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好大王碑》(十大变化)

建華

<p class="ql-block">书法十大变化</p><p class="ql-block">1、大小变化。字的大小变化是书法中常见的手法。通常,少划的字写小,多划的写大。但有时候,反过来的效果也别有一番风味。每个字有多种写法,一个书法家要记得几种,这对大小的变化非常有帮助。</p><p class="ql-block">2、粗细变化。笔划的粗细变化是提按的精髓。提按用得好,可以一气呵成,书写时不能每写一笔就到墨砚上整理笔毛。按下而粗写,笔毛八字打开;提笔细写时,笔毛要练得自然收合。纯羊毫的笔毛最软,下按容易,但提笔时因为不够弹性而收合最难。</p> <p class="ql-block">3、宽紧变化。书法中的宽紧变化就像作画一样,既要密不通风,也要宽可跑马。一个字的结构要有宽有紧,有时书者可以把两个字作一个字写,写得紧紧地,再下去就突然宽敞起来。不仅上下要有宽紧,左右也如是。</p><p class="ql-block">4、左右变化。行气的变化不是指一行写得够直,而是指字与字之间的连贯气势。上佳的行气,可以写得忽左忽右,好像醉酒行步似的。书法的字可以分开来读,但却不应该分开来写。字与字之间有大距离,也要写得有连贯性。</p> <p class="ql-block">5、浓淡的变化是今人胜前人之处。前人所用的墨色一样,今人有写得忽浓忽淡的,大有佳处。浓淡的写法是水墨并用,而墨的质量就变得不大重要了。有时单蘸墨,有时单蘸水,有时先水后墨而后写,也有时先墨后水而后写,效果各有不同。</p><p class="ql-block">6、润枯的变化是指多墨湿笔和少墨干笔的运用。少人知道的是把这两者用到极端会有很好的效果。这是明末清初书法大师王铎发明的。要把润枯极端化,有两个重要的法门:一是极润而刻意地要墨化开来时,手的动作要把笔划交代得很清楚;二是用笔要非常老到,否则一到枯笔笔毛就散乱了。</p> <p class="ql-block">7、快慢变化。书法要有节奏感,写时笔锋好像是在纸上起舞。快笔刚健,慢笔婉约。时快时慢要有像音乐的节奏感,而在快与慢的交替中不要棱角分明,以至有斧凿痕迹。慢笔比快笔难写得好,写得好的慢笔有很自然的波动,足以扣人心弦。</p><p class="ql-block">8、狂静变化。所谓动若脱兔,静如处子,上佳的书法也如是。「狂」不一定是指狂草,行书草写也可以写得很狂放。有时狂写是胡乱地写几笔,乱来一下,可有奇效,但这种写法只可偶而为之,常用就变得真的是乱来了。从狂转静可以渐变,但有时一下子狂、静分明,感情的表达会使观者喘不过气来。</p> <p class="ql-block">9、真草的变化是指楷书或看得分明的行书与行草并用。纯用行书不容易写得好;纯草也不易,但比纯「行」易一点。在真、草之变中我最欣赏那据说是颜鲁公所写的《裴将军帖》。这个名帖用上隶、楷、行、草各体字,是穷「体」变之道也。</p><p class="ql-block">10、安危变化。以书法表达感情,若要增加震撼力,字不妨写得「险」一点。险而不怪是米芾说的。危而安是孙过庭说的。以「中」字为例,垂直的一竖可以偏左或偏右;那一竖可以上长下短或上短下长;若上下一样就因为过于平稳而把字写「死」了。「小」字的左右两点是不应该对称的。把「小」字右面那一点写开些增加了该字要翻转的动态;跟的字抚而安之就是好书法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