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西狭颂

香山红叶

<p class="ql-block">今年五一,在青木川旅行时,又游览了位于甘肃陇南成县境内的西狭颂风景区,这是我第二次进入西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一次进入西狭,是2019年秋,去武都参加省中医药年会,会议期专门安排一天时间,这里陇上名胜古迹曾让我感动,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幽深的峡谷风光让景区显得神秘而有灵气,廊桥阙门、古栈遗迹,人字瀑布,更有《西狭颂》摩崖石刻更给我留下了深刻记忆,当我再次来到这里,最让人感动的是这里没有任何的商业模式,一切还是保留的那么原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狭又称鱼窍峡,这次我们也是从这里走进西狭颂景区的。</span>初入峡谷,只见峰立两面,一线开天,人字瀑布先声夺人,涌入你双耳。寻声找去,原来在右边崚嶒陡峭的山崖上悬挂着一帘瀑布,深深地扎在石隙里,像龙头一样向外狂吐水花。当水流走投无路时,它就一跃而下,义无反顾地纵身坠崖,形成壮观的、声势浩大的倒立着的河流。水花四溅,映着阳光,宛如珍珠,赛过银丝,吸引着游人的目光。它喷珠吐玉,打湿了你的衣衫,一缕缕凉爽的气息令人顿感浑身舒爽。飞溅的水珠水流,被地面悉数接收,汇聚成一湾清潭。清风徐来,碧波荡漾,养眼养心。向左拐去,有玉带桥连接两岸,缓步过桥,在左侧窄窄的栈道上穿行没多久,就到了躬身崖。一帘瀑布潇洒地飞流直下,当你躬身从崖底穿过时,的确有一种掀开珠帘登堂入室之感。</p><p class="ql-block">躬身崖是必经之路,同行的三朋友总想用自己的肩膀顶起崖,让我用快门抓拍了下来。进入射身崖也算鱼窍峡的一窍吧!为了站直,必先躬身,或者说躬身是为了站直。躬身,也有放低姿态,放下身段,对别人,特别是面对能人、高人时保持谦虚态度之意。因为三人行必有我师。人要虚心地向别人请教,也要向天地万物学习,谦受益,满招损。躬身崖,也让我想起了丰子恺先生的一幅画,画面上是一只躬身的虾,据说母虾在赴油锅之后,为了护住身体里面的卵,迅速躬起自己的身体,哪怕顷刻间被油煎油炸。这让我想到了母亲的伟大之处,母爱最值得称道之处即在于她们为了养护儿女展现出来的无私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富有哲理的躬身崖,耐品耐读的生态活教材,驻足观赏之余,颇多耐人寻味之处。</p><p class="ql-block">鱼窍峡,这里峭壁折叠对峙,石崖如墨泼青染,现建一小桥,站在桥上,可完整欣赏到人字瀑布的壮美。这里峡谷一线清流终年弄湍,浪花飞溅,水势随乱石变幻无穷,形成了瀑、湍、池、潭为一体的特色风景。它们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或者一握、一泓、一滩、一面,平铺着,清澈见底,阳光直视无碍,像镜子,映现出花草树木和山崖的倒影,当然也有你走过路过的倩影;或者是小溪,在崖底谷边蜿蜒曲折,一路淙淙奔跑,遇石绕开,自寻出路。水流银亮的爪子到处伸展开去,除了与清新的空气为伴为伍,略显清幽孤单之外,倒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多像一位游吟诗人啊!银练一样的响水河时宽时窄,穿行在西狭腹地,一路或高歌猛进,或低吟浅唱,宛如古典音乐陪伴着游人,平添了几分游兴。</p><p class="ql-block">有水,山就有了灵性,瞬间灵动了起来,仿佛人的双目;有山,水就有了依托,有了归宿。人行走于山水之间,自会卸下喧嚣凡尘和疲惫之气,拥抱自然,放飞心灵,顿时感到精神境界超脱了、升华了。</p><p class="ql-block">令人叹为观止的还有峡中巨石!西狭的石头众多而且体形庞大。不知从何处来,也不知将往何处去,有的如马放南山,有的如犀牛望月,像大象饮水、像茅屋一座,像货轮启航,像巨人拳头……乱石穿空,随处堆放。</p><p class="ql-block">西狭山崖陡峭、高耸入云,颇具骨感、质感。它们的独特之处还在于,是叠加,是重峦。有的两面山峰像折扇错肩而立,以致于遮挡住了后面的风景,让人费心思去猜。有的像是一对恋人拥抱在一起,高低错落,参差不齐,连绵不断,起伏波动着粗粝的线条;有的像爷爷手托孙儿,俯仰生姿……它们置身于喧嚣尘世的背面,环抱着这一方天地和净土。山上,则长满花草树木,它们是清风、阳光和鸟儿们的天堂。有时一片云影驻足,便与树木一起撑起了一把巨伞,为游人遮凉。人们行走其中,呼吸着新鲜空气,无不感到欣欣然,我不禁赞叹道:好一座美丽的天然氧吧!</p><p class="ql-block">一路行来,时有马兰花闪现眼前,或者三五朵,或者一簇一簇,蓝格莹莹的,张开绸缎般闪耀着光泽的紫色花瓣,在清风吹拂中起舞弄影,笑对游人。也有木棉一样的花树隔岸而立,万绿丛中一点红,煞是夺目,令人精神为之振奋。</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闻名遐迩,穿越千年的艺术瑰宝———《西狭颂》摩崖石刻就位于天井山峡谷中。刻于东汉建宁四年(公元171年),由当时“从史位”的下辨道(今成县)人仇靖撰文并书丹。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穿越千年时空,藏于深山人未识,直至北宋,才引起世人瞩目。仿佛空谷幽兰,历久弥新。在此峡谷中,还有汉代耿勋碑及宋、明、清、民国摩崖石刻20多处,形成了以《西狭颂》为核心的摩崖石刻群。《西狭颂》与陕西汉中的《石门颂》、略阳的《郙阁颂》并称为书法“汉三颂”,现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古人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说,《西狭颂》摩崖石刻可谓不朽之遗存。宛如一首绝句,又像云外之清响,将一页页历史,刻影于石壁之上,是西狭颂风景区一颗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石门颂》《郙阁颂》已经位移,被迁往他处,唯独《西狭颂》依然坚守最初的位置,是一段凝固了的华彩乐章,是一首千古传颂的唐人绝句,是一阙雕刻于石壁之上的宋词,是飞舞于山水之间的丝绸,是书法的标杆,是历史的绝唱,是我的向往与仰望!从它被世人发现之日起,人们络绎不绝,怀着崇敬、热爱、学习的赤诚之心前来一探真容,就连外国友人、学者都被吸引来。他们驻足观赏,研究探讨,写下了众多论文与专著。</p><p class="ql-block">古老的《西狭颂》摩崖石刻,抖落岁月的风霜,以崭新的姿态,进入了越来越多人们的灵心慧目之中,焕发出新的容颜与勃勃生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西狭颂景区内除了海内驰名的稀世珍宝《西狭颂碑》外,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幽深的峡谷风光让景区显得神秘而有灵气,廊桥阙门、古栈遗址、西狭十渡、“两颂”碑亭、蜿蜒栈道、耿勋表记、仙泉飞瀑、珠帘听雨、平台赏月和天井山、等二十多处景观星罗其间让景区更显活力。</p><p class="ql-block">西狭颂风景名胜区自然风光清幽绮丽,青山对峙,涧流清澈,一汪汪潭水似明珠相串,一挂挂短小的瀑布迭次相连。峡内的山、水、石、树,皆成风景;亭、桥、廊、榭,相映成趣。西狭奇在山、美在水。抬眼望去,一边是拔地而起的高山,一边是错落有致的悬崖。山崖上绿树层叠,其间亦或有古树参天,老藤缠绕。两山之间的响水河,或在峡谷中潺潺绕行,或在巨石间冲腾奔泻,浪花激起的水声,站在远处也能听到。更有意思的是悬崖上的水,或化成一条白练从高处垂落而下,或从栈道上方形成珠帘,飞溅滴注,蔚为壮观。</p><p class="ql-block">近年来,随着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完善提高,西狭颂景区已成为陕、甘、川三省的著名旅游胜地。值得一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