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后田暴动纪念馆 后田暴动纪念馆,属于龙岩博物馆的基层馆。后田暴动旧址——火星祠堂,位于龙岩市新罗区东肖镇后田村陈氏宗祠,始建于清末,后因大火焚毁,于1910年重建。旧址坐南朝北,为单厅二厢又二侧房平房式土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约480平方米。<div> 1963年在旧址上设立后田暴动纪念馆。1993年,为纪念后田暴动65周年、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55周年,当地党委、政府筹资修建了纪念碑广场(“东肖红场”),是新四军二支队誓师北上抗日出发地。2008年,为纪念后田暴动80周年,地方党和政府对后田暴动馆进行重新规划,投入巨资进行维修,新建了后田暴动纪念广场、陈列室、大型固定标语等设施。展出《土地革命之先声》专题陈列,分“社会概况 马列传播”;“发动群众 武装暴动”;“坚持斗争 红旗不倒”三个部分,讲述了后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历史。2018年重新布展,主要内容为纪念后田暴动90周年和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80周年陈列展览。现已被列入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龙岩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龙岩市党史教育基地。<br> 后田暴动以其英勇的奋斗历史,在福建乃至中国革命史上创造了许多功绩:1.打响福建武装斗争第一枪;2.建立了闽西第一支红色武装;3.建立的中共后田支部,是福建省最早建立的农村党支部之一;4.坚持武装斗争,保卫土地革命胜利果实,是全国开展保田斗争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成为福建土地革命之先声。5.开始了闽西创建红军的艰难历程,这支红色游击队后来发展为新四军第2支队一部,新中国成立后为北京卫戍区某团红四连。</div> 龙岩县后田村(历史照片) 1950年代的龙岩后田暴动旧址(历史照片) 后田暴动领导人之一郭滴人<div>郭滴人,龙岩县湖邦区湖洋乡人。在集美学校念书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6年到广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并参加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回龙岩领导农民运动。1927年4月间,龙岩反动派实行清党反共后,他转入地下工作,逐步恢复了秘密农会和工会。1928年农历二月间,领导了后田农民武装起义。历任龙岩县委组织部长、县委书记、闽西特委书记、闽西红军独立第八师政治委员、龙岩县工农民主政府主席、闽西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中央保卫局福建分局局长等职。1932年3月,选为闽粤赣苏区省委委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到陕北后,任陕北省委宣传部长、中央局组织部干部科长。1936年病逝于延安。时年30岁。</div> 后田暴动领导人之一邓子恢。1938年2月,邓子恢出发前在龙岩县东肖留影。<div> 邓子恢(1896年8月17日—1972年12月10日),又名绍箕,福建龙岩人,192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农业工作的卓越领导人,闽西革命根据地和苏区的主要创建者和卓越的领导人之一。 <br> 1913年考入龙岩中学。1917年2月,东渡日本在东亚补习学校学习。1918年4月回国。1928年参与领导闽西起义。1929年任闽西特委书记。1930年任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财政部部长。 1934年10月,任中共中央江西分局委员、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坚持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底任新四军政治部副主任。1941年1月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同年,任中央军委华中军分会委员、新四军第4师政治委员、淮北区党委书记。1945年,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书记兼华中军区政治委员。1946年春,任华中野战军政治委员。同年底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副书记兼华东军区副政治委员。1948年6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三书记。1949年3月,当选为中原临时人民政府主席。同年任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三书记兼华中军区政治委员。1950年2月,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中南财经委员会主任。1953年1月,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1954年9月,任国务院副总理,主管农业。1964年12月至1972年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72年12月10日,邓子恢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6岁。<br></div> 后田暴动旧址火星祠堂,现为后田暴动纪念馆 后田暴动旧址 后田暴动旧址 旧址两边为陈列馆 北京卫戍区某团红四连血脉——闽西后田暴动成立的红军部队。图为邓子恢之女邓晓燕(右2)、北京卫戍区某团红四连干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