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3月23日,阴转小雨。早餐后惜别好友萍萍、魏哥等骑侠,打马直奔桃花潭、查济古村,夜宿泾县茂林镇。全天骑行116公里,累计骑行598公里。</p><p class="ql-block"> 桃花潭位于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桃花潭是青弋江上游的一段,水深碧绿,清澈晶莹,翠峦倒映,景色旖旎。桃花潭东岸为陈村,西岸为万村,两村隔潭相望。而桃花潭之所以著名,则是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唐玄宗年间,泾州(今安徽省泾县)豪士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欣喜万分,遂修书一封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酒乎?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来,汪伦便据实以告之:桃花者,实为潭名:万家者,乃店主姓万。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忤,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适逢春风桃李花开日,群山无处不飞红,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莹,翠峦倒映,李白与汪伦诗酒唱合,流连忘返。临别时在踏歌古岸,李白题下《赠汪伦》这首千古绝唱:“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如今,诗仙、豪士逝者如斯,但桃花潭却因之流芳千古。</p> <p class="ql-block"> 3月23日,多云转阴。早餐后惜别好友萍萍等,打马直奔桃花潭。</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风景秀丽,景区众多。</p> <p class="ql-block"> 这里山高林密,鸟语花香。我们的车轮不慎惊飞了林边一对觅食的有着长长白尾的野鸡🐔。它的警惕性太高了,我刚拿出手机,它已飞到了密林深处。</p> <p class="ql-block"> 正在建设中的东黄山国际度假小镇。</p> <p class="ql-block"> 这里曾是新四军麻村兵站旧址纪念亭。</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美丽的太平湖风景道骑行,一路美景相伴,踏歌前行。</p> <p class="ql-block"> 掠过美丽的龙门茶乡,</p> <p class="ql-block"> 一眨眼,我们就到了泾县地界,穿过燕子岭明洞,即将进入桃花潭镇。</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西岸的万村进入桃花潭景区。这是一个古村落,溪边有“义门”古民居,此乃唐太宗、文宗皇帝所赐。</p><p class="ql-block"> 万氏家族祖籍陕西扶风县,南北朝时为躲避战乱迁至桃花潭西岸定居。家族一直秉持“以义为重”的家风,五代同堂,和睦相处,被称为“义族”。唐太宗听闻后大为感动,旌表万氏为“义门”。</p><p class="ql-block"> 唐文宗时期,朝廷官员巡视江南,发现万氏家族300多人同食同作,家族共聚一处,没有矛盾纷争。唐文宗深感其情义难得,亲书“义门”御赐,并建“义门”以示旌表。</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石板街小巷向万村里面探寻。</p> <p class="ql-block"> 在小巷深处斑驳的墙壁上挂有“万家酒店遗址民宿馆”的牌匾,诗仙豪饮的雕像赫然在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里面摆满了手工酿造的五颜六色的桃花酒。</p><p class="ql-block"> 曾任泾县县令、豪士的汪伦,得知心中仰慕已久的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欣喜万分,遂修书一封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酒乎?这里有万家酒店”。</p> <p class="ql-block"> 诗坛上的大明星李白,收到汪伦的信后,欣然前往泾县。他到达后发现并没有信中所说的美景和酒店。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指距此处十里外的桃花潭,“万家酒店”则是说有一家酒店的老板姓万。李白听后大笑,汪伦盛情款待大诗人,并陪同李白一起畅游桃花潭,对酒当歌,豪饮桃花潭万家美酒。</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桃花潭西岸渡口。</p> <p class="ql-block"> 桃花潭水深碧绿,清澈晶莹,翠峦倒映,景色旖旎。我们追寻着诗仙的足迹乘舟渡过桃花潭。</p> <p class="ql-block"> 上岸后,岸边是一组李白与汪伦在桃花潭饮酒的雕刻。桃花潭水依旧在,诗仙乘风上九霄。</p> <p class="ql-block"> 我们穿过踏歌古岸阁楼,进入东岸南阳古镇的老街。</p><p class="ql-block"> 踏歌岸阁为一古时渡口建筑。它的位置正好选择在出阁将上船过渡,入阁即进南阳古镇的正街,进出南阳镇都十分方便的位置。同时,出阁正好面对桃花潭,潭水清冷镜洁,黛蓄涟漪,在踏歌岸阁的门洞中望去宛若一府幅秀丽的山水画。</p> <p class="ql-block"> 街头是汪伦故居,</p> <p class="ql-block"> 南阳老街始建于唐代,历史上曾称南阳镇或万村,以其保存完好的皖南古民居群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闻名。 </p> <p class="ql-block"> 走在鹅卵石铺就的街上仿佛穿越到了大唐时代。</p> <p class="ql-block"> 斑驳的墙壁经受了千年风雨,见证了李白与汪伦的友谊。</p> <p class="ql-block"> 我们顺着路标来到了翟氏宗祠,又名中华第一祠。该祠规模宏大,雕琢精美,仿皇家祠堂兴建。宗祠座北朝南,五楹三进,建筑面积(包括偏房)达6700平方米。是翟氏家庭的传世之宝和遗留下来的建筑杰作。</p><p class="ql-block"> 传说,1607年翟氏家族出了一位名叫翟国儒的文武状元,被明神宗万历皇帝勅封为镇抚大将军,翟大将军奉命在云南平定叛乱,平叛结束凯旋而归时不料被奸臣害死。为了表彰他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贡献,万历皇帝特赐忠孝堂匾一块。此事轰动江南,许多地方纷纷仿建“翟氏宗祠”。但没有一个祠堂的规模能与该祠相比。</p> <p class="ql-block"> 春天的桃花潭桃李盛开,花香怡人。</p> <p class="ql-block"> 这是桃花潭文昌阁,建于清朝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在嘉庆四年(1799年)至民国27年(1938年)间先后三次重修。文昌阁为三层八角砖木结构,高25米,底层直径10米,造型别致,气宇轩昂,颇为壮观。每层有题刻门额,底层谓“盛世文明”,二层曰“文光射斗”,三层曰“共登云梯”。</p> <p class="ql-block"> 花丛中的文昌阁见证了桃花潭乃至泾县的文化繁荣。翟氏家族在明清两朝共有7位翰林、15位进士、68位举人和千余名秀才。乾隆皇帝恩准翟氏家族修建文昌阁,以表彰其文化成就。</p> <p class="ql-block"> 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分别时送其名马八匹、官锦十匹。并亲自送李白到渡口,在古岸阁上设宴为李白饯行,并拍手踏脚相送。李白深受感动,作《桃花潭》(即《赠汪伦》)绝句一首。”</p><p class="ql-block">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p><p class="ql-block">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p> <p class="ql-block"> 我们告别南阳老街,穿过踏歌古岸阁来到渡口乘舟回到西岸万村。</p> <p class="ql-block"> 桃花潭西岸山上是怀仙阁,为纪念诗仙太白而建。阁下的桃花潭水碧绿清澈,它见证了诗仙太白与县令汪伦的友谊。</p> <p class="ql-block"> 桃花潭水碧绿清澈,它见证了诗仙太白与县令汪伦的友谊。</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怀仙阁步行十余米到了汪伦祠,祠门由铁将军把守,附近是汪伦墓。</p><p class="ql-block"> 汪伦(722年-762年),字文焕,一字凤林,歙州黟县(宣州太平县,今安徽黄山市黄山)人。越国公汪华的第五世孙,家境优渥,唐开元年间任泾县令,也是诗人,李白的仰慕者、好友。卸任后,由于留恋桃花潭,特将其家由黟县迁往泾县,居泾县桃花潭畔。</p> <p class="ql-block"> 离开桃花潭,我们骑行15公里来到了查济古村。</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明清古村落,被誉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明清古村落之一”。</p> <p class="ql-block"> 查济古村始建于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查姓始祖查伟为唐朝开国功臣。明清时期,查济村进入鼎盛时期,成为徽州地区的重要商业中心。村内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包括祠堂、庙宇、桥梁(有40余座桥梁)等,被誉为“活着的清明上河图”。</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刚进入查济古村,小雨点就飘了下来,因今晚要赶到三十多公里外的茂林镇(有二名骑侠已到),我们只能匆匆浏览一下查济古村,便打马直奔茂林镇。</p><p class="ql-block"> 我们几个在风雨交加向茂林镇前行,在傍晚6点50,进入茂林镇。当天骑行116公里,累计骑行598公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