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三希堂”精神 继承推广中国书法

张有德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学习“三希堂”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继承推广中国书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文/张有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图片/网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3月28日下午7时为期一年半的书法学习精研班(高阶课)开学典礼隆重召开。书法名师泊达副院长及班主任老师沐瑶分别讲了话。泊达副院长最引人注意的就是笔者第一次听到和深刻学习了三希堂的相关书法知识。故本人结合泊达教授讲的,查阅了相关资料,学习如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希堂是清代乾隆皇帝的书房,位于北京故宫养心殿的西暖阁。其名称与乾隆珍藏的三件晋代书法珍品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解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名称由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希”意为三件稀世珍宝,指乾隆收藏的三件晋代书法名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行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王献之《中秋帖》(行草)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王珣《伯远帖》(行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乾隆视这些作品为“希世奇珍”,故将书房命名为“三希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文化意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艺术推崇。三希堂体现了乾隆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以及他对传统文化的整理与保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典籍编纂。乾隆命人将内府所藏历代法书编刻成《三希堂法帖》(全称《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收录了魏晋至明末百余位名家的书法作品,成为清代重要的书法集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现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原三希堂书房仍保留在故宫养心殿,但三件珍品中,《快雪时晴帖》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伯远帖》和《中秋帖》则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希堂法帖》刻石现存于北京北海公园的“阅古楼”,供游客观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希堂的价值不仅仅是乾隆帝品鉴艺术的空间,更是中国书法文化的象征,见证了清代皇家对文化遗产的珍视与传承,值得后辈好好学习,继承和发扬广大,真正成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希堂内仅约四点八平方米,但陈设幽雅、古朴,弥补了空间的不足,狭长的室内进深用楠木雕花隔扇隔分成南北两间小室,里边的一间利用窗台设摆乾隆御用文房用具。窗台下,设置一铺可坐可卧的高低炕,乾隆御座即设在高炕坐东面西的位置上。乾隆御书“三希堂”匾名,“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的对联分别张贴在御坐的上方和两旁。低炕墙壁上五颜六色的瓷壁瓶和壁瓶下楠末《三希堂法帖》木匣,被对面墙上落地大玻璃镜尽收其中,小室立显豁然开朗。此外,小室隔扇横眉装裱的乾隆御笔《三希堂记》,墙壁张贴的宫廷画家金廷标的《王羲之学书图》、沈德潜作的《三希堂歌》以及董邦达的山水画等,更为三希堂增添了无限韵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希堂作品的价值存在意义何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希堂是清朝乾隆皇帝的书房,同时也是他收藏珍贵书法作品的地方。三希堂内收藏了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等稀世珍品。这些作品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高峰,而且具有极高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乾隆皇帝对这些作品的珍爱和推崇,使得三希堂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一个重要象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希堂作品的价值存在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 文化传承:三希堂的收藏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研究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文化传承和社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 艺术价值:三希堂收藏的书法作品代表了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是书法艺术爱好者和研究者学习和借鉴的对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3. 历史见证:三希堂的存在见证了乾隆皇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以及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厚兴趣和独到见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对当今书法爱好者的指导价值。三希堂的作品对当今书法爱好者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 学习典范:三希堂收藏的书法作品是书法艺术的典范之作,书法爱好者可以通过临摹这些作品,深入理解和掌握古代书法的技法和风格,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 审美教育:三希堂的作品展现了中国古代书法的高古神韵,书法爱好者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培养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欣赏能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3. 文化修养:学习和研究三希堂的作品,可以帮助书法爱好者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增强文化自信,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4. 激励作用:三希堂的故事和乾隆皇帝对书法的热爱,可以激励书法爱好者坚持不懈地追求书法艺术的卓越,激发书法爱好者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灵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综上所述,三希堂作品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化和艺术价值,而且对当今书法爱好者的学习和成长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和研究三希堂的作品,书法爱好者可以在技艺、审美、文化和精神层面得到全面提升。</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