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魔》对世界政治的预警:特朗普-普京时代的权力幻象与价值虚无

Fang甜甜

<p class="ql-block">文/Fang</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世纪俄国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群魔》,以一场血腥的革命阴谋为骨架,勾勒出人性在虚无主义浪潮中的沉沦:贵族出身的斯塔夫罗金以“实验自由”之名引诱少女自杀,革命煽动家彼得·韦尔霍文斯基编织谎言网络,借谋杀与纵火制造社会动乱崩溃,而老派自由主义者斯捷潘在理想主义空谈中沦为暴力的帮凶……这部被尼采称为“心理学巅峰”的作品,不仅撕开了近代激进革命的非理性、暴力、欺骗的本质,更预言了现代政治中权力与谎言的共生关系——当权者以“为人民,为国家〞的崇高理想为幌子,将他人与人民的命运玩弄于股掌之间,恰如小说中那句尖锐的讽刺:“我们需要的不是真正的事业,而是永远需要的事业。” </p><p class="ql-block">一、权力谎言:从“革命理想”到政治表演的异化</p><p class="ql-block">1. 《群魔》预言:韦尔霍文斯基的“谎言统治术”</p><p class="ql-block">• 小说中彼得·韦尔霍文斯基宣称:“民众需要被欺骗以实现伟大目标”,通过虚构敌人(如“五人小组叛徒”)煽动暴力,制造混乱以攫取权力。</p><p class="ql-block">• 当代映射:</p><p class="ql-block">• 特朗普的“24小时停战承诺”:以简单化的看似为俄乌和平的大口号(还有“让美国再次伟大”等等),掩盖其为竞选拉票、追逐权力的本质。结果当特朗普上台后,这一承诺变成了彻底的出卖盟友利益,胁迫乌克兰投降的政治谎言。</p><p class="ql-block">• 普京的“战略迷雾”:在俄乌谈判中刻意保持模糊态度(如“愿意对话但需消除危机根源”),实则拖延时间巩固战场成果,与小说中“为混乱而混乱”的阴谋如出一辙。</p><p class="ql-block">2. 媒体工具化与真相消解</p><p class="ql-block">• 斯塔夫罗金通过自白书公开罪行却无人相信,揭示“真相在表演中失效”的荒诞。</p><p class="ql-block">• 当代案例:</p><p class="ql-block">• 特朗普团队渲染“普京赠送肖像画”的私人互动,将严肃外交降格为“个人忠诚秀场”,转移并模糊公众对真正的俄美关系和利益博弈的判断,其结果必然是失去国际信誉和国内民心。</p><p class="ql-block">• 俄罗斯官方将赤裸裸的侵略行为定义为“特别军事行动”和“去纳粹化”,以宏大叙事掩盖地缘扩张的丑恶本质,呼应小说中“以崇高名义行卑劣之事”的逻辑。</p><p class="ql-block">二、虚无主义危机:领袖崇拜与价值真空</p><p class="ql-block">1. “人神”基里洛夫与强人政治崇拜</p><p class="ql-block">• 基里洛夫试图通过自杀证明“人类可取代上帝”,最终陷入自我毁灭,象征无信仰者试图用极端行为填补精神空虚。</p><p class="ql-block">• 特朗普-普京的“救世主”人设:</p><p class="ql-block">• 特朗普支持者将其视为“天选之子”,甚至相信他“有上帝赋予的使命终结深层政府”,这种盲目崇拜消解了民主制度的理性根基;</p><p class="ql-block">• 普京塑造“新沙皇”形象,通过红场宗教仪式/阅兵仪式与东正教话语包装权力,却在乌克兰战场使用“瓦格纳”雇佣兵等非正规军,暴露实用主义与道德信念的割裂。</p><p class="ql-block">2. 知识分子的精神瘫痪</p><p class="ql-block">• 斯捷潘·韦尔霍文斯基代表的老派自由主义者,在小说中空谈人道主义却无力阻止暴力,隐喻当代西方左翼在极端思潮前的无力与失语。</p><p class="ql-block">• 现实对照:</p><p class="ql-block">• 美国民主党对特朗普“亲俄倾向”的批判流于表面(如重复“通俄门”指控),未能提出替代性战略,重演斯捷潘式的“软弱批判”;</p><p class="ql-block">• 欧洲在能源危机中被迫接受卢布结算天然气,暴露其“价值观外交”在现实利益前的妥协,如同沙托夫的理想主义被暴力碾碎。</p><p class="ql-block">三、毁灭性自反:暴力逻辑的不可控性</p><p class="ql-block">1. 涅恰耶夫式暴力循环</p><p class="ql-block">• 小说中革命者谋杀同伴以“巩固组织团结”,最终引发连环背叛,揭示暴力一旦启动便脱离控制。</p><p class="ql-block">• 俄乌战争的现实警示:</p><p class="ql-block">• 普京最初设想“闪电战”占领乌克兰领土,却陷入持久消耗战,导致俄罗斯被逐出SWIFT、人才外流、经济崩溃、芬兰与瑞典快速加入北约等反噬效应。</p><p class="ql-block">• 特朗普政府最近威胁的要吞并加拿大,夺取格陵兰岛和巴拿马运河,以及对其他国家征收高额关税,必将也使特朗普政府和美国付出损人不利己的高额代价。</p><p class="ql-block">2. 数字时代的“新群魔”</p><p class="ql-block">•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暴风雪中的魔鬼”在今日演变为信息战武器:</p><p class="ql-block">• 俄罗斯利用“巨魔工厂”散布虚假信息(如“乌克兰生物武器实验室”),制造认知混乱;</p><p class="ql-block">• 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直接煽动支持者,其“真相社交”平台成为数字版“人民惩治会”,冲击传统政治秩序。</p><p class="ql-block">四、救赎之路:超越《群魔》的现代启示</p><p class="ql-block">1. 警惕“绝对自由”的陷阱</p><p class="ql-block">• 斯塔夫罗金追求不受约束的自由,最终导致自我毁灭,警示当代民粹主义(如特朗普“解构行政机构”)可能引发治理崩溃。</p><p class="ql-block">2. 重建对话理性</p><p class="ql-block">• 沙托夫呼吁“俄罗斯需要基督信仰”,对应现实中国际社会应回归多边主义框架(如重启《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而非沉溺于单边对抗和強权叙事。</p><p class="ql-block">2. 公民社会的觉醒</p><p class="ql-block">• 小说中列比亚德金姐妹自发救助受害者,暗示基层力量才是抵御极端主义和強权统治的基石——当今全球非政府组织对战争难民的援助、事实核查组织的兴起,正是这种精神的延续。</p><p class="ql-block">结 语</p><p class="ql-block">《群魔》不仅预言了20世纪的极权灾难,更在特朗普-普京时代显现出惊人的现实性:当政治沦为表演秀,当信仰让位于虚无,当暴力戴上“为人民,为民族,为国家”的假面具,人类社会便再次踏入“暴风雪中的魔鬼之舞”。唯有坚守真理、去除暴力和谎言,重构价值共识,才能避免重蹈小说中的毁灭之路。</p>