裂局面。维也纳会议所确立的欧洲统治秩序称为维也纳体系。</p><p class="ql-block"> <b>(三)历史定位:</b>维也纳体系是欧洲封建君主企图用高压手段,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体现,它反对社会进步,不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任意践踏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阻挠德意的统一,是历史的反动。但在维也纳体系下,用开会的办法解决国际争端,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b> 三、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凡尔赛体系</b></p><p class="ql-block"> <b>(一)历史背景:</b>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与战败国德意志签订《凡尔赛和约》,确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和平体制。</p><p class="ql-block"><b> (二)核心原则:</b></p><p class="ql-block"><b> 1、公开外交和杜绝秘密外交。</b>强调国际事务的公开性,反对秘密条约和协议。</p><p class="ql-block"> <b>2、导入民族自决权的原则。</b>允许各民族自主决定其政治地位和归属,这是基于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中的主张。</p><p class="ql-block"> <b>3、国际合作与外交协商。</b>通过国际合作和外交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p><p class="ql-block"> <b>4、限制各国军备扩张,减少战争风险。</b></p><p class="ql-block"> <b>5、全面围堵德国。</b>对战败国进行赔款要求和领土调整,例如德国被要求支付巨额赔款并割让领土。</p><p class="ql-block"><b> 6、建立了维护国际和平的常设机构──国际联盟。</b></p><p class="ql-block"> <b>(三)历史定位:</b>这次会议的本质是一次“分赃会议”,毫无公平可言,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会议,会议竟然同意了日本提出的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的无理要求,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最后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p><p class="ql-block"> 凡尔赛体制不仅未能阻止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霸权争夺,反而使冲突的规模扩大到帝国主义国家集团之间,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p> <p class="ql-block"><b>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由苏英美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确立的战后国际关系——雅尔塔体系 </b></p><p class="ql-block"> <b>(一)历史背景:</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放弃了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而卷入欧洲的帝国主义战争,最终德国成为战败国,英、法等国因战争遭受严重破坏,实力大幅下降。</p><p class="ql-block"> 在西欧国家衰落的同时,美国在战争期间实力大幅增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苏联也在战争中表现出强大的军事力量,成为战后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社会主义大国,政治上成为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p><p class="ql-block"> <b>(二)核心原则:</b>1945年2月4日至11日,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今属乌克兰)举行会议,讨论战后国际秩序的安排。会议确定了包括打败德、日、意,彻底铲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的一系列决议,重新划定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建立联合国等,确立了以美国和苏联为中心的两极格局,美国开始“名正言顺”地扮演起捍卫自由民主主义的“世界警察”的角色,全球范围内进入了冷战和争夺霸权时代。</p><p class="ql-block"> <b>(三)历史定位:</b>雅尔塔体系是在二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背景下,通过美、英、苏三国首脑会议确立的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对战后世界秩序产生了深远影响。但该体系是大国实力对比和互相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p><p class="ql-block"> 1989年的东欧剧变和1991年的德国统一、华约解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雅尔塔体制也随之瓦解。</p> <p class="ql-block"><b> 五、冷战中形成的全球性动态国际格局——超国家体系</b></p><p class="ql-block"> <b>(一)历史背景:</b>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势必要求扩大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在一定范围内突破民族国家的限制,超国家组织就是在雅尔塔体制的兴起和衰落过程中逐渐产生的,为巿场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非巿场性条件。</p><p class="ql-block"> <b>(二)核心原则:</b>各主权国家主动让渡出一部分主权,将一些事务的处理权交给国际组织,组织的决定对成员国政府具有拘束力,决策机关独立于成员国政府、有权作出直接拘束成员国居民的规则等,这些原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背景下,国家间合作与协调的必要性。</p><p class="ql-block">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超国家体制”在80年代后期开始兴盛,成为重要的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其中最瞩目的有:</p><p class="ql-block"><b> 欧洲经济共同体(简称欧共体,后发展成欧盟)</b></p><p class="ql-block"><b> 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b></p><p class="ql-block"><b> 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b></p><p class="ql-block"><b> 非洲国家联盟(非盟)</b></p><p class="ql-block"><b> 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b></p><p class="ql-block"><b> 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b></p><p class="ql-block"><b> 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b></p><p class="ql-block"><b> 世界贸易组织(WTO),</b></p><p class="ql-block"><b> 金砖国家以及G7、G8、G20等等</b></p><p class="ql-block"> 但随着美国挑起的贸易战,最大的超国家体制世贸组织也已经辉煌不再。</p><p class="ql-block"> <b>(三)历史定位:</b>超国家组织在维系和平、促进发展、共御风险方面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从早期的临时性同盟到现代的复杂国际组织,反映了国家间合作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全球化进程的深化。但随着美国“一超独霸”的野心膨胀,这种国家间的合作,逐渐变成了扼制的手段,世界局势进入到动荡时期。</p> <p class="ql-block"><b> 六、中美俄三足鼎立的新体系</b></p><p class="ql-block"> <b>(一)历史背景:</b>伴随着最近二十年来的国际化、超国家化以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是北约东扩、亚洲再平衡战略、新军事变革,尤其是俄乌冲突三年来局势说明,冷战结构尚未解体,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世界有可能重新回到中美俄三足鼎立的新格局上来。</p><p class="ql-block"><b> (二)核心原则</b></p><p class="ql-block"> 1、美国和俄罗斯就结束俄乌冲突达成共识,美国停止北约东扩,把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波兰等交给俄罗斯,给予俄罗斯一定的安全环境,换取俄罗斯在资源方面的合作。</p><p class="ql-block"> 2、美国推行“战略收缩”,由全球争霸调整为重点区域争霸。退出第一岛链,同意中国收复台湾,同时放弃对日本、韩国、东盟国家的控制,换取中国更多的市场份额。</p><p class="ql-block"> 3、欧盟错失成为“世界一极”的机遇,逐渐被边缘化。无论欧洲怎样援助乌克兰,都无法同时与美国和俄罗斯为敌,只能继续“当好美国的小弟”,美国则继续控制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墨西哥等国家。</p><p class="ql-block"> 至此,中美俄三国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新世界格局基本形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